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浙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且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浙北地区的普遍现象。为深入了解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分析高中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原因,文章尝试对浙北地区范围内的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研,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了内外联动、医教联合、防治结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问题频发;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011-04
近年来,浙江北部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概率呈日趋上升态势,且从前几年的以一般心理问题居多,已逐渐转向为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神经症等偏多。这对学校而言,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也是迫切需要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有效说明问题,笔者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一次浙北地区范围内高中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研。
(一)调研的样本来源及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选取浙江北部地区某职业学校和某普通高中2016级、2017级学生,共3240人。
其中男生1516人,女生1724人;2016级学生1662人,2017级学生1578人;职业中学共1970人,普通高中共1270人。具体见表1。
由以上数据发现,总分显著低于65分,说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总体良好;除学习焦虑外,其他各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8分,说明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紧张情绪。
2.不同性质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性质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见表3。
由表4可知,不同学年学生在自责倾向这一维度的得分差异不明显,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2017学年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2016学年的学生。这说明,近年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趋下滑,心理问题比例日趋上升。
4.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不同性别学生在孤独倾向这一维度的得分上几乎不存在差异,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说明总体而言,高中阶段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弱于男生的。
5.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及以上学生比例分析
根据学校的深入跟进,我们发现2016级样本学生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及以上学生的比例为15%左右,主要疾病类型为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等;而2017级样本学生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及以上学生的比例高达25%,除了抑郁症等常见病症,癔症也开始在学生中存在。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探究
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同时心理问题又具有从隐性向显性不断发展的特点,所以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任何对其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产生影响的环境、“榜样示范”、氛围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内容。
进入高中之后,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显性表露,事实上是前期隐性的积累与爆发。所以,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不应局限在高中阶段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一)信息多元带来学生信息接受的复杂性
当今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十分迅速、便捷,接收到的信息量更大,但是信息良莠不齐。对心智还没完全成熟的学生来说,负面的信息会给其带来思想上的困扰与干扰。
心理从本质上讲是意识层面的现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一旦陷入思想困扰,心境烦恼也会随之而生。
(二)高考变革带来学生压力感知的增长性
近几年,高考处于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不论是普通高中的“7 3”新高考改革,还是职业中学的高职考分段制变革,都直接引发了小升初、初升高的择校热。 寒暑假的校外培训热,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压力。压力奉行的是“过犹不及”的原则,一旦超出正常的標准,学生就会产生焦虑等现象。
(三)二孩政策带来学生自我中心的改变性
国家自2015年开始开放二孩政策之后,给原先的独生子女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冲击,特别是对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孩子来说,其对父母要二孩强烈排斥。这就需要父母在二孩来临之前,充分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如没有沟通,一旦二孩出生,大孩会认为父母改变了关注点、聚焦点,这也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原生家庭带来学生成长环境的多变性
原生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初始环境。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因素不可忽视。在现实生活中,原生家庭结构突变、家长关爱减弱、榜样示范作用缺失等往往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类心理困惑及问题。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情况的解决策略探讨
当前,针对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各方力量都在积极发声:教育部门在思考如何从心理教育层面进一步施加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卫生部门在考虑如何从心理治疗层面深入解决学生的健康问题;社会组织在考虑如何从心理咨询层面有效解决这一现实的社会问题。
但多方发力,如没有统一的方向及组织,力量就会分散,从而事倍功半。
(一)构建统一的市级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形成合力
我们需要构建起由县、市领导牵头的,各部门参与协作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协调解决机构。通过划定职责范围,进一步明确分工,促使各相关部门聚焦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二)建立有效的“医教社”互通机制,信息共享,聚焦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医院、社会组织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平时接触并不多。但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这一事件中,必须构建起有效的“医教社”互通机制,及时共享学生心理状态,将有典型症状的学生及时转介至医院或有心理咨询资质的社会组织。
(三)明确清晰的部门任务清单,各司其职,优势化解
在“医教社”互通机制的构建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各部门在学生心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任务清单,防止有职不履或越界履职。
在心理教育中,有一张图很好地区分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的概念,进而界定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界限。(见图)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部分,主要面对的是有严重心理问题及以下学生;心理咨询是学校与社会性咨询机构共同开展的工作,主要面对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及神经症的学生;而心理治疗主要是医院的工作,针对心理不正常的人群。
1.教育部门要做到心理教育覆盖面广,加深学生、家长的认知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努力开设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课,开展落到实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扩大学生、家长对心理知识的认知面。
在重点做好学生发展性心理教育工作的前提下,对个别有需求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也要讲究心理战术与技巧,要区别于一般的师生谈话,但必须防止学校心理辅导扩大化,将原属于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心理疾病纳入其中。
2.医疗部门要确保心理治疗针对性强,促使学生、家长高度重视
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要切实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将有心理治疗需求的学生及时入档,在保密原则下,供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与家长加强沟通,使家长对病症加以重视。
3.社会组织要做到心理咨询普惠性大,使学生、家长愿意前往
作为社会性咨询机构,社会组织要积极介入学校的心理教育,通过加强宣传,提高普惠性,增强专业性,促使学生、家长愿意前往。
4.妇联机构要做到家教知识传播面广,促使家长从源头抓起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管部门,妇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家庭教育机构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家庭教育机构,加强对家长教育能力的专业化培训,使其认识到孩子的成长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教育问题导致的。
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构建起内外联动、医教联合、防治结合的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机制,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现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一韦.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19(3):194-195
[2]王得祥.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17):14-15.
[3]周 妍.新形势下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纠正措施[J].魅力中国,2019(16):16.
[4]王支勇.培养高中生自控力构筑心理健康防线[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36):27-29.
[5]刘 雯.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美术鉴赏教育研究[J].新课程,2020(3):16-17.
[6]喻庆明.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4):14-17.
[7]韦晓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20(4):176.
[8]赵沁兰.关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J].神州,2020(2):92,94.
[9]缪祝意,邓碧兰.家庭因素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1):38-43.
[10]宋海霞.心理健康辅导在高中生成长中的重要性[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4):33.
[11]郑美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导向的研究[J].读与写,2019,16(32):34-35.
[12]郑美足.探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2019,16(35):18.
[13]陈 盈.高中生心理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8):4-7,12.
[14]安琳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5):102-104.
[15]薛 晖.高中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5):38-39.
[16]彭 勃,刘诏薄,万冬莲,等.重点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7):1104-1107.
[17]王长虹,李 晏,苏林雁.青春期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2):958-961.
[18]陈 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障碍)、成因及对策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22-124.
[19]宋献惠.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8):21-23.
[20]郭禹希.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改善策略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04-205.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问题频发;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011-04
近年来,浙江北部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概率呈日趋上升态势,且从前几年的以一般心理问题居多,已逐渐转向为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神经症等偏多。这对学校而言,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也是迫切需要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有效说明问题,笔者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了一次浙北地区范围内高中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研。
(一)调研的样本来源及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选取浙江北部地区某职业学校和某普通高中2016级、2017级学生,共3240人。
其中男生1516人,女生1724人;2016级学生1662人,2017级学生1578人;职业中学共1970人,普通高中共1270人。具体见表1。
由以上数据发现,总分显著低于65分,说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总体良好;除学习焦虑外,其他各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8分,说明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紧张情绪。
2.不同性质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性质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见表3。
由表4可知,不同学年学生在自责倾向这一维度的得分差异不明显,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2017学年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2016学年的学生。这说明,近年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趋下滑,心理问题比例日趋上升。
4.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不同性别学生在孤独倾向这一维度的得分上几乎不存在差异,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说明总体而言,高中阶段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弱于男生的。
5.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及以上学生比例分析
根据学校的深入跟进,我们发现2016级样本学生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及以上学生的比例为15%左右,主要疾病类型为抑郁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等;而2017级样本学生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及以上学生的比例高达25%,除了抑郁症等常见病症,癔症也开始在学生中存在。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的原因探究
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同时心理问题又具有从隐性向显性不断发展的特点,所以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任何对其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产生影响的环境、“榜样示范”、氛围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内容。
进入高中之后,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显性表露,事实上是前期隐性的积累与爆发。所以,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不应局限在高中阶段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一)信息多元带来学生信息接受的复杂性
当今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十分迅速、便捷,接收到的信息量更大,但是信息良莠不齐。对心智还没完全成熟的学生来说,负面的信息会给其带来思想上的困扰与干扰。
心理从本质上讲是意识层面的现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一旦陷入思想困扰,心境烦恼也会随之而生。
(二)高考变革带来学生压力感知的增长性
近几年,高考处于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不论是普通高中的“7 3”新高考改革,还是职业中学的高职考分段制变革,都直接引发了小升初、初升高的择校热。 寒暑假的校外培训热,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压力。压力奉行的是“过犹不及”的原则,一旦超出正常的標准,学生就会产生焦虑等现象。
(三)二孩政策带来学生自我中心的改变性
国家自2015年开始开放二孩政策之后,给原先的独生子女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冲击,特别是对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孩子来说,其对父母要二孩强烈排斥。这就需要父母在二孩来临之前,充分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如没有沟通,一旦二孩出生,大孩会认为父母改变了关注点、聚焦点,这也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四)原生家庭带来学生成长环境的多变性
原生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初始环境。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因素不可忽视。在现实生活中,原生家庭结构突变、家长关爱减弱、榜样示范作用缺失等往往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类心理困惑及问题。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情况的解决策略探讨
当前,针对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现状,各方力量都在积极发声:教育部门在思考如何从心理教育层面进一步施加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卫生部门在考虑如何从心理治疗层面深入解决学生的健康问题;社会组织在考虑如何从心理咨询层面有效解决这一现实的社会问题。
但多方发力,如没有统一的方向及组织,力量就会分散,从而事倍功半。
(一)构建统一的市级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形成合力
我们需要构建起由县、市领导牵头的,各部门参与协作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协调解决机构。通过划定职责范围,进一步明确分工,促使各相关部门聚焦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二)建立有效的“医教社”互通机制,信息共享,聚焦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医院、社会组织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平时接触并不多。但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这一事件中,必须构建起有效的“医教社”互通机制,及时共享学生心理状态,将有典型症状的学生及时转介至医院或有心理咨询资质的社会组织。
(三)明确清晰的部门任务清单,各司其职,优势化解
在“医教社”互通机制的构建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各部门在学生心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任务清单,防止有职不履或越界履职。
在心理教育中,有一张图很好地区分了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的概念,进而界定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界限。(见图)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部分,主要面对的是有严重心理问题及以下学生;心理咨询是学校与社会性咨询机构共同开展的工作,主要面对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及神经症的学生;而心理治疗主要是医院的工作,针对心理不正常的人群。
1.教育部门要做到心理教育覆盖面广,加深学生、家长的认知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努力开设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课,开展落到实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扩大学生、家长对心理知识的认知面。
在重点做好学生发展性心理教育工作的前提下,对个别有需求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也要讲究心理战术与技巧,要区别于一般的师生谈话,但必须防止学校心理辅导扩大化,将原属于以心理治疗为主的心理疾病纳入其中。
2.医疗部门要确保心理治疗针对性强,促使学生、家长高度重视
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要切实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将有心理治疗需求的学生及时入档,在保密原则下,供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与家长加强沟通,使家长对病症加以重视。
3.社会组织要做到心理咨询普惠性大,使学生、家长愿意前往
作为社会性咨询机构,社会组织要积极介入学校的心理教育,通过加强宣传,提高普惠性,增强专业性,促使学生、家长愿意前往。
4.妇联机构要做到家教知识传播面广,促使家长从源头抓起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管部门,妇联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外家庭教育机构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家庭教育机构,加强对家长教育能力的专业化培训,使其认识到孩子的成长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家长的教育问题导致的。
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构建起内外联动、医教联合、防治结合的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机制,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现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一韦.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校园心理,2019(3):194-195
[2]王得祥.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17):14-15.
[3]周 妍.新形势下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纠正措施[J].魅力中国,2019(16):16.
[4]王支勇.培养高中生自控力构筑心理健康防线[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36):27-29.
[5]刘 雯.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美术鉴赏教育研究[J].新课程,2020(3):16-17.
[6]喻庆明.高中生学习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4):14-17.
[7]韦晓娟.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20(4):176.
[8]赵沁兰.关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J].神州,2020(2):92,94.
[9]缪祝意,邓碧兰.家庭因素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1):38-43.
[10]宋海霞.心理健康辅导在高中生成长中的重要性[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4):33.
[11]郑美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导向的研究[J].读与写,2019,16(32):34-35.
[12]郑美足.探究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2019,16(35):18.
[13]陈 盈.高中生心理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8):4-7,12.
[14]安琳琳.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5):102-104.
[15]薛 晖.高中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5):38-39.
[16]彭 勃,刘诏薄,万冬莲,等.重点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7):1104-1107.
[17]王长虹,李 晏,苏林雁.青春期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2):958-961.
[18]陈 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障碍)、成因及对策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22-124.
[19]宋献惠.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8):21-23.
[20]郭禹希.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改善策略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