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而课堂组织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建构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有效课堂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而课堂组织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建构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有效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显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有关这方面的做法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备课中常谈到的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注意的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解读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一点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到。但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许多教师早已耳熟能详。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教学的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对于“情境”的创设。谈到这一点我们马上会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等。数学来源于生活,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创设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高年级则采用现实生活情境。应该注意的是“情境”应该突出的是能使儿童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才能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好奇心、成就感、表现欲人皆有之,课改新理念让我们把主人翁之位还给学生,就是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里,让他们在课堂中通过自觉学习满足自己的好奇,并充分表现自己的自主探究才能。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我们给出的问题不能过大过笼统,要让学生由易到难慢慢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讨论中找到兴趣和乐趣,有了这种兴趣和乐趣大脑才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学生的创新思维也由此而生。教学“认识分数”这节课,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整节课学生是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竞争中寻找激情。如今的时代是合作的时代,人人需要合作,如今的时代也是竞争的时代,人人需要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都缺一不可,其实我们的课堂就是一个最好的合作场和竞争场。合作促使学生有思想、能创新。竞争能让学生好动手、懒变勤。竞争还能让学生知效率、动脑筋。练习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激烈竞争。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肯定。所以竞争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激情。只有在竞争中,我们的课堂才能闪现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明星。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学实践也表明,正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造成了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纪律。
总之,有效教学的课堂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搭建问题情境的平台,合理、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促进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体生命的活力,用教师自己的思维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教师的自己的情感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参考文献]
[1]稿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2009版.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青年街小学)
[关键词]有效课堂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而课堂组织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建构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有效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显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有关这方面的做法其实就是我们平常备课中常谈到的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注意的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对学生的把握要到位。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备教材,还得备学生。解读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这一点很多老师都能注意到。但一堂课下来、一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有哪些学生基本不用引导就能掌握,换言之能自学会了;哪些学生得在教师的点拨中才能领会;哪些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或是重点关注下才能达成目标的,这些我们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的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开展。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许多教师早已耳熟能详。教学方法的实质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学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教学的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1.对于“情境”的创设。谈到这一点我们马上会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等。数学来源于生活,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创设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高年级则采用现实生活情境。应该注意的是“情境”应该突出的是能使儿童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才能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好奇心、成就感、表现欲人皆有之,课改新理念让我们把主人翁之位还给学生,就是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里,让他们在课堂中通过自觉学习满足自己的好奇,并充分表现自己的自主探究才能。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我们给出的问题不能过大过笼统,要让学生由易到难慢慢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讨论中找到兴趣和乐趣,有了这种兴趣和乐趣大脑才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兴奋点,学生的创新思维也由此而生。教学“认识分数”这节课,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整节课学生是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竞争中寻找激情。如今的时代是合作的时代,人人需要合作,如今的时代也是竞争的时代,人人需要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都缺一不可,其实我们的课堂就是一个最好的合作场和竞争场。合作促使学生有思想、能创新。竞争能让学生好动手、懒变勤。竞争还能让学生知效率、动脑筋。练习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激烈竞争。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和肯定。所以竞争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激情。只有在竞争中,我们的课堂才能闪现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明星。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首先要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伦理关系。其次,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他们的付出所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变化及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学实践也表明,正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造成了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纪律。
总之,有效教学的课堂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搭建问题情境的平台,合理、灵活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促进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体生命的活力,用教师自己的思维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教师的自己的情感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参考文献]
[1]稿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2009版.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青年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