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75—02
面瘫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邪人中面部,邪气阻滞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鼓腮漏气,进食时口角漏液等,患者因容貌改变,局部病变给其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发病原因多数是脉胳空虚,感受风寒,或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或七情过极、外伤、手术、中毒、代谢障碍、营养缺乏、免疫障碍等因素,西药尚无特效药治疗。本科采用针灸中药治疗及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6月,本科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其中女30例,男60例;年龄9~82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少3d。
2 治疗方法
各型患者均按辨证施治,给予针灸、艾灸面部,推拿加中药治疗。针灸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以手足少阳经为辅,主要穴位有地仓、颊车、合谷、风池、阳白、迎香、丝竹空、翳风、人中、承浆、解溪、阳陵泉等。中药以牵正散加减。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口角无渗漏,面部表情肌对称;有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无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障碍。
3.2 治疗结果本组90例,治愈6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100%。
4 中医护理
4.1 心理疏导患者大多突发起病,不仅外观形象受损,同时造成饮食、语言障碍,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难以治愈及留后遗症,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交谈,多谈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护士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者认真负责,做到反复解释,反复疏导,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发病原因,针灸治疗的原理及疗效,让患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对年龄较小的患者,要做好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4.2 辨证施护
4.2.1 风寒袭络型患者常有突受风寒的病史,起病急,一侧面部呆滞,眼不能闭合,流泪,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治疗以循经取穴为主,疏风散寒,通络牵正。中药宜热服,宜热饮食,易消化食物为宜,忌生冷食物。
4.2.2 风热袭络型患者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及面颊郭疼痛发热,突发一侧呆滞,眼不能闭合,口眼歪斜,口干或口苦,小便赤,舌质红、苔黄干、脉浮数,治疗以清热、通经、牵正为主。嘱患者选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萝卜、绿豆汤……,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如:羊肉、虾、牛肉等。保持大便通畅。
4.2.3 肝胆湿热型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耳鸣、重听、耳痛、尿短赤、苔黄腻、脉弦滑。治疗以清泻肝胆湿热、通络牵正中药温服。饮食选清热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莲子粥,可用玉米须煎水饮,忌食辛辣、海鲜食物。
4.2.4 肝阳上亢型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头胀痛、眩晕、耳鸣、面红耳赤、腰膝酸软、急燥易怒、舌红绛。治疗以滋阴潜阳、通络牵正为主,嘱患者选滋阴平肝的食物,如:芹菜、荠菜、海带等,忌食辛辣食物,少食甜食、饮料、油炸食品。戒烟酒,注意生活起居。
4.2.5 瘀血阴络型患者口眼歪斜,久治不愈,或外伤史,面肌僵硬,时有疼痛、抽搐、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涩。治疗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疼。饮食宜清淡进清补、活血祛瘀之物。鼓励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4.3 专科护理
4.3.1 TDP治疗的护理针灸加用TDP治疗时,灯头垂直照射面瘫区,距离30~40cm,有温热感即可,每次30min,每日1次,照射中保持体位舒适,防止烫伤。完毕后15min方能离开治疗室,注意面部保暖,防冷风直吹。
4.3.2 艾灸治疗的护理艾灸治疗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常用方法,效果明显,简便易行,但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烫伤患者,所以在对患者施灸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专心致志,思想集中,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②穴位要准确,一般取患侧面部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③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以患者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受迟钝者和小儿,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完毕30min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
4.3.3 穴位贴敷的护理患者可配合穴位贴敷,可用马钱子锉成粉末0.3~0.6g,撒于胶布上,贴于下关、太阳、阳白等穴,2~3日更换1次。贴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3.4 穴位注射的护理穴位注射时,药液不可注入血管。如果回抽有血,应避开血管再注射。患者如有触电感,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再进行注射。维生素B1应先做肌肉注射,无反应后方可使用此方法。
4.4 局部护理嘱患者避免冷水洗脸,外出戴口罩或围巾。面部湿热敷,用湿毛巾热敷于面部,每日2~3次,可改善血液循环。早晚按摩患侧面部,顺健侧肌肉运动的方向及肌肉纹理走向按摩患侧,用力适度,缓慢,至面部有微热感为宜。指导患者对着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露齿等运动。每天2~3次。
4.5 眼部护理患者因眼睑闭合不全,要注意保护,多休息,避免用眼、强光直射及烟尘刺激患眼,外出佩戴眼镜。白天点眼药水3~4次,每次2~3滴,睡前用眼膏保护角膜。
4.6 口腔护理患者因患侧咀嚼肌瘫痪,唇颊沟积食,易引起口腔炎症,应进半流食或软食,不食煎炸、坚硬食物,鼓励饭后用温盐水或茶水漱口,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5 体会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及时正确的应用中医护理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面瘫病程长,恢复慢,要疏导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患者积极性,配合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期实践表明,中医辨证施治配合精心的护理,促进了患者的痊愈。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75—02
面瘫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邪人中面部,邪气阻滞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鼓腮漏气,进食时口角漏液等,患者因容貌改变,局部病变给其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发病原因多数是脉胳空虚,感受风寒,或是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或七情过极、外伤、手术、中毒、代谢障碍、营养缺乏、免疫障碍等因素,西药尚无特效药治疗。本科采用针灸中药治疗及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6月,本科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其中女30例,男60例;年龄9~82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少3d。
2 治疗方法
各型患者均按辨证施治,给予针灸、艾灸面部,推拿加中药治疗。针灸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以手足少阳经为辅,主要穴位有地仓、颊车、合谷、风池、阳白、迎香、丝竹空、翳风、人中、承浆、解溪、阳陵泉等。中药以牵正散加减。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口角无渗漏,面部表情肌对称;有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无效:额纹及两侧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障碍。
3.2 治疗结果本组90例,治愈68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100%。
4 中医护理
4.1 心理疏导患者大多突发起病,不仅外观形象受损,同时造成饮食、语言障碍,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难以治愈及留后遗症,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交谈,多谈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护士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者认真负责,做到反复解释,反复疏导,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发病原因,针灸治疗的原理及疗效,让患者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对年龄较小的患者,要做好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4.2 辨证施护
4.2.1 风寒袭络型患者常有突受风寒的病史,起病急,一侧面部呆滞,眼不能闭合,流泪,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治疗以循经取穴为主,疏风散寒,通络牵正。中药宜热服,宜热饮食,易消化食物为宜,忌生冷食物。
4.2.2 风热袭络型患者常有患侧耳内、耳后及面颊郭疼痛发热,突发一侧呆滞,眼不能闭合,口眼歪斜,口干或口苦,小便赤,舌质红、苔黄干、脉浮数,治疗以清热、通经、牵正为主。嘱患者选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萝卜、绿豆汤……,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如:羊肉、虾、牛肉等。保持大便通畅。
4.2.3 肝胆湿热型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耳鸣、重听、耳痛、尿短赤、苔黄腻、脉弦滑。治疗以清泻肝胆湿热、通络牵正中药温服。饮食选清热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莲子粥,可用玉米须煎水饮,忌食辛辣、海鲜食物。
4.2.4 肝阳上亢型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头胀痛、眩晕、耳鸣、面红耳赤、腰膝酸软、急燥易怒、舌红绛。治疗以滋阴潜阳、通络牵正为主,嘱患者选滋阴平肝的食物,如:芹菜、荠菜、海带等,忌食辛辣食物,少食甜食、饮料、油炸食品。戒烟酒,注意生活起居。
4.2.5 瘀血阴络型患者口眼歪斜,久治不愈,或外伤史,面肌僵硬,时有疼痛、抽搐、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涩。治疗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疼。饮食宜清淡进清补、活血祛瘀之物。鼓励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4.3 专科护理
4.3.1 TDP治疗的护理针灸加用TDP治疗时,灯头垂直照射面瘫区,距离30~40cm,有温热感即可,每次30min,每日1次,照射中保持体位舒适,防止烫伤。完毕后15min方能离开治疗室,注意面部保暖,防冷风直吹。
4.3.2 艾灸治疗的护理艾灸治疗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常用方法,效果明显,简便易行,但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烫伤患者,所以在对患者施灸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专心致志,思想集中,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②穴位要准确,一般取患侧面部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③要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以患者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受迟钝者和小儿,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完毕30min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
4.3.3 穴位贴敷的护理患者可配合穴位贴敷,可用马钱子锉成粉末0.3~0.6g,撒于胶布上,贴于下关、太阳、阳白等穴,2~3日更换1次。贴药后如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现象,应暂停使用,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3.4 穴位注射的护理穴位注射时,药液不可注入血管。如果回抽有血,应避开血管再注射。患者如有触电感,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再进行注射。维生素B1应先做肌肉注射,无反应后方可使用此方法。
4.4 局部护理嘱患者避免冷水洗脸,外出戴口罩或围巾。面部湿热敷,用湿毛巾热敷于面部,每日2~3次,可改善血液循环。早晚按摩患侧面部,顺健侧肌肉运动的方向及肌肉纹理走向按摩患侧,用力适度,缓慢,至面部有微热感为宜。指导患者对着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露齿等运动。每天2~3次。
4.5 眼部护理患者因眼睑闭合不全,要注意保护,多休息,避免用眼、强光直射及烟尘刺激患眼,外出佩戴眼镜。白天点眼药水3~4次,每次2~3滴,睡前用眼膏保护角膜。
4.6 口腔护理患者因患侧咀嚼肌瘫痪,唇颊沟积食,易引起口腔炎症,应进半流食或软食,不食煎炸、坚硬食物,鼓励饭后用温盐水或茶水漱口,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5 体会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及时正确的应用中医护理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面瘫病程长,恢复慢,要疏导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患者积极性,配合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期实践表明,中医辨证施治配合精心的护理,促进了患者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