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北京植物园的“曹雪芹小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梳理了小道作为符号所连接拓展的现实空间、文本空间、历史空间、数字空间等四重空间,分析了小道通过建设差异空间、日常空间、交流空间等,对同质空间、抽象空间、隔离空间所进行的有效抵抗,探究了北京曹红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实践,及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现代文化建设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京植物园的“曹雪芹小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生产理论,梳理了小道作为符号所连接拓展的现实空间、文本空间、历史空间、数字空间等四重空间,分析了小道通过建设差异空间、日常空间、交流空间等,对同质空间、抽象空间、隔离空间所进行的有效抵抗,探究了北京曹红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实践,及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现代文化建设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其他文献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有声阅读方式的兴起,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给有声阅读市场提供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声阅读因其交互性、伴随性、拟人性等价值内涵,颠覆了人们固有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和阅读情境,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其中青年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青年群体具有猎奇、求新等特点,容易受到网络舆论影响.因此,面对发展迅猛的有声阅读市场,就需要对有声阅读平台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以及整个传播过程进行监管和引导,充分发挥其优势,着力塑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帮助青年群体塑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问责制是规范教师师德行为的重要制度工具.新制度主义提供了从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三个维度分析制度与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解释工具.运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维度可以解释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和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相关关系.以美、加、英、法、德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可以从规制性维度—法律法规、规范性维度—问责主体、认知性维度—问责制度体系三个方面,解构西方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其共性与差异.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师德问责制建设的成功经验
赵建忠著《红学流派批评史论》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rn《红学流派批评史论》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结项优秀成果.作者为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为《红学流派批评史论》作序.rn以往红学史专著或具有红学史性质的著述,主要是以红学历史分期、红学人物、红学方法论、国别红学为本位,体例不一,论述侧重点各异,研究者从各自的视角总结了其视野所及之红学,但多少都出现了因材料和方法所带来的阐释过度或阐释缺位.《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对当前红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思考,
受访人:戴敦邦(以下简称戴)rn访谈人:刘丽梅(以下简称刘)rn访谈时间:2020年10月rn访谈地点:上海戴敦邦画室rn受访人:戴敦邦,1938年生,江苏丹徒人,著名国画家,自号“民间艺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曾任《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美术编辑.1978年,因为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文版《红楼梦》三卷本绘制插图而名声大噪,跻身国内画坛名家之列.1981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教授绘画,1998年以教授的身份退休.
在教师惩戒行为备受争议的背后,是多元价值观和不同利益诉求难以统一的问题.正当性论证是对事物、制度或行动的价值论证.合法性是正当性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正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教育惩戒中合法性不能代替正当性.教育惩戒的正当性在于惩戒行为的教育性与正义性,既符合了教育价值的目的性,也实现了教育关系的正义性,教育性是惩戒行为的良善动机,正义性是惩戒行为的应然效果.教育性意味着教师的惩戒行为是为了实现教育的价值,规范与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教育惩戒的正义性意味着教师的惩戒行为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受到了应受的教育,且这种
郭豫适深受鲁迅当年撰写《中国小说史略》的影响与启发,以其《红楼研究小史稿》及《续稿》开启了新时期以来学术研究史的先河.其评述红学人物和史料以辩证法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批评原则.在评价红学人物的功过是非上不断自我修正和完善,在对新旧索隐派研究方法的批评上则自始至终坚守自己的观点.
2021年10月1—5日,由北京曹雪芹学会发起,北京曹雪芹学会、北京市植物园、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共同主办,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会、曹雪芹纪念馆支持,红迷会承办的第十二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在黄叶村举行.本次艺术节以“《红楼梦》与生活”为主题,分为“欢颜”“实录”“传奇”“爱物”“历幻”“通灵”等多个独立单元,从多方面展示曹雪芹的人格魅力、《红楼梦》的生活美学及其与当代生活的关联.
红色资源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教科书,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融媒体方式,在校园内传播红色文化,在学生中传递红色经典.文章建议从增建专题网页、搭建新媒体专栏、校媒联动等三个方面推进高职院校红色资源的阅读推广服务.
基于现实中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强调工具理性,研究从工具理性和表达理性的视角出发,对家庭教育观念及其“窄化”问题进行探讨.经过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民众家庭教育观念由子女发展观、子女特定能力观、家庭观、国家观等组成,并有内在运行机制,即子女观、家庭观、国家观是动态的、交互影响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产生顺应或偏离主流社会的可能.家庭教育观念表现出混合理性,“窄化”是指过于追逐工具理性,中下阶层家庭具有“窄化”的教育观念;精英阶层有较强的表达理性,且不具有明显的“窄化”.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表达理性具有文化
在技术建构的人工自然环境里,人类摆脱自然界束缚成为自由人.教育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赋予人类维持人工自然的能量,技术为教育活动增添了活力和建构性力量.身体技术外化人脑信息并通过器具教育技术储存和传递,由此“原促创”了教育世界.器具教育技术以“代具”形态解蔽和建构了教育世界,通过“功能—意向”结构改变了教育世界存在方式以及教育者经验教育世界方式.信息化教育技术呈现微型化甚至透明化趋势,因具备适应、学习、进化能力,逐渐具有生物乃至生命特征,从而构建了强大的内部进化生态圈.作为“后种系生成”社会存在,教育技术本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