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先使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获得极大成功。90年代中期砷剂治疗APL的报道逐渐增多。既往报道,传统剂量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APL)缓解率高达63.6%~93.0%,但治疗中,往往伴有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减少砷剂用量以减少治疗相关毒性正成为当前的研究方向。为减少亚砷酸治疗的不良反应,笔者对2003~2008年收治的APL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减量的亚砷酸治疗APL的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