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境金融与低碳经济创新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xi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了整个时代的客观需求和迫切要求。本文从环境金融的角度,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对其创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环境金融 低碳经济 创新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个国家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气候恶化给环境治理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却也给商业和金融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传统的金融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低碳时代的要求,就要求对金融经济进行改革创新,特别是环境金融方面,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对环境金融与低碳经济的研究,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实践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积极兴起的经济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进步、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模式转型。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基本目标,以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它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等等。其中低碳能源主要是指清洁能源,它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能源等等。而低碳技术主要是指,清洁煤技术以及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存放技术。低碳的产业体系主要包括,火电减排、节能建筑、循环经济、资源回收、节能材料、环保设备等等。
  (二)国际社会低碳的发展历程
  在1997年12月,由149个国家和地区组成,在联合国框架下的达成并签署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它成为控制CO2排放的一个全球性制度安排。它的制定,给工业发达的一些国家制定了一个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并制定了3种灵活的碳排放机制。这些机制从而使得环保离商业不再遥远,不再相互排斥。
  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环保立法,和国际间相关技术的转移,使得碳交易、碳产品和碳服务有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数据反映,碳交易额,从2006年的280亿美元,2007年的700亿美元,到2012年基本达到2万亿美元。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形式的碳经济将创造出更为巨大的经济价值。
  虽然《京都议定书》中没有明确规定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目标,但是国际社会要求加强对发展中国家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发展中国家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在积极履行碳排放义务。不难想像,未来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抓住低碳经济的机遇,迎接挑战,成为当前中国急需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环境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我国环境金融的发展,一直以来仍然以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为主体,绿色保险和证劵发展还很缓慢。同时,绿色信贷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激励机制不足,对环保违法企业缺乏惩戒,对环保贡献大的企业缺少扶持;二是信息沟通的机制急需完善,政府提供环境违法信息难以及时、有效,而同时信贷银行缺少对环境信息的反馈;三是绿色信贷缺乏具体的实施标准和实施细则;四是虽然绿色信贷具有重大社会和现实意义,但是其中政治、项目、周期和管理等风险都较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碳金融的发展面临很大的障碍
  一是人们对CDM(即《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与“碳金融”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碳金融”的商机很少洞察,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规则也不熟悉,如今参与其中的也主要是一些商业银行而已。二是“碳金融”中介市场发育不全。难以对“碳金融”进行有效的经营和开发,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咨询评估机构。三是“碳交易”市场和平台缺乏。四是CDM项目的开发时间长,风险因素多,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环境金融创新建议
  (一)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机制,为环境金融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1.要在制度层面上构建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环境金融理念的深入和环境金融制度的建立。继续推动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的宣传,让有能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识到其中的巨大经济、社会价值,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发CDM相关项目。
  2.由于我国环境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环境金融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对未来我国环境金融的继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和理论指导。
  3.借鉴国外的环境金融,碳交易机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环境金融市场的发展之路,建立起碳交易市场。调整不同利益主体,引导企业优化转型升级,改变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利用国家环境资源,落实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工作。
  4.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激励体系。环境金融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节能减排的领域中。同时利用激励体系,对企业的环境环保信息进行实时披露。
  5.避免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减轻“绿色信贷”的压力,促使地方企业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绿色信贷”管理体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1.加强对行业信贷的管理,商业银行通过宏观金融和行业情况分析,结合国家的环境金融政策,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提高行业信贷管理水平。
  2.进一步完善客户的分类管理制度。对于环保达标的企业,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以及信贷的支持政策。对环保部达标的企业,要予以警示,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达标的企业要实施行业禁入或退出的措施。
  3.严格信贷的审批条件。商业银行应将企业的环保信息纳入企业诚信库,根据企业的环保情况,严格评估是否给予企业信贷支持。
  4.加强动态管理,特别是加强企业的环境风险动态管理,通过调查与政府咨询,深入了解项目和环保完成情况,仔细分析、研究项目和企业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
  (三)加快创新,实现双赢
  相对于国外碳交易的繁荣,我国的碳交易就较冷倩。但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碳交易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巨大的产业利润。因此,国内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都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迎头赶上。一方面,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抓住这个这个发展机遇,在循环经济中,创新出环境和金融相互动的金融工具。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环境基金,加强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等等。
  (四)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的同时,推进企业绿色标准的法定化,以法律的形式约束管环保行为
  四、结尾
  环境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我们不但要重视环保意识,深化环境金融理念,还要鼓励相关机构和企业投入到环境金融当中,抓住当前机遇推动环境金融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金融创新。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引导和支持力度。促进环境金融与低碳经济在我国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38-42.
  [2]谢清河.发展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效应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6):21-25.
  [3]马升平.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与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8):56-57.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对通胀预期管理和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增强,小企业进行融资的难度也在增加。本文从金融机构角度,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 融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扩大,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发展,社会竞争环境快速变化,人们对产品的
庆元有中小企业771家,中小企业成为该县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但在企业信息、信用、要素保障及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发挥信用平台作用,有
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培养。常言到:“教师是幼儿灵魂的工程师”,无疑班长就是这个工程师队伍里的领头人。虽然班长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扩大,保险资金快速聚集,为实现保险行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保险资金投放于地方融资平台,实现保险行业与地方经济同步发展,这与保险行业的长期目
期刊
@@
伴随着我国增值税改革的不断深入,“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增值税改革的任务,国家在改革过程中力求做到公平,使税收征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营业税的取消,增值税可以排除任何因素的影响,恢复到按其最基本原理进行征管,为此,笔者根据增值税的基本原理,结合多年涉税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取消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划分,给征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也节省了大量的
【摘要】通过建立博弈树,分析了中小企业和银行的博弈过程,从而找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问题,文章最后给出了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博弈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这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作用不相称。尽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少,但传统的银行融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占到总比例的50%,可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额不足20%,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这制约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需要强大国防的保驾护航,在中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同时,仍然需要我们恪守“居安思危”的历史信条,始终把国防建设放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