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数学新课标中要求小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全部内容的主线,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兴趣;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一线数学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教学计算时,首先要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想做,这样教学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并结合每次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也生动起来。如:可以用抢答、接龙、自编计算等游戏或竞赛的形式训练;还可借助多媒体、卡片等学具、教具来进行训练;还可以通过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集中思想来进行计算,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往往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所以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关键在于理解。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关键在于理解。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使学生能够理解以下两点:(1)23×12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3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2盒的支数是多少,即2个23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3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再相加,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先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通过这样方式的例题教学,就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数的位置在计算过程中也要特别强调:当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的时候,就是求2个23得46,所以6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个位上。当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的时候,就是求10个23得230,所以这个3要写在十位上”,让学生对数位对齐的道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计算中不仅要使学生“会算”,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即“再创造”。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计算方法的“再创造”显得相对重要一些。例如在计算“1.4÷0.25”时,除了学生掌握的列竖式的基本算法,还可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1.4和0.25同时乘4转化成“5.6÷1”来口算,还可以把0.25化简成最简分数后转化成“1.4×4”来口算。这样,通过理解算理,优化算法,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则,更快地提高计算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学生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我们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题一般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组合而成的,口算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你的计算正确率,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课始利用2~3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当然口算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个人抢答、接龙回答、齐答、同桌互问互答、小组竞速等等。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字的口算,还是一些特定数组成的算式,凡是能口算或其中有部分能口算的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尽量去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估算可以在计算前也可以在计算后,估算可算出得数的大致范围,用来检查计算结果,使计算的准确性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整理书架”这一环节时,出示图让学生理解图意: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可以放16本书,现在有170本书,这个书架放得下吗?在这里我们在解题计算前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估算。(1)16×10=160(本)(2)17×10=17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并不能取代正常的计算和验算,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在估算过后我还会让学生进行笔算,并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大多数不是不会计算,而是存在轻視的态度,比如有的是抄错数字,有的是背错乘法口诀,有的看错了运算符号,还有的点错了小数点等等,这些只是很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因此,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肖贵军.教育改革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兴趣;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一线数学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教学计算时,首先要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想做,这样教学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并结合每次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也生动起来。如:可以用抢答、接龙、自编计算等游戏或竞赛的形式训练;还可借助多媒体、卡片等学具、教具来进行训练;还可以通过一些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集中思想来进行计算,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往往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所以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关键在于理解。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关键在于理解。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使学生能够理解以下两点:(1)23×12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2个23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2盒的支数是多少,即2个23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3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再相加,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先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通过这样方式的例题教学,就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数的位置在计算过程中也要特别强调:当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的时候,就是求2个23得46,所以6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个位上。当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的时候,就是求10个23得230,所以这个3要写在十位上”,让学生对数位对齐的道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计算中不仅要使学生“会算”,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即“再创造”。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计算方法的“再创造”显得相对重要一些。例如在计算“1.4÷0.25”时,除了学生掌握的列竖式的基本算法,还可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1.4和0.25同时乘4转化成“5.6÷1”来口算,还可以把0.25化简成最简分数后转化成“1.4×4”来口算。这样,通过理解算理,优化算法,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则,更快地提高计算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学生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我们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题一般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组合而成的,口算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你的计算正确率,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课始利用2~3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当然口算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个人抢答、接龙回答、齐答、同桌互问互答、小组竞速等等。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字的口算,还是一些特定数组成的算式,凡是能口算或其中有部分能口算的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尽量去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估算可以在计算前也可以在计算后,估算可算出得数的大致范围,用来检查计算结果,使计算的准确性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整理书架”这一环节时,出示图让学生理解图意: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可以放16本书,现在有170本书,这个书架放得下吗?在这里我们在解题计算前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估算。(1)16×10=160(本)(2)17×10=17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并不能取代正常的计算和验算,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在估算过后我还会让学生进行笔算,并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大多数不是不会计算,而是存在轻視的态度,比如有的是抄错数字,有的是背错乘法口诀,有的看错了运算符号,还有的点错了小数点等等,这些只是很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因此,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肖贵军.教育改革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