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ror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在突出语文的思想性、基础性、工具性、知识性的基础上,又强调了实践性和人文性。但是,由于不求甚解,素质教育在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应试教育却抓得扎扎实实。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目标定位,强调某方面时做得比较过分,而忽略的某些方面却是不容忽视的东西,因而顾此失彼,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差异。一讲教学就是齐步走、大跃进,管得太多、统得太死,机械地、教条地将理论和实践茫然地结合,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教学的“度”难以把握,有时更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学生也会变得茫然。
  语文教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加之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以及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甚至可以把“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语文教学中,怎么才能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
  要让学生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学生的兴趣是前提,悟性是催化剂,自觉地学习语文和乐学语文才是最终目标。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最关键,其工作是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魅力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科学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把握语文的奥妙并“日久生情”地爱上语文。我认为具体的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对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一家小酒馆的上联是“七不管八不管酒馆”,下联是“挣也罢赔也罢喝吧”……可以用这些有趣的语言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祖国语言文字包含的丰富有趣的意义来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如:成语“请君入瓮”、典故“不可同日而语”、“‘阿房宫’三个字到底如何念”、“不学无术”等;格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名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等;还包括歇后语(如“秋天的露水——早晨的事”)、哲理诗、幽默讽刺小品等等。
  3、展示祖国悠久的文化史,感染学生,激发兴趣。比如:中国的文学、哲学、历史三位一体,各自有其特色和魅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文学上名家名篇层出不穷,如《诗经》、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哲学及其思想名家方面,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儒家的“内圣外王”,还有法家、墨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等,各具特色。历史史实及其历史人物魅力无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等波澜壮阔、魅力十足。
  4、通过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学样式及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散文的抒情、小说的宏伟、诗歌的含蓄、戏剧的矛盾冲突,可通过老师的讲解启发学生,让学生兴趣越来越浓。
  5、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出语文的魅力。如:演讲、朗诵、作文比赛、说成语、歇后语、格言、警句、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等。
  6、在语文实践过程中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如:合作完成作业、一起查找资料、共同思考问题。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追根溯源,对问题不要一知半解,而要求甚解。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一起为祖国有这样丰富的语言文字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积极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积累学习语文的乐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知之”、“好之”、“乐之”,即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境界。让我们使学生在“乐学”中热爱祖国的语文吧。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2、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揣摩
期刊
语文学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工程,对于培养创新人才,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大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播撒学生创新的种子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质疑就意味着思维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它会推动人去思考、去探
期刊
在现代的健康观念中,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有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整个社会呈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发展、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而这些目标与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调查,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性格、行
期刊
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一、拓宽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空间    数学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蕴含着学生资源的广阔空间,须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千米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为例: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并无太大的关系,然而,若能引导学生
期刊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晚唐散文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摄人心魄的不朽作品,艺术特色非常鲜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有“古来第一赋”的美称。这篇作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主题重大而出名,更因为它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一、骈散结合,相得益彰    赋是一种文学体裁,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而《阿房宫赋》是赋中的极品。它不拘一格、任意挥洒的风格,使文章大气磅礴
期刊
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笔记,应体现注重内容、为我所用、形式多样、培养能力的原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起到传输知识、训练能力、提高技能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逢疑即记,编制问题卡片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是认识上的进步,问题的获解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数学的学习就是生疑释疑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但其中很多问题可能不会立即获释,需要经过反复的甚至长时间的思考,有时还需要与
期刊
“作文难,太难了!”这是许多学生发出的感慨。作文占据了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中考作文复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上的作文复习大多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相结合的方法,每周一次或多次,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年来,我采用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一、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可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如各种简短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教师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在开放、和谐的课堂中发展能力、增强素质。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有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一些独
期刊
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丰富多彩,有命题(或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意作文等。而话题作文仍然倍受青睐,因为它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观念的开放:除重大的政治问题和道德准则问题以外,或褒或贬,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题材的开放:古今中外、社会、自然、人生、现实、虚拟等,只要关涉话题,均可入文;文体开放:不论记叙、抒情、说明、议论还是文学样式的小说、散文、剧本、相声甚至诗歌,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没有目标,自信心不足。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他们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1、自学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