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冠层结构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来源 :杂粮作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辽宁省这一特异生境下高产玉米的生产难度,分析冠层理论和光合作用原理,高产玉米的理想生长模式并解析其群体冠层内不同层次的结构特征、光合生理及微生态环境特点,旨在明确高产玉米冠层结构与冠层透光特性、微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及其对光合作用、产量形成的影响,为高产玉米模式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沈玉17号(原沈试1002)号组配于1997年,亲本自交系为沈151和沈137,均为自选系。其中沈151来自沈2805×丹340的二环系。沈玉17号为黄色马齿型晚熟杂交种。
主要介绍液体丁基黄药的研制过程、合成机理以及在金堆城钼业公司硫化矿选矿中的推广应用研究情况。
鄂薯7号两年省区试12点次综合鲜薯平均产量44064.0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23.95%,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薯干产量11640.0kg/hm^2,比对照南薯88增产11.8%,居参试品种第二位。研究表明,鄂薯7号
与大豆产量相关的各生育性状中,生育期、株高、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都与产量性状呈正相关,其中相关分析表明,分枝、单株荚数与产量的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0.488,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