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民英语热”真的该改变了吗?在过去数年间,这个问题总是会不定期被提出,伴随的话题依旧是老生常谈:中小学生减负、应试教育助推“哑巴英语”等等。
如今,随着北京等多个省市“改革高考英语分数}匕童”等举措的出台,困扰了中国民众多年的英语教育弊病再次被谈起。
“自我折磨、自娱自乐”
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热”已在中国持续了三十多年。在这股热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英语”的队伍中来。
据统计,在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但效果却让人汗颜。某知名教育集团发布全球首份《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用于英语培训,但实际效果依然不佳,在44个母语为非英语国家及地区中,英语熟练度仅排在29位,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现在人人都学英语,从幼儿园就开始,过度‘泛英语化’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英语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说,他在2013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一次讨论中指出,中国在学校教育和职称评定等方面“过度重视英语”的做法,正令这个国家30多年前兴起的“英语热”陷入一种“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
事实上,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会用到英语,但只要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就必须经过外语考试这道门槛。
在这种“泛英语化”的带动下,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打出的吸引人的广告和机构介绍,诸如“哈佛、耶鲁大学权威专家历时x×年研究成果”、“全部教程为哈佛大学专家编写”等等,迫不及待地展示着“权威性”。
面对多如牛毛的培训机构,再加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众多家长都无法对英语培训免疫,纷纷给孩子报学习班。甚至是刚满4岁的小孩。“大家都在学,连孩子都感觉着急了,你说学还是不学?”一位家长说。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就在其微博上倡议,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如果作为兴趣来学习英语倒也无可厚非,但现在学外语主要是为了择校,而不是兴趣的需要。”他提议,教育行政部门应明令禁止升学与英语挂钩,教育行政部门要明令学前教育不准有英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小学低段也不得开设英语课。
学几十年,只会“三脚猫”功夫
“虽然我们花了这么大力气学英语,但还是学得不好,真正把英语学得好的顶端人才,尤其是还能熟知两国文化的外语人才只在少数。”张树华说。
目前的现实是,外語教学中的“费时低效”问题依然存在。不少学生外语能力还停留在中低端水平,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某些小语种人才仍然匮乏。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流利表达、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也不会超过5%。“大多数人学英语十几年,最后的结果可能都只掌握些‘三脚猫’功夫。”
与欧美诸国通用的“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念不同。在我国很多学校英语教学采取“灌输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背单词、学语法等“语言知识”,但却轻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于是英语学了很多年,最终也只是“哑巴”英语,这是目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病”。
除此之外,国内现在的英语教学对发音很不重视,导致全国各地有多少方言就有多少英语口音。今年3月央视《朝闻天下》中采访记者一口流利的“中国方言式英语”就曾一度成了网友们的笑柄。
应试教育下的难题
“病情”似乎有目共睹,但如何医治却一直众说纷纭。如今的改革举措,算是“对症下药”吗?
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英语教育的问题是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在单一评价模式之下所有学校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学英语,而学英语的目的仅是为了升学,这偏离了英语学习的本质。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钱建成持相同的观点,“语言要适应个性化需求,要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他认为,可以改变英语教育设置,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真正受益。“英语教育应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例如,学生可以多学习一些商务英语,未来也可更好地适应职场。
英语原本是一种实用性的语言工具,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逐渐异变为一门知识性的基础学科和考试科目。除了造成英语教育效率低下,还将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将英语回归到“学以致用”的本位或许才是众多国人的心愿——到那时,学英语的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如今,随着北京等多个省市“改革高考英语分数}匕童”等举措的出台,困扰了中国民众多年的英语教育弊病再次被谈起。
“自我折磨、自娱自乐”
自改革开放以来,“英语热”已在中国持续了三十多年。在这股热潮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全民英语”的队伍中来。
据统计,在中国有4亿多人在学英语,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但效果却让人汗颜。某知名教育集团发布全球首份《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年花费300亿元用于英语培训,但实际效果依然不佳,在44个母语为非英语国家及地区中,英语熟练度仅排在29位,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泰国。
“现在人人都学英语,从幼儿园就开始,过度‘泛英语化’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英语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说,他在2013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一次讨论中指出,中国在学校教育和职称评定等方面“过度重视英语”的做法,正令这个国家30多年前兴起的“英语热”陷入一种“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
事实上,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会用到英语,但只要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就必须经过外语考试这道门槛。
在这种“泛英语化”的带动下,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打出的吸引人的广告和机构介绍,诸如“哈佛、耶鲁大学权威专家历时x×年研究成果”、“全部教程为哈佛大学专家编写”等等,迫不及待地展示着“权威性”。
面对多如牛毛的培训机构,再加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众多家长都无法对英语培训免疫,纷纷给孩子报学习班。甚至是刚满4岁的小孩。“大家都在学,连孩子都感觉着急了,你说学还是不学?”一位家长说。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就在其微博上倡议,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如果作为兴趣来学习英语倒也无可厚非,但现在学外语主要是为了择校,而不是兴趣的需要。”他提议,教育行政部门应明令禁止升学与英语挂钩,教育行政部门要明令学前教育不准有英语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小学低段也不得开设英语课。
学几十年,只会“三脚猫”功夫
“虽然我们花了这么大力气学英语,但还是学得不好,真正把英语学得好的顶端人才,尤其是还能熟知两国文化的外语人才只在少数。”张树华说。
目前的现实是,外語教学中的“费时低效”问题依然存在。不少学生外语能力还停留在中低端水平,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某些小语种人才仍然匮乏。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流利表达、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也不会超过5%。“大多数人学英语十几年,最后的结果可能都只掌握些‘三脚猫’功夫。”
与欧美诸国通用的“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念不同。在我国很多学校英语教学采取“灌输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背单词、学语法等“语言知识”,但却轻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于是英语学了很多年,最终也只是“哑巴”英语,这是目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病”。
除此之外,国内现在的英语教学对发音很不重视,导致全国各地有多少方言就有多少英语口音。今年3月央视《朝闻天下》中采访记者一口流利的“中国方言式英语”就曾一度成了网友们的笑柄。
应试教育下的难题
“病情”似乎有目共睹,但如何医治却一直众说纷纭。如今的改革举措,算是“对症下药”吗?
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英语教育的问题是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在单一评价模式之下所有学校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学英语,而学英语的目的仅是为了升学,这偏离了英语学习的本质。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钱建成持相同的观点,“语言要适应个性化需求,要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他认为,可以改变英语教育设置,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真正受益。“英语教育应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例如,学生可以多学习一些商务英语,未来也可更好地适应职场。
英语原本是一种实用性的语言工具,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逐渐异变为一门知识性的基础学科和考试科目。除了造成英语教育效率低下,还将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将英语回归到“学以致用”的本位或许才是众多国人的心愿——到那时,学英语的难题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