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
【关键词】 思维创新;小学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学生自主走近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1.设定正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新课标,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相适应。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量关系,把握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数理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我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变圆为方?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将圆分割拼成一近似长方形的物体,让学生分析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再通过推理、计算,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设计“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问题是推动创新意识的动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首先,教师必须转化教学方法,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其次,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知识。第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前提和支柱,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第四,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正确与否应及时肯定、作出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如:教学“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有必要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组出题分组答,一组出题,让另一组回答。最后让同学们自己得出:第一条件必须是最简分数,分母分解质因数除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创设这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动脑,质疑,让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3.充分利用各种辅助的学习工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一个爱玩的年纪,教师如果一味的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枯燥的讲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材料和工具,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如果简单的讲1+1=?或者10-3=?,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来进行教学,比如准备数十个玻璃球,各种颜色的小棒,以及不同颜色的图片,使用这些教具来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加加减减,比比看哪个学生计算的又快又准,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能够寓教于乐,逐渐培养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走入到各个学校的教学中,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入多媒体,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为彩色的动画和图片,势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4.引导学生联想,开拓创新思维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起点,加强联想能力的训练。可以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丰富的“原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如何将他们的想像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整理,引发出新的高层次的联想,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的重要方法。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89×19/80,学生一时找不到简便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80×19/80,然后引导学生把两道题联系起来并进行观察思考,终于有些学生想出了简便方法。即:把89分成(80+9),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这样通过引导学生遇到新问题马上联想到与旧知识有关系的,从旧知识引发出新知识,诱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5.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提问,通过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就能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中,当学习到五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设置几个六到十的加减法问题,在下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由学生讲述自己对问题的解题方法,或者是没有解答出来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
6.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思维意识是在疑问中产生的,答案是在思维中获得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教学环境,”因此,只有学生具备主动性,才能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思考,发挥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吸收更多的知识,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識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问题的情境,结合新旧知识,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对原有的知识重新进行科学编排。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做好铺垫,教师要让学生自身处于问题中,通过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通常是建立在实际生活中或者与自身有关的其他事物上面,老师就是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适时的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7.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精彩表现
逆向思维的特点就是思维过程与条件的叙述方式相反,即变减为加,变加为减,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历史上有司马光破缸救伙伴的故事,就是逆向思维的精彩表现。人们习惯让人离开水求安全,就忽视了让水离开人也同样可以得到安全。创新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跳出来思考的方法,而逆向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最为经典的体现。
总之,小学数学学科的思维逻辑性要求较强,重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老师须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同时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以此来开展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生启蒙教学的基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文教资料,2003,(9)
[2]贾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 思维创新;小学数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学生自主走近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1.设定正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新课标,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相适应。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量关系,把握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数理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我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变圆为方?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将圆分割拼成一近似长方形的物体,让学生分析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再通过推理、计算,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设计“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问题是推动创新意识的动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首先,教师必须转化教学方法,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其次,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知识。第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前提和支柱,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第四,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正确与否应及时肯定、作出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如:教学“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有必要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分组出题分组答,一组出题,让另一组回答。最后让同学们自己得出:第一条件必须是最简分数,分母分解质因数除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创设这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动脑,质疑,让课堂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3.充分利用各种辅助的学习工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一个爱玩的年纪,教师如果一味的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枯燥的讲解,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材料和工具,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如果简单的讲1+1=?或者10-3=?,难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来进行教学,比如准备数十个玻璃球,各种颜色的小棒,以及不同颜色的图片,使用这些教具来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动手加加减减,比比看哪个学生计算的又快又准,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能够寓教于乐,逐渐培养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走入到各个学校的教学中,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入多媒体,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为彩色的动画和图片,势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4.引导学生联想,开拓创新思维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起点,加强联想能力的训练。可以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丰富的“原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如何将他们的想像有机地联系起来。加强整理,引发出新的高层次的联想,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的重要方法。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89×19/80,学生一时找不到简便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80×19/80,然后引导学生把两道题联系起来并进行观察思考,终于有些学生想出了简便方法。即:把89分成(80+9),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这样通过引导学生遇到新问题马上联想到与旧知识有关系的,从旧知识引发出新知识,诱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5.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提问,通过问题的提出,使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就能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进行加减法的教学中,当学习到五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问题,设置几个六到十的加减法问题,在下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由学生讲述自己对问题的解题方法,或者是没有解答出来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
6.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思维意识是在疑问中产生的,答案是在思维中获得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教学环境,”因此,只有学生具备主动性,才能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思考,发挥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吸收更多的知识,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識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问题的情境,结合新旧知识,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对原有的知识重新进行科学编排。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做好铺垫,教师要让学生自身处于问题中,通过深入浅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通常是建立在实际生活中或者与自身有关的其他事物上面,老师就是要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适时的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7.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精彩表现
逆向思维的特点就是思维过程与条件的叙述方式相反,即变减为加,变加为减,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历史上有司马光破缸救伙伴的故事,就是逆向思维的精彩表现。人们习惯让人离开水求安全,就忽视了让水离开人也同样可以得到安全。创新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跳出来思考的方法,而逆向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最为经典的体现。
总之,小学数学学科的思维逻辑性要求较强,重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老师须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同时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以此来开展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生启蒙教学的基础,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秀.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文教资料,2003,(9)
[2]贾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