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静夜思艺术歌曲选集》作为“蓝狄尼终止新型式”的实验作品,是祁教授1986年—1990年《蓝狄尼终止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规划的一部分。集中收入的作品风格不同,为了更集中地说明问题,并体现“古曲神韵”之美,本论文择取部分有代表性曲目予以分析。
关键词:祁光路蓝狄尼终止新型式古诗词歌曲结构
中图分类号:G6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263-01
“蓝狄尼终止新型式”的和声新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它是当代多元和声思维的一种,祁光路教授在将它诉诸于艺术歌曲与钢琴曲的创作实践予以验证的过程中,尝试性地将“蓝狄尼终止新型式”的多种和声语言应用于艺术歌曲作品的诸多方面,力求使古典调性、传统功能和声、近现代和声以及汉族调式和声等手法融为一体,又基本不失中国音乐的风格神韵,是一种创新性的拓展。
一、“蓝狄尼终止新型式”在歌曲结构中的运用
一首歌曲作品情感的完整表达不仅要看主体的结构安排、旋律发展,还要依靠歌曲前奏的引导、间奏的过渡和尾声的收束,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而且越是具有艺术性的歌曲作品,这几部分就越显重要。祁路教授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尝试性地将“蓝狄尼终止新型式”的多种和声语言自如地应用于作品的各个部分,其创作力求使多种和声手法相互融合,无时不展现着中国音乐的风格神韵。
(一) 歌曲前奏中的情境表现
1、在孪生同名调中的运用
在同中音理论体系中,每一个核心调都有两个同名调,即同主音调和同中音调,称之为“孪生同名调”。在祁光路教授的作品的前奏中作者就利用了“蓝狄尼六和弦新型式”富于半音变化的特点在核心调与孪生同名调之间游移。如在《浪淘沙·北戴河》中,由于核心小调的蓝狄尼六和弦副型与其同中音调(低位大调)的蓝狄尼六和弦的基型的和弦结构完全相同,所以可将核心小调的副型嬗变转换为同中音低位大调的基型,并有此作为枢纽和弦,即可从核心小调渗透转入同中音的低位大调。
三和弦与其基型的相互更替、嬗变、渗透。与此同时加上音区变化在色彩上造成的变幻和音势,使这段音乐较充分地表现了狂风卷着猛雨在幽燕大地上呼啸而过,掀起渤海湾白浪滔天的情景,渲染了诗人由于身临其境而引起的波澜壮阔的心潮和起伏跌宕的诗兴。
2.在重同名调中的运用
在祁教授的作品中,作者也正是通过“蓝狄尼六和弦新型式”基型和副型相互渗透的原理来轻松地完成核心调与其重同名调之间的转换。如在《静夜思》中以小调为核心调转入其重同名小调时,核心小调蓝狄尼六和弦的副型与其低位重同名小调蓝狄尼六和弦的基型的和弦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在其前奏第二小节处,就以此为媒介进行了核心小调与低位重同名小调的转换。即#d羽调式的L6副型和d羽调式的L6基型结构相同,以此作为枢纽和弦,直接进入d羽调式的I级主和弦。这种半音化的转调运用在前奏中,再加之其它音乐要素的塑造,使歌曲进入深沉而富于古韵,形象地描绘出月下静中之美,在潜移默化中表现的歌曲意境。
3、其他调性之间
在《江雪》前奏中,作者通过等音转换使每两小节构成一次同中音上小三度离调,并进行二次模进,将六个调模拟雪花纷扬的旋律与和声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在节拍上采用了二、三、四、六、八等五种音值划分法,加之辅以音区、音层的变化,维妙维肖地塑造了大雪纷飞的音乐形象.。
(二)“蓝狄尼六和弦新型式”在歌曲结构内部的运用
1、连续使用明确调式
《静夜思》乐曲开头第一句中连续三次使用“蓝狄尼六和弦“的副型进行到主和弦来引入音乐主题,不仅明确调式,且足见作者对这一新和声手法的重视。
2、作为副属和弦进入其他临时主和弦
“蓝狄尼六和弦”不仅能进入到调式主和弦,也能作为副属结构进入到其他和弦。祁教授利用了“蓝狄尼六和弦副型”与“VII7”和弦进入到临时主和弦时纵横结构上的区别,大胆地进行和声手法上的尝试,勇于创新,随着低音由此而产生的半音进行,使音乐进入了一种幻得幻失的意境。这样的例子在《春晓》一曲中,“蓝狄尼六和弦”以加七音的形式构成调式IV级的副属和弦,并进入到IV—V7—I的完满终止来结束全曲。
(三)“蓝狄尼六和弦新型式”在歌曲结构收束处的運用
1. 前奏或间奏与结构内部衔接处的收束
在进入乐曲主体部分之前用“蓝狄尼六和弦”到主和弦这样的和声进行,以交待乐曲的调式调性并引入声乐主体部分。《静夜思》前奏与开头处,采用“蓝狄尼六和弦”加七音的形式进行到主和弦以此来明确调性。这种手法在祁教授的这几首作品中应用很多,比如《江雪》前奏与开头由“蓝狄尼六和弦”作为过渡和弦在主和弦之间强调调式调性。《春晓》前奏与音乐主题衔接处用了两次“L6—I”的进行来明确调性。
2、在终止收束的“L6—I”和声进行
“L6—I”的和声进行用于终止处是“蓝狄尼终止”最常见、最原始也是最自然的使用方法,在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在祁教授的这几首作品中对“蓝狄尼终止”的运用各有不同。在《北戴河》曲的结尾更体现作者的独具匠心。如旋律结束音是“D”,下面的和声开始结束在D宫系统,由“蓝狄尼六和弦基型”直接进入到主和弦,接下来经过两小节的过渡,逐渐出现还原C、bB、还原F等音,为F宫系统调式种下了火种,也为接下来的和声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音乐经由F宫系统d羽调式的“蓝狄尼六和弦副型”进入到d羽主和弦,结束全曲。
二、祁光路及“蓝狄尼终止新型式”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影响
祁光路教授长期从事高等师范音乐教学,并潜心研究理论作曲,他所提出的“蓝狄尼终止”的新和声理论与其发展而来的“蓝狄尼终止新型式”作为当代多元和声思维的一种方式,虽然仍有待于发展和完善,但却独树一帜,并通过他本人的创作予以验证,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尝试性地应用“蓝狄尼终止新型式”的多种和声语言,使古典调性、传统功能和声、近现代和声以及汉族调式和声等手法融为一体,可以说为和声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里程。
虽然“蓝狄尼终止”的这种和声进行方式在今天欧洲音乐中已不多见,但在我们民族音调中却很有典型性的,因此,了解和研究“蓝狄尼终止”,不仅对我们领悟新艺术时期法国和意大利音乐家们的作品,而且对于领悟文艺复兴时期布根第乐派、福莱乐派和罗马乐派大师们的作品,乃至于近现代某些流派作曲家们的作品都将有所裨益,特别是在探索将“蓝狄尼终止新型式”渗透运用于现代音乐创作技术方面更有深远的妙谛!
关键词:祁光路蓝狄尼终止新型式古诗词歌曲结构
中图分类号:G6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263-01
“蓝狄尼终止新型式”的和声新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它是当代多元和声思维的一种,祁光路教授在将它诉诸于艺术歌曲与钢琴曲的创作实践予以验证的过程中,尝试性地将“蓝狄尼终止新型式”的多种和声语言应用于艺术歌曲作品的诸多方面,力求使古典调性、传统功能和声、近现代和声以及汉族调式和声等手法融为一体,又基本不失中国音乐的风格神韵,是一种创新性的拓展。
一、“蓝狄尼终止新型式”在歌曲结构中的运用
一首歌曲作品情感的完整表达不仅要看主体的结构安排、旋律发展,还要依靠歌曲前奏的引导、间奏的过渡和尾声的收束,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而且越是具有艺术性的歌曲作品,这几部分就越显重要。祁路教授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尝试性地将“蓝狄尼终止新型式”的多种和声语言自如地应用于作品的各个部分,其创作力求使多种和声手法相互融合,无时不展现着中国音乐的风格神韵。
(一) 歌曲前奏中的情境表现
1、在孪生同名调中的运用
在同中音理论体系中,每一个核心调都有两个同名调,即同主音调和同中音调,称之为“孪生同名调”。在祁光路教授的作品的前奏中作者就利用了“蓝狄尼六和弦新型式”富于半音变化的特点在核心调与孪生同名调之间游移。如在《浪淘沙·北戴河》中,由于核心小调的蓝狄尼六和弦副型与其同中音调(低位大调)的蓝狄尼六和弦的基型的和弦结构完全相同,所以可将核心小调的副型嬗变转换为同中音低位大调的基型,并有此作为枢纽和弦,即可从核心小调渗透转入同中音的低位大调。
三和弦与其基型的相互更替、嬗变、渗透。与此同时加上音区变化在色彩上造成的变幻和音势,使这段音乐较充分地表现了狂风卷着猛雨在幽燕大地上呼啸而过,掀起渤海湾白浪滔天的情景,渲染了诗人由于身临其境而引起的波澜壮阔的心潮和起伏跌宕的诗兴。
2.在重同名调中的运用
在祁教授的作品中,作者也正是通过“蓝狄尼六和弦新型式”基型和副型相互渗透的原理来轻松地完成核心调与其重同名调之间的转换。如在《静夜思》中以小调为核心调转入其重同名小调时,核心小调蓝狄尼六和弦的副型与其低位重同名小调蓝狄尼六和弦的基型的和弦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在其前奏第二小节处,就以此为媒介进行了核心小调与低位重同名小调的转换。即#d羽调式的L6副型和d羽调式的L6基型结构相同,以此作为枢纽和弦,直接进入d羽调式的I级主和弦。这种半音化的转调运用在前奏中,再加之其它音乐要素的塑造,使歌曲进入深沉而富于古韵,形象地描绘出月下静中之美,在潜移默化中表现的歌曲意境。
3、其他调性之间
在《江雪》前奏中,作者通过等音转换使每两小节构成一次同中音上小三度离调,并进行二次模进,将六个调模拟雪花纷扬的旋律与和声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在节拍上采用了二、三、四、六、八等五种音值划分法,加之辅以音区、音层的变化,维妙维肖地塑造了大雪纷飞的音乐形象.。
(二)“蓝狄尼六和弦新型式”在歌曲结构内部的运用
1、连续使用明确调式
《静夜思》乐曲开头第一句中连续三次使用“蓝狄尼六和弦“的副型进行到主和弦来引入音乐主题,不仅明确调式,且足见作者对这一新和声手法的重视。
2、作为副属和弦进入其他临时主和弦
“蓝狄尼六和弦”不仅能进入到调式主和弦,也能作为副属结构进入到其他和弦。祁教授利用了“蓝狄尼六和弦副型”与“VII7”和弦进入到临时主和弦时纵横结构上的区别,大胆地进行和声手法上的尝试,勇于创新,随着低音由此而产生的半音进行,使音乐进入了一种幻得幻失的意境。这样的例子在《春晓》一曲中,“蓝狄尼六和弦”以加七音的形式构成调式IV级的副属和弦,并进入到IV—V7—I的完满终止来结束全曲。
(三)“蓝狄尼六和弦新型式”在歌曲结构收束处的運用
1. 前奏或间奏与结构内部衔接处的收束
在进入乐曲主体部分之前用“蓝狄尼六和弦”到主和弦这样的和声进行,以交待乐曲的调式调性并引入声乐主体部分。《静夜思》前奏与开头处,采用“蓝狄尼六和弦”加七音的形式进行到主和弦以此来明确调性。这种手法在祁教授的这几首作品中应用很多,比如《江雪》前奏与开头由“蓝狄尼六和弦”作为过渡和弦在主和弦之间强调调式调性。《春晓》前奏与音乐主题衔接处用了两次“L6—I”的进行来明确调性。
2、在终止收束的“L6—I”和声进行
“L6—I”的和声进行用于终止处是“蓝狄尼终止”最常见、最原始也是最自然的使用方法,在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在祁教授的这几首作品中对“蓝狄尼终止”的运用各有不同。在《北戴河》曲的结尾更体现作者的独具匠心。如旋律结束音是“D”,下面的和声开始结束在D宫系统,由“蓝狄尼六和弦基型”直接进入到主和弦,接下来经过两小节的过渡,逐渐出现还原C、bB、还原F等音,为F宫系统调式种下了火种,也为接下来的和声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音乐经由F宫系统d羽调式的“蓝狄尼六和弦副型”进入到d羽主和弦,结束全曲。
二、祁光路及“蓝狄尼终止新型式”对当代音乐创作的影响
祁光路教授长期从事高等师范音乐教学,并潜心研究理论作曲,他所提出的“蓝狄尼终止”的新和声理论与其发展而来的“蓝狄尼终止新型式”作为当代多元和声思维的一种方式,虽然仍有待于发展和完善,但却独树一帜,并通过他本人的创作予以验证,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尝试性地应用“蓝狄尼终止新型式”的多种和声语言,使古典调性、传统功能和声、近现代和声以及汉族调式和声等手法融为一体,可以说为和声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里程。
虽然“蓝狄尼终止”的这种和声进行方式在今天欧洲音乐中已不多见,但在我们民族音调中却很有典型性的,因此,了解和研究“蓝狄尼终止”,不仅对我们领悟新艺术时期法国和意大利音乐家们的作品,而且对于领悟文艺复兴时期布根第乐派、福莱乐派和罗马乐派大师们的作品,乃至于近现代某些流派作曲家们的作品都将有所裨益,特别是在探索将“蓝狄尼终止新型式”渗透运用于现代音乐创作技术方面更有深远的妙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