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在突出语文的思想性、基础性、工具性、知识性的基础上,又强调了实践性和人文性。但是,由于不求甚解,素质教育在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应试教育却抓得扎扎实实。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目标定位,强调某方面时做得比较过分,而忽略的某些方面却是不容忽视的东西,因而顾此失彼,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差异。一讲教学就是齐步走、大跃进,管得太多、统得太死,机械地、教条地将理论和实践茫然地结合,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教学的“度”难以把握,有时更会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学生也会变得茫然。
语文教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加之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以及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甚至可以把“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语文教学中,怎么才能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
要让学生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学生的兴趣是前提,悟性是催化剂,自觉地学习语文和乐学语文才是最终目标。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最关键,其工作是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魅力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科学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把握语文的奥妙并“日久生情”地爱上语文。我认为具体的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对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一家小酒馆的上联是“七不管八不管酒馆”,下联是“挣也罢赔也罢喝吧”……可以用这些有趣的语言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祖国语言文字包含的丰富有趣的意义来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如:成语“请君入瓮”、典故“不可同日而语”、“‘阿房宫’三个字到底如何念”、“不学无术”等;格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名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等;还包括歇后语(如“秋天的露水——早晨的事”)、哲理诗、幽默讽刺小品等等。
3、展示祖国悠久的文化史,感染学生,激发兴趣。比如:中国的文学、哲学、历史三位一体,各自有其特色和魅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文学上名家名篇层出不穷,如《诗经》、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哲学及其思想名家方面,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儒家的“内圣外王”,还有法家、墨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等,各具特色。历史史实及其历史人物魅力无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等波澜壮阔、魅力十足。
4、通过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学样式及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散文的抒情、小说的宏伟、诗歌的含蓄、戏剧的矛盾冲突,可通过老师的讲解启发学生,让学生兴趣越来越浓。
5、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出语文的魅力。如:演讲、朗诵、作文比赛、说成语、歇后语、格言、警句、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等。
6、在语文实践过程中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如:合作完成作业、一起查找资料、共同思考问题。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追根溯源,对问题不要一知半解,而要求甚解。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一起为祖国有这样丰富的语言文字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积极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积累学习语文的乐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知之”、“好之”、“乐之”,即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境界。让我们使学生在“乐学”中热爱祖国的语文吧。
语文教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加之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以及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甚至可以把“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语文教学中,怎么才能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
要让学生具有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学生的兴趣是前提,悟性是催化剂,自觉地学习语文和乐学语文才是最终目标。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最关键,其工作是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魅力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科学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把握语文的奥妙并“日久生情”地爱上语文。我认为具体的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对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一家小酒馆的上联是“七不管八不管酒馆”,下联是“挣也罢赔也罢喝吧”……可以用这些有趣的语言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祖国语言文字包含的丰富有趣的意义来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如:成语“请君入瓮”、典故“不可同日而语”、“‘阿房宫’三个字到底如何念”、“不学无术”等;格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名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等;还包括歇后语(如“秋天的露水——早晨的事”)、哲理诗、幽默讽刺小品等等。
3、展示祖国悠久的文化史,感染学生,激发兴趣。比如:中国的文学、哲学、历史三位一体,各自有其特色和魅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文学上名家名篇层出不穷,如《诗经》、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哲学及其思想名家方面,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儒家的“内圣外王”,还有法家、墨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等,各具特色。历史史实及其历史人物魅力无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等波澜壮阔、魅力十足。
4、通过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学样式及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散文的抒情、小说的宏伟、诗歌的含蓄、戏剧的矛盾冲突,可通过老师的讲解启发学生,让学生兴趣越来越浓。
5、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出语文的魅力。如:演讲、朗诵、作文比赛、说成语、歇后语、格言、警句、谚语、诗词名句、名人名言等等。
6、在语文实践过程中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如:合作完成作业、一起查找资料、共同思考问题。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追根溯源,对问题不要一知半解,而要求甚解。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一起为祖国有这样丰富的语言文字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积极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积累学习语文的乐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知之”、“好之”、“乐之”,即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境界。让我们使学生在“乐学”中热爱祖国的语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