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高额奖金。
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和金属及材料科学专家师吕绪分别获得2005年、2009年和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十二五”期问,一共有3值军工院士获此奖项。他们,把一生献给了与国家安全与命脉息息相关的事业;如今,国家,把最高的肯定与荣誉给予了他们。
2012
王小谟1938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他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50多年的科技生涯中,王小谟先后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为我国国土防控网的建设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我国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了我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了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引领实现了国产预警机的跨越式和系列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使我国国防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跃升。谟者,谋也!王小谟,以个体之“小谋”撬动国家预警机事业之大略,远瞩,执着,倾情,善任,忠铸大成。他领航的事业,定义了一种精神——“预警机精神”。
2013
程开甲1918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院士,他是著名的核武器技术专家、理论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之一。程开甲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两弹”结合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30多次核试验。1944年,年仅26岁的他写了一篇论文,因种种原因未发表,后来一位国外科学家做了类似实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奖,其测得的新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基本一致。程开甲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但是2013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他一生为核武器事业开拓与组织所作贡献的褒奖。
2014
于敏1926
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本土核物理学家于敏。“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是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外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并足以自慰。”这种朴素诚挚的爱国心,一直是于敏的精神动力。他的名字一度绝密,隐姓埋名近30载,他是我国氢弹理论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但他拒绝被称为“氢弹之父”。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40余年,在一次次出差、一遍遍计算、一点点摸索中践行着对祖国的庄严承诺,在天下大乱的环境里凭藉信仰、毅力、智慧、心血和孜孜勞作撑起一种秩序、照亮了一片天地。关于他的很多工作,迄今也未完全解密。
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和金属及材料科学专家师吕绪分别获得2005年、2009年和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十二五”期问,一共有3值军工院士获此奖项。他们,把一生献给了与国家安全与命脉息息相关的事业;如今,国家,把最高的肯定与荣誉给予了他们。
2012
王小谟1938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他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50多年的科技生涯中,王小谟先后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为我国国土防控网的建设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我国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提出了我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了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引领实现了国产预警机的跨越式和系列化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使我国国防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的跃升。谟者,谋也!王小谟,以个体之“小谋”撬动国家预警机事业之大略,远瞩,执着,倾情,善任,忠铸大成。他领航的事业,定义了一种精神——“预警机精神”。
2013
程开甲1918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院士,他是著名的核武器技术专家、理论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之一。程开甲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两弹”结合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首次竖井试验等30多次核试验。1944年,年仅26岁的他写了一篇论文,因种种原因未发表,后来一位国外科学家做了类似实验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奖,其测得的新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基本一致。程开甲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但是2013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他一生为核武器事业开拓与组织所作贡献的褒奖。
2014
于敏1926
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本土核物理学家于敏。“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是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外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并足以自慰。”这种朴素诚挚的爱国心,一直是于敏的精神动力。他的名字一度绝密,隐姓埋名近30载,他是我国氢弹理论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但他拒绝被称为“氢弹之父”。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40余年,在一次次出差、一遍遍计算、一点点摸索中践行着对祖国的庄严承诺,在天下大乱的环境里凭藉信仰、毅力、智慧、心血和孜孜勞作撑起一种秩序、照亮了一片天地。关于他的很多工作,迄今也未完全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