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药毒副作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药广泛用于医疗事业,且随之走向世界的今天,服用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中药本身具有几个特点:纯天然、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小,人们总是认为服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点原因,并就这些原因提出几点提前预防的建议。
   【关键词】 中草药;不良反应
  1 中药不良反应概念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1]也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2 服用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点原因
  2.1 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发挥药理作用的活性物质外,也可能含有产生不良反应的成分。比如雷公藤碱,会有损害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洋地黄苷,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使心脏骤停及停搏。
  2.2 中药材在服用前的炮制方法不恰当。大多数中药在服用前需要加工,如果炮制方法不当,服用后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大黄,常用于虚劳吐血,内有瘀积,但是在服用前,必须经过炒炭,以达到减弱泻下,增强收敛和吸附的作用,有止血、止泻的效果。若炮制不当,未达到炭化标准,它的止血、止泻作用相对减弱,润肠通便作用相对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产生了不良反应。
  2.3 中药服用的剂量过大。中药按照其药性可以分为大毒、小毒和无毒,如果是有毒性的药物应该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如中药六神丸的处方中,含有一些毒性较大的成分,如果使用不当,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因此,小儿应该尽量禁用此类药物。
  2.4 剂型不当。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大量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在不良反应的案例中排首位。
  2.5 服用个人身体素质等条件的差异。不同的个体服用中药以后,其药性发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如附子,常用剂量是3~15 g,有的人服用了9 g以后就发生不良反应,而有的人服用12g后却没有不良反应。另外,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的不同,服用后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如婴幼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衰退,服用某些药物容易发生中毒,面对不同的个体时,广大医疗工作者尤其要注意中药的使用[2]。
  3 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整体中医医师的理论、执业水平。医师首先要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对各种中药材的药性做到心中有数,查明病因,对症用药,合理用方,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临床医师应熟悉中药的性能主治、用法用量,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
  3.2 深入对中药药性的研究,保证药品的质量。对中药组方、工艺、质检标准、药理、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药品监督部门应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严格审查待上市新药,追踪已上市新药,以逐渐发现新的不良反应,保证药品的质量。药品的质量是治疗的基础,因此规范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中成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更要严格控制,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3.3 规范中药、中成药的使用说明书。在药品市场上。许多中药生产企业在说明书上淡化了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提示[3]。有相当比例的市民误将药品不良反应理解为药品使用“注意事项”,这和许多生产企业只在药品说明书上标注“注意事项”有关。管理部门应特别要求生产企业实事求是地写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给医师提供准确的开药依据。
  3.4 健全中药管理制度,加强药品广告的审批。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药品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外,还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管模式;提供充分的药学服务,指导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用药;大力宣传中药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认识和意识,变中药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传统观念,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使用中药,重视不良反应[4]。对中药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不负责任的药品广告加大处罚力度,净化药品市场。
  3.5 加强中药材在采集、炮制过程的质量监管。对中药的监管要从头抓起,从药材的原料开始监测,防止原料中有毒物质超标等能影响后续工艺的因素。炮制过程的监测要严格执行工厂生产的标准,完善炮制工艺,防止活性物质失活或者生成有毒有害物质,确保药品的质量,从而降低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6 质量良好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振兴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因使用中药而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国家已采取成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措施,以对中药不良反应进行科学的管理、监测和预防。只有中医药界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努力降低或避免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安全用药。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科学地、客观地判定中药的不良反应,积极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最大可能避免或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践,郭代红,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6): 368-371。
  [2]张晓娟,罗宇芬,杨敏,等.我院2004~2007年2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11): 859 -861。
  [3]郭丽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95例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 23(3): 47-48。
  [4]邱枫,中药不良反应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08,3(23):152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速度逐步加快,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步伐已经向着互联网金融时代迈进。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的保险业人才管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人才管理将是决定
通过分析在PBL课上学生主动使用医学专业英语情况和医学专业英语测试的成绩相关性,发现引导学生在幻灯中主动书写和读说可以提高学习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医学
地震前兆的频率特征是认识前兆现象性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其研究不仅有益于前兆识别、前兆机理的认识 ,而且会促进其观测技术的改进与完善。以宝坻台 1 970~ 1 995年的地电阻率日均值资料为例 ,提出利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将前兆数据序列分解成若干频段 ,进行异常识别与提取 ,这样能够大大地提高前兆识别可靠性 ,并推进前兆现象的研究。
摘要:目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并对其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9月一2009年9月收治40例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40例患儿共69耳,经随访3~15个月。治愈22例45耳,好转16例21耳,无效2例3耳。结论: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早诊断、早治疗,采取一系列综合疗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信息披露的重要使命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本文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摘要:血液分析仪的飞速发展,使血生化检验进入了新阶段,这是医学检验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特别是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应予以重视。临床检验人员应该重视生理因素,饮食,药物和标本采集、处理、储存等方面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个人收入的不断增长,个人所得税负担也就愈发加重,那么如何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通过筹划,减轻税负,使自己实际所得更多j也就成了纳税人急需面对的问题。本文就以此为背
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多元化、知识数字化的发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关系到我党是否永葆生机的前途,关系到我党先进
在传统中医中往往给人们留下了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病的印象,源于传统中医方剂煎制的工艺复杂且慢,但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剂型的推广应用,使得更多的中医中药在急诊中得以应用,余从事急诊工作两年余,在部分输液反应及过敏反应中做了中医中药治疗的尝试,效果良好。  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以及中医辩证治疗:  发热反应: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熱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要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对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呢?我认为必须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外文、理工、经济技术人才,因而影响了信息与资料传递输出,影响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