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牙囊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与形态特征探讨

来源 :第九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鼠牙囊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方法: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出生后3~5天仔鼠牙胚,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后分离牙囊组织,采用酶消化-组织块法和二次酶消化法进行牙囊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的观察。结果:酶消化-组织块法经4~5天,部分组织块周围见细胞呈放射状爬出,继续培养观察,2周后细胞集落仍难以融合,无法传代。二次酶消化法第二天可见散在细胞集落形成,4~5天细胞接触融合。采用二次酶消化法可获得约85%的成功率。镜下观察发现,两种方法原代培养均可见多角形及梭形细胞两种细胞群体,传代培养多角形细胞消失,第二代后多梭形细胞占大多数。传代发现,第三代细胞生长速度最快,第四代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第五代后细胞趋于静止;同时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胞体逐渐增大,细胞多形性趋于明显,可出现一些树突形细胞。结论:采用二次酶消化法进行小鼠牙囊细胞原代培养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细胞,操作简便且成功率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小鼠牙囊细胞培养方法。此外,我们归纳了小鼠及大鼠体外培养牙囊细胞的四种形态特征和六种培养方法,总结了其共性和个性,期望为牙囊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一个更为规范的实验依据,便于研究结果的互相比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含氟牙膏与含氟涂料对脱矿釉面再矿化的作用。方法:用离体牛恒切牙制备釉质片,酸蚀脱矿后随机分为3组(n=9):A组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27欠/日),B组用含氟牙膏规律处理(2次/日),c
目的:探讨3种镁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别取纯镁(Mg组)、AZ31镁合金(AZ31组)和表面经过微弧氧化处理的AZ31镁合金(MAO组)3种材料,用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后,将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
目的:观察牙本质表面涂覆掺钾纳米羟基磷灰石(HA)糊剂后其表面接触角的变化,并研究其对聚羧酸锌水门汀(ZPCC)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0个牙本质样本随机分为A、B、C、D 4
牙颈部楔形缺损多为非细菌源性的缺损,外观形态不仅呈楔形,还有浅碟形、杯形、平底形及不规则彤状等。因而楔形缺损逐渐被牙颈部非龋性缺损(non—cariouscervicallesions,NCCL)这
近年来,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及牙科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口内余留牙呈现增多的趋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退缩和根面暴露逐步出现,使老年人余留牙发生根面龋的可
目的:探讨脉冲Nd:YAG激光与3MESPE粘结剂联合应用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方法:选择因重度牙周炎而拔除的牙体完整、无龋损的第二磨牙30个,制备成30个牙本质小管口暴露的牙本质
目的:探讨串珠素在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建立大鼠一侧上颌第一磨牙牙髓损伤模型,另一侧同名牙作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管发生在牙周炎症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及牙周组织健康者各15例,分别于翻瓣术和冠延长术中切取牙龈组织,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
目的:构建山羊实验性中度牙周炎三维模型,为牙周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正畸结扎丝随机结扎山羊下颌一侧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颈部并机械性破坏牙周附着软组织,另一
目的:探讨中国人上颌骨后牙区牙槽骨高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取双侧副鼻窦螺旋cT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资料540例,其中男、女各270例,年龄9—81岁,按年龄分为9组(n=60,其中男、女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