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父亲与麦子是一对冤家,他们一个坐着,一个站着,都不说话。坐着的“苹萍泛沉深”,站着的“菰蒲冒清浅”。他们一起把烟火的村庄装进画里,把狭长的光阴镶入泥土里。
高悬在田野上的明月是孤独的先知。它的目光悠长,照亮了睡在春天里的麦子。它瞅着麦子做梦与醒来,瞅着麦子学会亲近父亲的脚踝;瞅着麦子羞涩地啖着晚霞,饮着夜露,唱着童谣,戏着蜻蜓与飞鸟;瞅着麦子蹲地拔节扬花长高——高过春草葱茏的田埂,高过父亲的膝盖,高过父亲的腰身;高到能看懂父亲眼底的真情;高到能披上金黄的嫁衣,把一怀青涩与相思放下。
麦子知道,白杨围住的麦地并不可靠。麦地生它,是为了今生与父亲重逢。它偎依着活得比泥土还累的父亲,枕在父亲的臂膀上安眠。它明白,它是在雨雪风霜的拉扯中长大的,是在父亲手掌的呵护中长大的,它与父亲的恋情等不到秋天。
麦子将无数双手举过头顶,呼朋唤友,追着风奔跑。只有奔跑,才能证明它没有衰老;只有奔跑,才能支撑已然开始破败、零乱、枯萎的身体,才能守住一颗裹藏不住的发酵的灵魂。它跌跌撞撞地奔跑至田野的尽头。它想看看它出生时的那个冬天,想看看雪落下时弯着腰爱怜地抚摩过它的那个男人——那个穿着一身破棉袄,烧着一锅烟,用冒着零星烟火温暖它的那个青年。人间摇摇晃晃,日月燃尽芳华,麦子想问问那个总戴着草帽的情人——秋天,是什么模样?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想起你轻柔的话语,曾打湿我眼眶。嗯……啦……嗯……啦……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在冬季盼望,却没能等到阳光下,这秋天的景象……”
麦子唱着这首歌,它希望父亲听到。它希望留给父亲与麦地一则寓言,一个在夏日阳光下用美丽的死亡呈现的永恒秋天。
麦子后来明白,其实父亲是它的仇人,是要它性命的仇人。它和父亲的关系是死契,它终将倒在父亲的镰刀下。锋利的镰刀会一寸一寸地切开它的身体。那镰刀上有父亲的汗水与泪水,那水珠会进入麦子的身体,像一滴滴麻醉剂,让麦子没有疼痛地倒下,倒在父亲的臂弯里,倒在父亲的怀抱里。打出生就站了一世的麦子,听腻了父亲的埋汰与使唤,在倒下之后,它终于能听到父亲近乎忏悔般的情话。麦子看到父亲把一条毛巾挂在脖子上,躺在麦地里,白天黑夜。父亲守着它,等它的灵魂脱水、晾干,冷却、走远。麦子知道,它生存的意义便是让村庄活着。村庄活着,它就得死去。
父亲看麦子奔跑时,他会想到村庄里的孩子们。孩子们同样奔跑在村道上,从背上书包到背上行囊,从扎着麻花辫到坐上大花轿。孩子们沿着麦田的指引,沿着被麦田挤弯挤窄拉长的村道,头也不回地奔离村庄。父亲知道,失去滋养的村庄终会老去,老到只剩下残垣断壁,老树昏鸦。就像他知道,他与相依为命的麦子一样都会倒下与消失。如同正在消失的鸽子树与夏蜡梅,老水牛与种麻人。
父亲撂倒麦子时,收获了一地的金子,可他眼里没了当初掩饰不住的欢喜。55次解开麦地的皮囊,给干瘪的、松垮的麦地喂营养;55次把患病的麦地带进春天;55次与麦子结下生死情缘。然后,又55次为了儿女,为了日子,与麦子为敌,被麦子灼伤。当流金的麦浪在镰刀下死亡,那空空的麦兜,那弥漫在麦兜里的香,在风里呜咽。每一个瞻仰丰收的庄稼人,似乎都在迅速地老去。父亲看到了一个被麦兜掏空的自己,看到了深埋在麦香里的他从不愿相信的爱情。
麦子与父亲的爱情只有明月知道。
明月是直白的。它照著累倒在麦地里的父亲如照一口深井。明月已看不清老去的父亲黝黑的脸庞,却能读懂父亲深藏不露的悲喜,能读懂那些已经或正在把自己埋进麦地的庄稼汉。
对父亲而言,麦子的青与黄是一段抬头与低头的旅程;对明月而言,父亲的生死也只是四海八荒蟾宫回眸的那一转。明月知道,父亲会把它装进硕大的碗里,日夜咀嚼。一同装进去的还有麦子与日子。因为,吞食了麦子与日子的父亲想与村庄一起活下去,活得尽可能更久一些。
二
村庄里的姑娘,是麦地的门客,是麦子养大的孩子,她们在麦地里长大。麦子教会了她们吹麦管,唱儿歌。那歌声在春天飘荡,就像风吹皱的春水,就像摇摇摆摆的青色麦浪。
姑娘们喜欢青青的麦地,喜欢吹麦管的日子,喜欢那条被日子扭得蜿蜒颠簸的乡间小路,一头连着麦地,一头连着家园。青涩的麦子总是包容姑娘们的坏脾气,容忍姑娘们骑在田埂上,勾在它的脖颈上,踩在它的脚趾上,或者靠在它的肩上拍照、撒娇。麦子也包容姑娘们委屈的眼泪,聆听姑娘们想对情郎说却臊得说不出口的情话。
风吹着姑娘们成长,也催着麦子变老。姑娘们没有麦子般高的时候,她们习惯仰望。仰望时,看到的是星空与明月,看到的是生机勃勃、激情澎湃的麦浪,看到的是丰满动人的盛年麦子。那饱满的肌体散发着乳香。那青青的芒,是青春的发丝,像戏台上的青衣,娴静优雅;又像抢镜的花旦,泼辣性感。那发香常常让姑娘们迷惑。是长大,还是永远不要长大?!
过了芒种,过了小满,村庄里樱桃红了,芭蕉绿了。大人们重拾起隔年的大蒲扇,扇动积攒已久的长风。那风飘飘荡荡,穿过屋檐,撞歪门前的朝天树,摇晃起整个村庄。姑娘们的白裙被风撩起时,那裙摆便舞蹈起来,像极了阳光下的麦浪。麦子瞅着是欢喜的。
麦子知道,那些叫“麦青”“麦草”“麦花”“麦香”的姑娘,最终都会长大,都会嫁给别的村庄,投入另一个村庄的麦地,与麦子相亲相伴相守相忘。
长大后的姑娘,最怕听到唢呐声。那唢呐声在麦黄的季节走来,在村庄里鼓噪、宣泄、纠缠,死乞白赖地骗走一个个扎着栀子花、穿着大红裙子、像麦子一样散发着乳香的姑娘。那唢呐声是踩着麦地离去的,是推开麦子的牵绊离去的。在麦子的耳朵里,那绵绵不绝的乐声忽远忽近,忽长忽短,忽冷忽热,充满了欢喜,也充满了悲凉。
麦子知道,这些跟着唢呐声离去的姑娘还会回到村庄。因为,她们与即将倒下的麦子,与养大它们的麦子有一场告别。
姑娘们会像从前一样,帮助父亲十分小心地把麦子与麦子姐妹的躯体收拢,抱起来,放在一起捆好;接着,用肩膀把麦子扛上板车;再接着,姑娘们会弯下腰身,伸直手臂,推着沉重的车把手送麦子最后一程。那车轱辘声在村道上吱吱呀呀地响起,如泣如诉。麦子知道,姑娘们会把它们安放在打麦场上,会把它们围成一个大大的圈,像在做一场庄严的法事。然后,姑娘们会套着牛拉着石磙,碾下麦穗。
父亲与麦子是一对冤家,他们一个坐着,一个站着,都不说话。坐着的“苹萍泛沉深”,站着的“菰蒲冒清浅”。他们一起把烟火的村庄装进画里,把狭长的光阴镶入泥土里。
高悬在田野上的明月是孤独的先知。它的目光悠长,照亮了睡在春天里的麦子。它瞅着麦子做梦与醒来,瞅着麦子学会亲近父亲的脚踝;瞅着麦子羞涩地啖着晚霞,饮着夜露,唱着童谣,戏着蜻蜓与飞鸟;瞅着麦子蹲地拔节扬花长高——高过春草葱茏的田埂,高过父亲的膝盖,高过父亲的腰身;高到能看懂父亲眼底的真情;高到能披上金黄的嫁衣,把一怀青涩与相思放下。
麦子知道,白杨围住的麦地并不可靠。麦地生它,是为了今生与父亲重逢。它偎依着活得比泥土还累的父亲,枕在父亲的臂膀上安眠。它明白,它是在雨雪风霜的拉扯中长大的,是在父亲手掌的呵护中长大的,它与父亲的恋情等不到秋天。
麦子将无数双手举过头顶,呼朋唤友,追着风奔跑。只有奔跑,才能证明它没有衰老;只有奔跑,才能支撑已然开始破败、零乱、枯萎的身体,才能守住一颗裹藏不住的发酵的灵魂。它跌跌撞撞地奔跑至田野的尽头。它想看看它出生时的那个冬天,想看看雪落下时弯着腰爱怜地抚摩过它的那个男人——那个穿着一身破棉袄,烧着一锅烟,用冒着零星烟火温暖它的那个青年。人间摇摇晃晃,日月燃尽芳华,麦子想问问那个总戴着草帽的情人——秋天,是什么模样?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想起你轻柔的话语,曾打湿我眼眶。嗯……啦……嗯……啦……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在冬季盼望,却没能等到阳光下,这秋天的景象……”
麦子唱着这首歌,它希望父亲听到。它希望留给父亲与麦地一则寓言,一个在夏日阳光下用美丽的死亡呈现的永恒秋天。
麦子后来明白,其实父亲是它的仇人,是要它性命的仇人。它和父亲的关系是死契,它终将倒在父亲的镰刀下。锋利的镰刀会一寸一寸地切开它的身体。那镰刀上有父亲的汗水与泪水,那水珠会进入麦子的身体,像一滴滴麻醉剂,让麦子没有疼痛地倒下,倒在父亲的臂弯里,倒在父亲的怀抱里。打出生就站了一世的麦子,听腻了父亲的埋汰与使唤,在倒下之后,它终于能听到父亲近乎忏悔般的情话。麦子看到父亲把一条毛巾挂在脖子上,躺在麦地里,白天黑夜。父亲守着它,等它的灵魂脱水、晾干,冷却、走远。麦子知道,它生存的意义便是让村庄活着。村庄活着,它就得死去。
父亲看麦子奔跑时,他会想到村庄里的孩子们。孩子们同样奔跑在村道上,从背上书包到背上行囊,从扎着麻花辫到坐上大花轿。孩子们沿着麦田的指引,沿着被麦田挤弯挤窄拉长的村道,头也不回地奔离村庄。父亲知道,失去滋养的村庄终会老去,老到只剩下残垣断壁,老树昏鸦。就像他知道,他与相依为命的麦子一样都会倒下与消失。如同正在消失的鸽子树与夏蜡梅,老水牛与种麻人。
父亲撂倒麦子时,收获了一地的金子,可他眼里没了当初掩饰不住的欢喜。55次解开麦地的皮囊,给干瘪的、松垮的麦地喂营养;55次把患病的麦地带进春天;55次与麦子结下生死情缘。然后,又55次为了儿女,为了日子,与麦子为敌,被麦子灼伤。当流金的麦浪在镰刀下死亡,那空空的麦兜,那弥漫在麦兜里的香,在风里呜咽。每一个瞻仰丰收的庄稼人,似乎都在迅速地老去。父亲看到了一个被麦兜掏空的自己,看到了深埋在麦香里的他从不愿相信的爱情。
麦子与父亲的爱情只有明月知道。
明月是直白的。它照著累倒在麦地里的父亲如照一口深井。明月已看不清老去的父亲黝黑的脸庞,却能读懂父亲深藏不露的悲喜,能读懂那些已经或正在把自己埋进麦地的庄稼汉。
对父亲而言,麦子的青与黄是一段抬头与低头的旅程;对明月而言,父亲的生死也只是四海八荒蟾宫回眸的那一转。明月知道,父亲会把它装进硕大的碗里,日夜咀嚼。一同装进去的还有麦子与日子。因为,吞食了麦子与日子的父亲想与村庄一起活下去,活得尽可能更久一些。
二
村庄里的姑娘,是麦地的门客,是麦子养大的孩子,她们在麦地里长大。麦子教会了她们吹麦管,唱儿歌。那歌声在春天飘荡,就像风吹皱的春水,就像摇摇摆摆的青色麦浪。
姑娘们喜欢青青的麦地,喜欢吹麦管的日子,喜欢那条被日子扭得蜿蜒颠簸的乡间小路,一头连着麦地,一头连着家园。青涩的麦子总是包容姑娘们的坏脾气,容忍姑娘们骑在田埂上,勾在它的脖颈上,踩在它的脚趾上,或者靠在它的肩上拍照、撒娇。麦子也包容姑娘们委屈的眼泪,聆听姑娘们想对情郎说却臊得说不出口的情话。
风吹着姑娘们成长,也催着麦子变老。姑娘们没有麦子般高的时候,她们习惯仰望。仰望时,看到的是星空与明月,看到的是生机勃勃、激情澎湃的麦浪,看到的是丰满动人的盛年麦子。那饱满的肌体散发着乳香。那青青的芒,是青春的发丝,像戏台上的青衣,娴静优雅;又像抢镜的花旦,泼辣性感。那发香常常让姑娘们迷惑。是长大,还是永远不要长大?!
过了芒种,过了小满,村庄里樱桃红了,芭蕉绿了。大人们重拾起隔年的大蒲扇,扇动积攒已久的长风。那风飘飘荡荡,穿过屋檐,撞歪门前的朝天树,摇晃起整个村庄。姑娘们的白裙被风撩起时,那裙摆便舞蹈起来,像极了阳光下的麦浪。麦子瞅着是欢喜的。
麦子知道,那些叫“麦青”“麦草”“麦花”“麦香”的姑娘,最终都会长大,都会嫁给别的村庄,投入另一个村庄的麦地,与麦子相亲相伴相守相忘。
长大后的姑娘,最怕听到唢呐声。那唢呐声在麦黄的季节走来,在村庄里鼓噪、宣泄、纠缠,死乞白赖地骗走一个个扎着栀子花、穿着大红裙子、像麦子一样散发着乳香的姑娘。那唢呐声是踩着麦地离去的,是推开麦子的牵绊离去的。在麦子的耳朵里,那绵绵不绝的乐声忽远忽近,忽长忽短,忽冷忽热,充满了欢喜,也充满了悲凉。
麦子知道,这些跟着唢呐声离去的姑娘还会回到村庄。因为,她们与即将倒下的麦子,与养大它们的麦子有一场告别。
姑娘们会像从前一样,帮助父亲十分小心地把麦子与麦子姐妹的躯体收拢,抱起来,放在一起捆好;接着,用肩膀把麦子扛上板车;再接着,姑娘们会弯下腰身,伸直手臂,推着沉重的车把手送麦子最后一程。那车轱辘声在村道上吱吱呀呀地响起,如泣如诉。麦子知道,姑娘们会把它们安放在打麦场上,会把它们围成一个大大的圈,像在做一场庄严的法事。然后,姑娘们会套着牛拉着石磙,碾下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