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说教式”“宣灌式”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使学生“知行”分离,还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育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低。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阐述了生活化思维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情境;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热点问题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说教式”“宣灌式”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使学生“知行”分离,还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育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低。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阐述了生活化思维的培养策略:一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丰富生活体验;二是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提升生活感悟;三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获取生活经验;四是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开拓生活视野。这些策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生活化思维。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丰富生活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一部分新名词与专有概念,很多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少,知识经验不足造成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词和概念,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如在教授《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友谊”的内涵,理解“友谊”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日常交友的生活化情境。如某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说说和小伙伴的友谊是怎样建立的;在与好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当“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时,朋友间是怎样解决的;有没珍视与不伙伴之间建立起来的友谊等生活话题。这样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可以在了无痕迹当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并且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可感的情境,使新知识的学习化难为易。此外,在小伙伴讲述与他人建立友谊,以及怎样对待友谊时,其他学生也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加深他们对友谊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自己在今后交友的过程中也会迁移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使自己能够正确、顺利地处理在日常交友中遇到的类似问题,尽而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化思维。
二、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提升生活感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学信息化。由于多媒體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多种感官刺激,特别是其强大的视听效果,更是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培养学生生活化思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挥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声图文并举的资料的特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活感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如在教授《生命可以永恒吗》的相关内容时,我使用多媒体播放了《偷吃人参果》中“偷吃人参果”的片段。趣味横生的剧情以及可以移动的影像的播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教师趁机抛出一系列问题:吃了人参果真的能够长生不老吗?从你的生活经验来看这科学吗?生命能够永恒吗?倘若生命无法实现“永恒”,那我们为什么而活呢?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讨论当中来,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探索。又如在教授《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我利用《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片段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使他们深刻地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在提高他们对教材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了他们从生活的视角出发来学习教材中的新知识的能力,有效发展了他们的生活化思维。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获取生活经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打通课堂内外的同时,使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如在教授《爱在家人间》的相关内容时,我抓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于是组织了一次“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活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具体分为:我和父母一起做家务、致父母的一封信、共同讨论生活趣闻、节日共同出游。由于有了具体可操作的任务,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在任务完成之后,很多学生认为这种活动不但可以增强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融洽亲子关系,还使知识的学习变得特别有趣,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发展他们生活化的学习思维。
四、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开拓生活视野
学生们虽然生活在校园,但他们也非常关注社会生活中具体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倘若能够把热点、焦点新闻运用到教学当中来,一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同感,从而促使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当中来。
如在教授《敬畏生命》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教师可以社会新闻中出现的网约车安全事件为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敬畏生命;在教授《网上交友新时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网络上一些网友见面被骗的新闻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从而使他们都积极主动地思考网上交友的利与弊端,有效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由此可见,生活化气息浓厚的热点事件有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他们生活化思维的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不但在最大程度上让该学科的教学回归现实生活,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变得无比鲜活,进而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生活化的思维。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在社会生活热点的呈现中,教师把真实的生活搬到了课堂上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化思维得到了有效发展。本文总结了生活化思维的培养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55.
[2]丁珊.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法治教学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8(32):38-39.
[3]苏雪.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0.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情境;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热点问题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说教式”“宣灌式”的教育方式方法往往使学生“知行”分离,还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育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低。为了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对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阐述了生活化思维的培养策略:一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丰富生活体验;二是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提升生活感悟;三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获取生活经验;四是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开拓生活视野。这些策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运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生活化思维。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丰富生活体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一部分新名词与专有概念,很多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少,知识经验不足造成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词和概念,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
如在教授《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友谊”的内涵,理解“友谊”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日常交友的生活化情境。如某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说说和小伙伴的友谊是怎样建立的;在与好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当“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时,朋友间是怎样解决的;有没珍视与不伙伴之间建立起来的友谊等生活话题。这样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可以在了无痕迹当中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并且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可感的情境,使新知识的学习化难为易。此外,在小伙伴讲述与他人建立友谊,以及怎样对待友谊时,其他学生也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加深他们对友谊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自己在今后交友的过程中也会迁移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使自己能够正确、顺利地处理在日常交友中遇到的类似问题,尽而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化思维。
二、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提升生活感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学信息化。由于多媒體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多种感官刺激,特别是其强大的视听效果,更是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培养学生生活化思维的课堂教学中,我发挥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声图文并举的资料的特点,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活感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如在教授《生命可以永恒吗》的相关内容时,我使用多媒体播放了《偷吃人参果》中“偷吃人参果”的片段。趣味横生的剧情以及可以移动的影像的播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教师趁机抛出一系列问题:吃了人参果真的能够长生不老吗?从你的生活经验来看这科学吗?生命能够永恒吗?倘若生命无法实现“永恒”,那我们为什么而活呢?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讨论当中来,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探索。又如在教授《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我利用《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片段来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使他们深刻地感受生命的真正意义,在提高他们对教材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了他们从生活的视角出发来学习教材中的新知识的能力,有效发展了他们的生活化思维。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获取生活经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打通课堂内外的同时,使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如在教授《爱在家人间》的相关内容时,我抓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于是组织了一次“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活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具体分为:我和父母一起做家务、致父母的一封信、共同讨论生活趣闻、节日共同出游。由于有了具体可操作的任务,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实践操作来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在任务完成之后,很多学生认为这种活动不但可以增强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融洽亲子关系,还使知识的学习变得特别有趣,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发展他们生活化的学习思维。
四、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开拓生活视野
学生们虽然生活在校园,但他们也非常关注社会生活中具体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倘若能够把热点、焦点新闻运用到教学当中来,一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同感,从而促使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当中来。
如在教授《敬畏生命》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教师可以社会新闻中出现的网约车安全事件为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敬畏生命;在教授《网上交友新时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网络上一些网友见面被骗的新闻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从而使他们都积极主动地思考网上交友的利与弊端,有效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由此可见,生活化气息浓厚的热点事件有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他们生活化思维的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不但在最大程度上让该学科的教学回归现实生活,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变得无比鲜活,进而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生活化的思维。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在社会生活热点的呈现中,教师把真实的生活搬到了课堂上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化思维得到了有效发展。本文总结了生活化思维的培养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55.
[2]丁珊.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法治教学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8(32):38-39.
[3]苏雪.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