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烈日炎炎,面对强烈的紫外线,首要任务自然是防晒。可是,每年都防晒,却每年都晒黑。在对战阳光这个娇嫩皮肤的天敌时,也许不是你选的防晒产品不够好,而是你对防晒工作的认识不足。
紫外线的危害
紫外线能造成皮肤晒伤、皮肤光老化、皮肤免疫抑制、皮肤色素沉着与皮肤癌等多种皮肤损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紫外线辐射为一种人类致癌物。
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是引起皮肤老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波长范围为100~400 nm,分为UVC、UVB和UVA三部分。UVC(波长在100~290 nm)完全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因此不具有直接的生理作用。UVB(波长在290~320 nm)主要作用于表皮层,引起皮肤脱皮、红斑。UVA(波长在320~400 nm)可穿透皮肤直达真皮层,引起各种皮肤变化:UVA可以引发自由基和活性氧,两者均会导致皮肤衰老;UVA照射会引发DNA突变,加速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破坏,表现为皮肤产生皱纹和失去弹性;UVA还能使真皮内的纤维素如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受伤,令皮肤松弛;UVA还会氧化表皮中的还原黑色素而直接晒黑皮肤,日久会引起皮肤老化等等。
那么是否只有晴天才会有紫外线照射呢?实际上,在雨天,紫外线照射率为晴天的21%~54%;而阴天,紫外线照射率为晴天的81%~95%。因此,无论何种天气,一年四季都应防晒。
基本防晒建议
WHO(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基本防晒建议如下。
避免暴露在太阳下的时间: 上午 10 点至下午4点,太阳的紫外线最强,在这几个小时内应尽量减少晒太阳的时间。
聪明地使用遮阳物:当紫外线最强时,最重要的是寻找遮阳处。要记住:“留神你的影子——影子太短,就该找地儿遮阳了!”
穿戴防护衣帽和太阳镜:宽檐帽能给眼睛、耳朵、脸、背部和脖子都提供一定的遮阳作用,可过滤几乎100% UVA和UVB的太阳镜则能大大减少光暴露对眼睛的损伤。材料致密、宽松的服装能够为身体提供额外防护。
使用防晒霜:使用防晒指数(SPF)至少为15+的防晒霜,并每两个小时擦抹一次,在户外工作、游泳、玩耍或运动之后要补擦。
保护儿童:面对紫外线辐射,儿童特别脆弱,而他们呆在室外的时间却又比成人更长,家长应采取特别护理,避免他们遭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12个月以下的婴儿应一直呆在阴凉处。
对防晒指数的认识
一般防晒品都标有SPF或PA。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显示防止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它是根据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皮肤出现红斑的最短日晒时间)来确定的。皮肤在日晒后发红,医学上称为“红斑症”,这是皮肤对日晒做出的最轻微的反应。使用防晒用品后,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会增长,那么该防晒用品的防晒系数SPF则为:SPF=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后)/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前)。
PA(Protection UVA)则是指防止UVA到何种程度的指标。PA的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PA++、PA+++。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但是,并不是防晒指数越高,对皮肤效果越好。因为过高的防晒值意味着在该产品中大量使用了紫外线吸收剂和散射剂,而过高含量的吸收剂和散射剂会带来皮肤刺激、过敏等不安全性和使用上的不舒适感。
防晒品的种类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防晒化妆品有防晒霜、防晒乳液、防晒油以及防晒喷雾等。此外,还有不少防晒唇膏和防晒粉底等彩妆产品。按照防晒原理划分,一般可分为物理性紫外线屏蔽剂及化学性紫外线吸收剂。
物理防晒剂里起防晒作用的主要是高岭土、二氧化钛、氧化锌、滑石粉等,其防晒机制是反射、散射紫外线,防护紫外线的范围大。物理防晒剂比较温和,完全无毒性,不被皮肤吸收,不容易引起过敏。但是传统的物理防晒剂擦在脸上容易泛白,使用起来感觉厚重,肤感、手感不好。目前的制作工艺引入了纳米技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缺点。
化学防晒剂的主要防晒物质有:对氨基苯甲酸及其脂类、邻氨基苯甲酸类、水杨酸脂类、肉桂酸脂类、二苯酮及其衍生物、甲烷衍生物等。其防晒机制是吸收紫外线光,其防护紫外线范围小,需要几个不同结构的化学防晒剂组合。化学防晒剂具有一定引起敏感的危险性,可以被皮肤吸收,刺激反应发生的几率较大。但使用起来比较清爽、薄透、无色,而且含有的一些成分可以防水防汗。
对化学防晒剂过敏者、皮肤病急性期、高敏状态下的皮肤及儿童皮肤,建议选用物理防晒剂。目前也有一些防晒剂是物理、化学防晒兼备的,综合了两种防晒剂的优点。化学防晒剂或物理-化学防晒剂具有轻盈的质感优势,对化学防晒剂无敏感反应的成人皮肤均可使用。因此,不能简单的评判物理防晒好还是化学防晒好,应根据自己的皮肤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防晒品的使用
1.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指数的防晒产品
日常防晒,如上班族上下班可选用SPF值15,PA++的防晒剂。野外游泳、海滨游泳可选SPF值30,PA+++以上的防晒产品,且最好选用防水的防晒护肤品。强紫外线下的活动,如海滨日光浴、游泳等,要选择含物理防晒剂的高SPF产品。皮肤白皙者,最好选用SPF超过30的防晒霜,防止斑点的产生。皮肤偏深者,平日可采用SPF值为15的防晒品。
2.防晒品的用量
测定SPF值时,样品(防晒霜)的用量是2毫克每平方厘米。这意味着,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用到这个量才能得到商品所宣称的防护效果。然而绝大多数人的使用量都远低于这个值。以SPF15的防晒霜为例,如果只涂脸部的话,想达到SPF15的防晒效果,有效用量需要接近1克;如果使用量只有标示值的一半,效果会降低到标示值的开方,而不是一半。那么到底防晒要用多少量?直观地说,脸部防晒霜用量要达到一枚1元硬币大小,才能达到商家所宣传的防护效果。
3.根据肤质挑选适合的防晒品
油性肌肤:应选渗透力较强的水剂型、无油配方的防晒品,用起来清爽不油腻,不堵塞毛孔。千万不要使用防晒油,物理性防晒类的产品也要慎用。
痘痘肌肤:与油性皮肤选购防晒品相同,选择渗透力较强的水剂型、无油配方的防晒品。但是当痘痘比较严重,发炎或者皮肤破损时,就要暂停使用防晒品,出门的时候只能采用遮挡的物理方法防晒。
干性肌肤:要选用质地滋润并添加补水功效及增强肌肤免疫力的防晒品,现在有很多防晒品已经增加了除防晒以外的补水、抗氧化功效。
敏感性肌肤:选择针对敏感肤质的防晒品或表面“通过过敏性测试”“通过皮肤科医师对幼儿临床测试”“不含香料、防腐剂”等的产品。
紫外线的危害
紫外线能造成皮肤晒伤、皮肤光老化、皮肤免疫抑制、皮肤色素沉着与皮肤癌等多种皮肤损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紫外线辐射为一种人类致癌物。
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是引起皮肤老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波长范围为100~400 nm,分为UVC、UVB和UVA三部分。UVC(波长在100~290 nm)完全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因此不具有直接的生理作用。UVB(波长在290~320 nm)主要作用于表皮层,引起皮肤脱皮、红斑。UVA(波长在320~400 nm)可穿透皮肤直达真皮层,引起各种皮肤变化:UVA可以引发自由基和活性氧,两者均会导致皮肤衰老;UVA照射会引发DNA突变,加速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破坏,表现为皮肤产生皱纹和失去弹性;UVA还能使真皮内的纤维素如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受伤,令皮肤松弛;UVA还会氧化表皮中的还原黑色素而直接晒黑皮肤,日久会引起皮肤老化等等。
那么是否只有晴天才会有紫外线照射呢?实际上,在雨天,紫外线照射率为晴天的21%~54%;而阴天,紫外线照射率为晴天的81%~95%。因此,无论何种天气,一年四季都应防晒。
基本防晒建议
WHO(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基本防晒建议如下。
避免暴露在太阳下的时间: 上午 10 点至下午4点,太阳的紫外线最强,在这几个小时内应尽量减少晒太阳的时间。
聪明地使用遮阳物:当紫外线最强时,最重要的是寻找遮阳处。要记住:“留神你的影子——影子太短,就该找地儿遮阳了!”
穿戴防护衣帽和太阳镜:宽檐帽能给眼睛、耳朵、脸、背部和脖子都提供一定的遮阳作用,可过滤几乎100% UVA和UVB的太阳镜则能大大减少光暴露对眼睛的损伤。材料致密、宽松的服装能够为身体提供额外防护。
使用防晒霜:使用防晒指数(SPF)至少为15+的防晒霜,并每两个小时擦抹一次,在户外工作、游泳、玩耍或运动之后要补擦。
保护儿童:面对紫外线辐射,儿童特别脆弱,而他们呆在室外的时间却又比成人更长,家长应采取特别护理,避免他们遭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12个月以下的婴儿应一直呆在阴凉处。
对防晒指数的认识
一般防晒品都标有SPF或PA。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显示防止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它是根据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皮肤出现红斑的最短日晒时间)来确定的。皮肤在日晒后发红,医学上称为“红斑症”,这是皮肤对日晒做出的最轻微的反应。使用防晒用品后,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会增长,那么该防晒用品的防晒系数SPF则为:SPF=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后)/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前)。
PA(Protection UVA)则是指防止UVA到何种程度的指标。PA的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PA++、PA+++。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但是,并不是防晒指数越高,对皮肤效果越好。因为过高的防晒值意味着在该产品中大量使用了紫外线吸收剂和散射剂,而过高含量的吸收剂和散射剂会带来皮肤刺激、过敏等不安全性和使用上的不舒适感。
防晒品的种类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防晒化妆品有防晒霜、防晒乳液、防晒油以及防晒喷雾等。此外,还有不少防晒唇膏和防晒粉底等彩妆产品。按照防晒原理划分,一般可分为物理性紫外线屏蔽剂及化学性紫外线吸收剂。
物理防晒剂里起防晒作用的主要是高岭土、二氧化钛、氧化锌、滑石粉等,其防晒机制是反射、散射紫外线,防护紫外线的范围大。物理防晒剂比较温和,完全无毒性,不被皮肤吸收,不容易引起过敏。但是传统的物理防晒剂擦在脸上容易泛白,使用起来感觉厚重,肤感、手感不好。目前的制作工艺引入了纳米技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上缺点。
化学防晒剂的主要防晒物质有:对氨基苯甲酸及其脂类、邻氨基苯甲酸类、水杨酸脂类、肉桂酸脂类、二苯酮及其衍生物、甲烷衍生物等。其防晒机制是吸收紫外线光,其防护紫外线范围小,需要几个不同结构的化学防晒剂组合。化学防晒剂具有一定引起敏感的危险性,可以被皮肤吸收,刺激反应发生的几率较大。但使用起来比较清爽、薄透、无色,而且含有的一些成分可以防水防汗。
对化学防晒剂过敏者、皮肤病急性期、高敏状态下的皮肤及儿童皮肤,建议选用物理防晒剂。目前也有一些防晒剂是物理、化学防晒兼备的,综合了两种防晒剂的优点。化学防晒剂或物理-化学防晒剂具有轻盈的质感优势,对化学防晒剂无敏感反应的成人皮肤均可使用。因此,不能简单的评判物理防晒好还是化学防晒好,应根据自己的皮肤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防晒品的使用
1.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指数的防晒产品
日常防晒,如上班族上下班可选用SPF值15,PA++的防晒剂。野外游泳、海滨游泳可选SPF值30,PA+++以上的防晒产品,且最好选用防水的防晒护肤品。强紫外线下的活动,如海滨日光浴、游泳等,要选择含物理防晒剂的高SPF产品。皮肤白皙者,最好选用SPF超过30的防晒霜,防止斑点的产生。皮肤偏深者,平日可采用SPF值为15的防晒品。
2.防晒品的用量
测定SPF值时,样品(防晒霜)的用量是2毫克每平方厘米。这意味着,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用到这个量才能得到商品所宣称的防护效果。然而绝大多数人的使用量都远低于这个值。以SPF15的防晒霜为例,如果只涂脸部的话,想达到SPF15的防晒效果,有效用量需要接近1克;如果使用量只有标示值的一半,效果会降低到标示值的开方,而不是一半。那么到底防晒要用多少量?直观地说,脸部防晒霜用量要达到一枚1元硬币大小,才能达到商家所宣传的防护效果。
3.根据肤质挑选适合的防晒品
油性肌肤:应选渗透力较强的水剂型、无油配方的防晒品,用起来清爽不油腻,不堵塞毛孔。千万不要使用防晒油,物理性防晒类的产品也要慎用。
痘痘肌肤:与油性皮肤选购防晒品相同,选择渗透力较强的水剂型、无油配方的防晒品。但是当痘痘比较严重,发炎或者皮肤破损时,就要暂停使用防晒品,出门的时候只能采用遮挡的物理方法防晒。
干性肌肤:要选用质地滋润并添加补水功效及增强肌肤免疫力的防晒品,现在有很多防晒品已经增加了除防晒以外的补水、抗氧化功效。
敏感性肌肤:选择针对敏感肤质的防晒品或表面“通过过敏性测试”“通过皮肤科医师对幼儿临床测试”“不含香料、防腐剂”等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