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mp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国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主并且逐渐渗透到见血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自主探究能力.很多学科为了适应素质教育,都在进行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中发现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随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注意实验课教学的实效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实验。
  1.演示实验
  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必修1当中的演示实验是比较多的,比如:自由落体运动;微小形变;静摩擦力;力的合成等等。
  2.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学生实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出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实验。
  第二、关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落实,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三、实验中要及时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纠正实验上的错误。
  3.课外实验
  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二、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进行“杠杆”教学中,关键在于弄清“力臂”的概念。教师在选择事例时,必须包含力的作用点不垂直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联线这一情况。
  2.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3.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4.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注意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将物理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物理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計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学会用物理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物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如讲“万有引力”,我们可以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落地出发,让学生比较引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对比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时产生的冲力的大小,推理出万有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三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提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思想,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利用当今科技飞跃的时代,课堂教学要从封闭式走进开放式,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活动中思考,发挥他们的激情,培养适合于科技发展,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固然重要,但是,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更重要。二十年来,我在平凡的教坛默默耕耘,寻觅实现人生价值的真谛。多年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师生用心灵互相贴近,互相倾听,呼吸同一片空气,彼此感受心的跳动、情的交融和成长的快乐,师生就会成为知心朋友。下面谈谈自己从事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师生;情感;交融  一、建立平等、民主
期刊
摘 要:变式教学是采用变式方式进行的一种高效教学策略。通过对其在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课中的运用探索,从变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课中运用的优越性、运用的策略、运用的原则三个方面来阐述变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课的作用和实践策略。  关键词:变式教学;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运用  历史与社会学业考试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
期刊
摘 要:本文课余训练的现状出发,探讨了课余训练良性发展之路。在课余训练的认识中着重阐述了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余训练的普及中指出了增加学时、编制教材、开展竞赛、传播文化四种方法;在课余训练的提高中特别强调了强化思想教育和科学训练。这可为从事一线训练的教师及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余训练;认识;普及;提高  不知为什么,总觉得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有点走样,重智
期刊
摘 要:如何有效提高当代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成为当今高中地理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文就高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立足创新的原则,基于如何提高当前地理学习的现状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学习效率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学习;探索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对学生终身
期刊
摘 要:倾听是一种素养,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要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倾听不但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倾听可以领悟到学生是生命的存在,通过倾听能参与学生的成长、参与创造学生的声音。  关键词:倾听;激励;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改革传统教育思想,更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压強复习》这节复习课为教学案例,探讨多媒体教学,在辅助创设情境教学、弥补可见度差实验,提高错题教学效率、促进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等四个方面作用,解析多媒体的多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科学教学;应用解析  多媒体教学能存储更多教学信息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了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过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楞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至关重要。主动学习是一种目标驱动下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饱尝主动学习的快乐,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成功的
期刊
摘 要:《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师教育;指导作用  实践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作
期刊
摘 要: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激发;良好;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思
期刊
摘 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果学生不进行一定数量的识字学习,怎么能进行阅读呢?进而聪明的人们说“人生聪明识字始”,由此可知,识字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啊!  关键词:音义记忆;形义联想;信息查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