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的遗传学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1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进行遗传学病因诊断.方法 应用染色体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畸变的来源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进行微缺失检测.结果 患者G显带核型为45,X,der(15)(?∶∶p11.2 →qter) dn;双色FISH结果提示15号染色体短臂上的未知来源片段包含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 gene,SR Y),同时提示存在镶嵌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描述为:nuc ish(DXZ1×1,SRY×1)[390]/ (DXZ1×2,SRY×1)[10];四色FISH结果提示15号衍生染色体为Y与15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结果描述为:45,X,der(15)(?∶∶p11.2→qter) dn.ishpsudic(15;Y)(p11.2;q12) (D15Z1+,SNRPN+,PML+; SRY+,DYZ3+,DYZ1+). AZF微缺失的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AZFc部分缺失,缺失位点在sY254.结论 综合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该患者患不育症的遗传学病因为:Y与15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以及AZFc部分缺失,影响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而导致精子生成阻滞。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遗传性耳聋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和GJB2全编码序列分析对66个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的GJB2基因、SLC26A4基因和线粒体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并为7例高危孕妇提供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在66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中,两种方法共检测到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14例(21.21%,1例芯片未检测到),包括235delC纯合突变3例、17
目的 对1个中国汉族有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进行了基因突变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家系中已孕11周的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对1个有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2例患者及6名正常成员的GJB6基因(Cx30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进行突变分析.在确定突变后,取胎盘绒毛活检样本进一步行产前诊断.结果 在该家系的2例患者中检测出GJB6基因c.31G>A的点突变,
患者 男,30岁,油漆工,结婚5年,因其妻流产2次就诊.夫妇表型及智力均正常,非近亲婚配.其妻两次妊娠于孕50~60天不明原因流产,孕期无不良接触史.双方家族中无类似死胎,流产史等不良孕育史患者.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患者核型为46,XY,t(7;13)(7pter→7q11.2∶∶13q14→13qter;13pter→13q14∶∶7q11.2→7qter).其妻核型正常,家系其他成
期刊
先证者(Ⅲ1) 男,31岁,以“进行性加重行走不稳10年,饮水呛咳8年,视物模糊5年”为主诉于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行走不稳,呈醉酒步态,下肢力量尚可,自己未在意,未进行诊治,上述症状后逐渐加重.约8年前开始相继出现说话不清楚,不自主流口水,饮水呛咳,行走易跌倒,无头痛、耳鸣、听力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
期刊
目的 探索采用DNA测序对河南1个5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家系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该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择与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发生相关的4个晶状体蛋白基因(CRYBA1/A3、CRYBB1、CRYBB2和CRYGD)作为候选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候选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侧翼的非编码区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寻找突变位点.通过
目的 对两个视网膜劈裂症家系进行RS1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基因突变的类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对两个家系的RS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确定突变的类型.结果 两个家系中共发现两种不同的突变类型.家系1中的突变为c.573delG(p.Pro192fs);家系2中的突变为c.626G>A(p.Arg209His).在71名家系成员中总共检测出1
目的 探讨3例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男性患儿OTC基因的突变类型。方法提取3例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扩增OTC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序列。扩增产物直接逆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类型。结果通过基因突变分析,证实3例患儿均携带OTC基因突变。例1和例2患儿基因型均为c.586G〉A(P.D196N)。例3的基因型为C.800G〉C(P.S267T),为一种新发现的OTC基因突
患儿 男,1岁,因“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17-羟孕酮(17-hydroxyprogesterone,17-OHP)升高9月余”就诊.出生后第三天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17-OHP为79 nmol/L(正常参考值<30 nmol/L),但患者无临床症状,未进行治疗.9月龄时来我院就诊,检测17-OHP为194 nmol/L,电解质及睾酮正常,家长未同意治疗.10月龄时复查17-OHP 244 nmol/L
期刊
目的 探讨Angelman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及Prader-wmi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患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关系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s,SNParray)在其诊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SNParray、荧光原位杂交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2例A
目的 研究囊性纤维化转运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第8内含子中的5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男性先天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vas deferens,CBAV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3例CBAVD患者和99例不存在CBAVD的无精症患者,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