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对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华法林治疗慢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以及与标准剂量强度进行效果对比。方法:将确诊为慢性心房颤动患者90例按照选择抗凝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 阿司匹林组 抗凝强度2.0~3.0.;第二组 华法林I组 抗凝强度1.6~2.5;第三组 华法林II组 抗凝强度2.6~3.0。观察、记录患者INR达标时华法林剂量、INR值、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阿司匹林组4例发生脑卒中,华法林I组 华法林II组分别为2例、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出血3例,发生率为10%,华法林I组 、华法林II组出血分别为2例、4例。华法林I组、华法林I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是首选的抗凝药物,应用华法林时应定期监测INR,根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权衡利弊采取个体化用药原则。
  关键词: 低强度华法林;阿司匹林;心房颤动;个体化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患者由于不规则的心脏跳动以及心房的扩大,极易在心房内壁上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并随血液流入细小动脉而引起栓塞,血栓事件一旦发生将危及患者生命。故各房颤治疗指南推荐中,除低危患者(孤立性房颤,年龄小于65岁)或存在抗凝治疗禁忌症的患者,所有的房颤患者均应接受抗凝治疗。本文旨在探讨华法林治疗慢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以及与与标准剂量强度进行对比研究。
  1. 治疗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08月至2014年05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60-72岁(69.5±3.2岁)。其中糖尿病47例,心脏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入选患者确诊为房颤,病程持续时间>2周,且所有患者无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禁忌症,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心功能分级、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入选标准(1)根据病史、体征、心电图、心脏彩超诊断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2)既往由脑卒中、TIA、系统性栓塞病史。(3)合并下列几项危险因素: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
  排除标准:(1)房颤为阵发性,疗程<2周。(2)半年内有上消化道出现、颅内出血(3)血液系统疾病(4)血压大于180/100mmHg(5)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肝酶>3倍、胆红素>2倍、肌酐>200mmol/L。(6)预期生存期<2年。
  房颤诊断标准 心电图提示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350-600次/min,RR间期觉得不规则,QRS波形态通常正常,不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持续性房颤,慢性房颤经负率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无效者为永久性房颤[1]。
  研究方法;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按照选择抗凝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 阿司匹林组 抗凝强度2.0~3.0.;第二组 华法林I组 抗凝强度1.6~2.5;第三组 华法林II组 抗凝强度2.6~3.0。用药前先测定INR作为基础,阿司匹林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测INR每周一次;华法林I组初始剂量2mg/d,华法林II组初始剂量2.5mg/d,据INR调整华法林用量,控制INR分别在1.6~2.5及2.6~-3.0。对INR低或超出范围的患者酌情增减药物剂量,观察8个月,常规应用其他药物治疗期间观察、记录患者INR达标时华法林剂量、INR值、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心房颤动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其发生率有一个特点,即与年龄成正相关性。该病还伴随着严重而长期的并发症,给患者健康和生活可带来极大影响。20世纪末期以来,国际上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荟萃分析显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68%,阿司匹林使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36%[2]。因此,我国2010年房颤治疗建议中将抗凝治疗列为房颤治疗的基石[3]。
  华法林是双香豆素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阻止维生素k的循环使用,并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阻止凝血因子II 、VII、IX、X的以及抗凝蛋白c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而阿司匹林虽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其抗凝效果弱于華法林。目前的临床实践表明,华法林仍是最有效的抗凝药物。
  华法林在房颤的脑栓塞预防中的最合适强度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迄今 华法林治疗需达到何种抗凝强度报道不一。目前公认的华法林抗凝标准为INR 2.0~3.0,其主要是依据国外临床试验的结果。Chen等分析了74例在抗凝治疗时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患者的抗凝强度,结果发现当INR<1.7时,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1倍;当INR<1.5时,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2倍以上。同时INR也是房颤患者严重出血并发症的重要相关因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随INR增高而增高,当INR为2.0~2.5时,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2.0者增加 1倍;死亡风险也与INR密切相关,死亡率在2.2时最低,而当INR为2.5时,每升高1.0,则死亡率增高2倍。因此,一些学者提出华法林长期抗凝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使INR维持在1.7~2.5抗凝效果安全有效[4]。
  在本组病例中,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均可减少栓塞事件,但是华法林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的出血并发症相似,但是抗凝治疗的益处不会因出血而减小。这与BAFFA研究中对年龄>75岁的非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与阿刮匹林预防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5]。   尽管华法林对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有良好的疗效,但在我国华法林用药比例极低,住院人群不足10%,一般人群不足3%[6]。主要原因是由于医生和患者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以及需经常监测INR,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注意事项的宣教,使患者了解抗凝治疗以及检测INR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平衡患者获益风险比。
  华法林引起出血并发症的原因较多,如患者对华法林的个体差异、是否规律服药、是否同时应用影响华法林血药浓度的药物等,最主要的原因则与抗凝强度有关。此外,年龄也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选取慢性房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随访分析法,比较了不同抗凝强度INR在1.6~3.0对房颤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INR在1.6~2.5,当 INR从1.6开始增加时,其临床预后及出血情况发生率均较低,而当INR在2.6~3.0,其预防脑栓塞的发生率与前者相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同样的降低脑栓塞作用,但出血事件明显增加,因此总获益下降。表明对于慢性房颤患者,特别是具有卒中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华法林是首选的抗凝药物,应用华法林时应定期监测INR,根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权衡利弊采取个体化用药原则,使不同的个体均能获得理想的INR值,从而达安全有效抗凝、预防卒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
  [2]Go AS, Hylek EM,Chang Y,et a1. Amticoagulation the rapy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how well do randomized trials trans- late into clinical practice[J].JAMA,2003,290 (2O):2685— 2692.
  [3]Wadelius M,Chen LY,Eriksson N.et a1.Association of warfarin dose with genes involved in its action and metabolism[J].Hum Genet,2007, 121(1):23-24.
  [4]陳柯萍.中国人心房颤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目标 INR范围究竟宜为多少[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2):175—177.
  [5]胡大一,张鹤拌,张艺红,等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4):296—299.
  [6] 韩雅玲, 王祖禄. 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2):177-17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率达到98%,对照组为84%,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溃疡患者应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显著提高临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9月对30例80岁以上老年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30例患者经3~6月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2例,良6髋,中1髋,差1例,总优良率为93.33%,无1例死亡。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促使老年人早期活动,提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性的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当中使用曲美他嗪来协助治疗的作用和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按照随机的方式,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冠心病的患者80例,并且按照随机的方式来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参照组行以常规的西医疗法治疗,实验组则在参照组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加以进行曲美他嗪的给药治疗,在治疗周期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一例诊断为布鲁氏杆菌病病例发生经过的调查与分析,促使相关人员提高对此病的防范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防止对布鲁氏杆菌病的漏诊和误诊。 方法:调查分析患者暴露并患病的经过。 结论:本次病例是由于在养羊过程中感染布鲁氏杆菌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调查;防范  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
期刊
摘要:目的:浅析通过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与术后复发转移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晚期胃癌与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1g/天,口服,每周服用5天,至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维持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我院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三联治疗组89例、四联治疗组89例。四联治疗组给予四联药物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果胶铋进行治疗,三联治疗组则给予三联药物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治疗,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束7天后观察临床效果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的对象,经患者同意,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感染患者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运用VSD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1]。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需长期输液,而PICC技术的应用为其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静脉给药途径,既避免了因反复穿刺所增加的痛苦,同时也避免了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及高营养药物损伤血管所静脉炎的发生[2],但是 PICC 置管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堵管、导管断裂或滑脱,导管源性感染甚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掌指骨骨折患者中抽取36例(43处),其中,15例(18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21例(25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86.7%,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临床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基于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AO分型均为A3.3型,载荷评分小于6分,TLICS评分4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