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学习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l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表明,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上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他们学习地理的成效。在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学科认识偏差导致学习兴趣缺乏及对策
  当前,有不少学生家长和教师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因为高考必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所以它们是重要的科目,务必要多花时间学好;而包括高中地理在内的其余科目是次要的科目,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受家长和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会对地理学科产生认识偏差,认为地理比起上述三门学科来没有那么重要,可以不用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甚至特意减少花在地理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以保证其他所谓的重要学科的学习,进而弱化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时候,学生就很难学好地理,长此以往,学生对地理学科就失去了兴趣。这样一来,由于受学科认识偏差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就可能会慢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消极被动一难于学好一失去兴趣一更加消极被动。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端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属于文科范畴,但在大学阶段却被划进理科的范畴,由此可见,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综合的学科。因此,学好地理学科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当前全社会都强调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更彰显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优化地理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教学方式,着力挖掘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吸引力,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从而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一般情况下可利用教学挂图和简笔画来辅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教师讲了好久学生都不一定能搞清楚,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兴趣了。此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情况动态地模拟出来。显然,这种动态的模拟展示比起静态的挂图和简笔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绩效差及对策,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就是学不好,或者是学得很吃力、很辛苦,学习效果也很差,可谓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学习方法不当。如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仍然延续了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只知道死记硬背,不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学习人文地理来说还可以,但是用来学自然地理就不行了。还有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只知道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和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消极被动的学习习惯,当然易导致地理学习上的低效。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就要针对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第一,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人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同时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活学活用。第二,要学会使用地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课本中有大量的地图。地图在地理学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识图、用图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做到图文结合、图不离手。第三,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形成习惯。
  三、基础不牢导致学生难于进一步发展及对策
  在初中阶段,学校、教师、学生都对初中地理的教与学不够重视,结果就是学生的地理基础不牢固。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对于必须牢记的基本地理事实和数据记得不清楚、不准确,对于必须理解的知识点理解得不够透彻;学生的地理基础技能缺乏,很多学生不具备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技能;学生的地理思维没有得到发展,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更谈不上深化和拓展。
  针对学生基础不牢固的情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着手应对: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一定要把高中地理学好的决心和信心;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抓紧时间查缺补漏,做好学习计划,尽快把初中没学好的地理知识补回来;最后要教会学生学会自学,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学力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资源和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总和,是指在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方面取得的实际成效,是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我们应以人为本,遵循学力的内涵及其生成特色的发展规律,构建学力发展型的课堂教学,它对于进一步探究初中学生学力发展的机制及方法、完善课程和教学评价体系、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课程
以20世纪80年代初为界,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目的、准则、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党际关系在指导思想
清末新政时期,贡桑诺尔布等一批觉醒的蒙古王公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在蒙古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活动,提出因地耕牧以筹生计、筹设公司以兴实业、速修铁路自主经营的积极主张,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
为提升煤炭港口运行效率,提升质量效益,以设备管控智慧化、生产管控智慧化、环境管控智慧化、安全管控智慧化为主要方向,提出散货港口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同时,介绍神华黄骅港
国能丰城发电有限公司锅炉为亚临界控制循环汽包烟煤炉,以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布置,1996年投产,加之燃煤特性偏差影响,在实际运行中炉膛及屏式过热器有_定程度的结焦现象,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呆板陈旧,教学方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这种教学过程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投入多、产出少,效果很不理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课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搞教学效率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教学方法之一:进行小组合作    学生在合作的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脉,是凝聚民族情结的纽带。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曾经长期影响着民族的发展与走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为他们植下民族文化之根、铸下民族文化之魂是极为必要的。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历史教育更应利用其学科资源优势担当起此份责任。    一、培养民族文化归属意识    培养青少年民族文化归属意识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
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鹤鸟衔鱼,旁边竖立一柄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
对汽轮机低压缸腐蚀进行了论述,对低压缸腐蚀部位、待征及腐蚀机理进行了筒要的探讨,并结合该厂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低压缸腐蚀的途径和防止叶片腐蚀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