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望,情景交融的画面,浓重的中国画的笔墨气韵中点缀几笔瑰丽的色彩,透出飘逸的美感,却又隐隐地渗出丝丝禅意;细观,油画的笔法和刀功,粗犷不羁的线条和纹理,画布上的自然景色通过他的色彩和笔触获得了生命,唱出了他心中的诗歌。这就是著名画家张大林的意象油画。生命中正能量化作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指引他步步登入梦想中的绘画艺术殿堂。
《爱尚生活》:提到“意象油画”,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张大林:“意象油画”之说,在中国被提起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但是这种绘画风格在中国已经持续了近百年。中国意象油画是介于印象派与抽象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风格,是油画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客观发展,是油画艺术在中国本土文化下生成的,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绘画艺术。它的内在核心是中国的东方文化精神,外在形式上则具备了西方绘画艺术的一些形式语言,具有既不同于中国画又有异于西方油画的独特审美特征。
《爱尚生活》:您如何与“意象油画”结下不解之缘?
张大林:最初我也是学习古典的传统油画,因为特别喜欢吴冠中等大师作品中的写意味道,尝试着运用到我自己的画作中,在反复揣摩中不断地修正自己,逐渐形成油画中的写意风格,也就是现在说的“意象油画”。
《爱尚生活》:举办画展是对一个画家的肯定,您举办过多次画展,谈谈您办画展的感受?
张大林:前前后后我举办了多次画展,每次都很激动,但激动的层面是不一样的。最初时参加联展,觉得这是对初出茅庐的自己一种肯定,很兴奋,让自己时时保有前进的动力;后来开个展,渴望别人提出诚恳的意见,但心里又很忐忑。每一次画展都有让自己满意的地方,但也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所以画展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爱尚生活》:您有许多荷花题材的作品,从2003年的《荷塘月色》到2011年的《鱼戏荷动》系列作品,您为何钟情于荷花这个题材?
张大林:创作《荷塘月色》的灵感源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当时对这篇文章是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再加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在我国文化中一直是高洁清雅的象征,就有了创作荷花的冲动;后来又受到八大山人《墨荷》的启发,吸收国画的精髓,用油画这种西方人的媒介表达我们东方人对荷的理解和情意,于是就有了我的《荷塘月色》。再后来,我就与荷结下了不解的情缘,通过多年对荷的观察,借助写意的艺术手法,将人们喜闻乐见的荷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创作了一系列关于荷花题材的作品。现在正在筹备《鱼戏荷动》专题个人画展,全部是荷花作品,约有30多幅。虽同画一物,却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希望能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爱尚生活》:您从小学习书法,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对您的绘画有帮助吗?
张大林:虽然书法和油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听起来有点远,但是书画同源,精通书法对绘画有着相当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意象油画中有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所以我平时在风景油画写生中,树干的穿插、枝干的走势、叶的点缀以及山石纹路的走势,都会借鉴书法中的书写结构、笔画走势及穿插等,让这些线条或浓或淡、或粗或细、或疏或密,达到最佳组合。
《爱尚生活》:您每年都有许多佳作与大家见面,您如何保持这样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张大林: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户外写生,山水花草、大海碧空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和感受,在我的思想中沉淀,再通过绘画把它们表现出来。
《爱尚生活》:您在意象油画的创作中坚持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张大林:似与不似,这就是我的创作理念,它贯穿于我创作的始终。我要画的是一种意念中的形象,我的画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个视角的实写,而是对所看到的进行主观地提炼,取舍,然后再安排布置在画面上,让欣赏这幅画作的人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创造,从而得到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感受。形不似而神似,这就是我一直坚持和追求的。
《爱尚生活》:作为一位“山东人”,让您最难忘的家乡记忆是什么?
张大林:山东的山好,水好,人更好。在齐鲁大地深厚文化氛围熏陶下长大的孩子,无论他将来走多高多远,他身上的这种文化特质都改变不了。所以,山东画家在绘画的包容性和力度上更好一些。
《爱尚生活》:这种感觉在您的画作中有体现吗?
张大林:我的作品中处处都有这种感觉的体现。我骨子里的山东人特有的豪放爽朗让我即使在画一些相对细腻的,比如花草之类的景物时,也会用狂放的笔触或线条来处理,这也有山东人的一种艺术情怀在里面。
《爱尚生活》:有时候老师就是学生们梦想的加油站,您作为一位成功的追梦人,给那些有艺术梦想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吧。
张大林: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更真实一些。所有的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但你对自己的梦想一定要有兴趣,这样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有了兴趣,然后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选择方向,不要太刻意,也不要夹杂过多的目的性因素,这会使你偏离最初的方向。
《爱尚生活》:提到“意象油画”,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张大林:“意象油画”之说,在中国被提起差不多有20年的时间,但是这种绘画风格在中国已经持续了近百年。中国意象油画是介于印象派与抽象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风格,是油画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客观发展,是油画艺术在中国本土文化下生成的,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绘画艺术。它的内在核心是中国的东方文化精神,外在形式上则具备了西方绘画艺术的一些形式语言,具有既不同于中国画又有异于西方油画的独特审美特征。
《爱尚生活》:您如何与“意象油画”结下不解之缘?
张大林:最初我也是学习古典的传统油画,因为特别喜欢吴冠中等大师作品中的写意味道,尝试着运用到我自己的画作中,在反复揣摩中不断地修正自己,逐渐形成油画中的写意风格,也就是现在说的“意象油画”。
《爱尚生活》:举办画展是对一个画家的肯定,您举办过多次画展,谈谈您办画展的感受?
张大林:前前后后我举办了多次画展,每次都很激动,但激动的层面是不一样的。最初时参加联展,觉得这是对初出茅庐的自己一种肯定,很兴奋,让自己时时保有前进的动力;后来开个展,渴望别人提出诚恳的意见,但心里又很忐忑。每一次画展都有让自己满意的地方,但也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所以画展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爱尚生活》:您有许多荷花题材的作品,从2003年的《荷塘月色》到2011年的《鱼戏荷动》系列作品,您为何钟情于荷花这个题材?
张大林:创作《荷塘月色》的灵感源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当时对这篇文章是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再加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在我国文化中一直是高洁清雅的象征,就有了创作荷花的冲动;后来又受到八大山人《墨荷》的启发,吸收国画的精髓,用油画这种西方人的媒介表达我们东方人对荷的理解和情意,于是就有了我的《荷塘月色》。再后来,我就与荷结下了不解的情缘,通过多年对荷的观察,借助写意的艺术手法,将人们喜闻乐见的荷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创作了一系列关于荷花题材的作品。现在正在筹备《鱼戏荷动》专题个人画展,全部是荷花作品,约有30多幅。虽同画一物,却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希望能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爱尚生活》:您从小学习书法,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对您的绘画有帮助吗?
张大林:虽然书法和油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听起来有点远,但是书画同源,精通书法对绘画有着相当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意象油画中有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所以我平时在风景油画写生中,树干的穿插、枝干的走势、叶的点缀以及山石纹路的走势,都会借鉴书法中的书写结构、笔画走势及穿插等,让这些线条或浓或淡、或粗或细、或疏或密,达到最佳组合。
《爱尚生活》:您每年都有许多佳作与大家见面,您如何保持这样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张大林: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户外写生,山水花草、大海碧空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和感受,在我的思想中沉淀,再通过绘画把它们表现出来。
《爱尚生活》:您在意象油画的创作中坚持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张大林:似与不似,这就是我的创作理念,它贯穿于我创作的始终。我要画的是一种意念中的形象,我的画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个视角的实写,而是对所看到的进行主观地提炼,取舍,然后再安排布置在画面上,让欣赏这幅画作的人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创造,从而得到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感受。形不似而神似,这就是我一直坚持和追求的。
《爱尚生活》:作为一位“山东人”,让您最难忘的家乡记忆是什么?
张大林:山东的山好,水好,人更好。在齐鲁大地深厚文化氛围熏陶下长大的孩子,无论他将来走多高多远,他身上的这种文化特质都改变不了。所以,山东画家在绘画的包容性和力度上更好一些。
《爱尚生活》:这种感觉在您的画作中有体现吗?
张大林:我的作品中处处都有这种感觉的体现。我骨子里的山东人特有的豪放爽朗让我即使在画一些相对细腻的,比如花草之类的景物时,也会用狂放的笔触或线条来处理,这也有山东人的一种艺术情怀在里面。
《爱尚生活》:有时候老师就是学生们梦想的加油站,您作为一位成功的追梦人,给那些有艺术梦想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吧。
张大林: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更真实一些。所有的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但你对自己的梦想一定要有兴趣,这样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有了兴趣,然后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选择方向,不要太刻意,也不要夹杂过多的目的性因素,这会使你偏离最初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