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不同品系小鼠瘤株跨系移植后移植瘤的生长转移情况,以及建立跨系小鼠肿瘤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不同品系来源的H22、S180、U14、FC、Ca761、SMG-A和DCS小鼠瘤株分别接种于C57BL/6J、ICR或KM小鼠皮下,观察小鼠体内成瘤和转移情况,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H22瘤株移植到C57BL/6J和ICR小鼠体内成瘤率均为100%.第17天时,C57BL/6J和ICR小鼠的瘤重分别为
【机 构】
:
(10000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系),(10000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系),(10000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品系小鼠瘤株跨系移植后移植瘤的生长转移情况,以及建立跨系小鼠肿瘤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不同品系来源的H22、S180、U14、FC、Ca761、SMG-A和DCS小鼠瘤株分别接种于C57BL/6J、ICR或KM小鼠皮下,观察小鼠体内成瘤和转移情况,绘制生长曲线.结果 H22瘤株移植到C57BL/6J和ICR小鼠体内成瘤率均为100%.第17天时,C57BL/6J和ICR小鼠的瘤重分别为(2.8±0.4)g和(1.5±0.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180瘤株在C57BL/6J小鼠体内的成瘤率为100%,肿瘤稳定生长.U14瘤株接种于C57BL/6J和KM小鼠后第32天,C57BL/6J小鼠体内移植瘤瘤重[(10.2±2.2)g]低于KM小鼠[(12.6±3.4)g,P=0.002].接种U14瘤株的C57BL/6J和KM小鼠均出现肺和淋巴结转移.FC、Ca761和SMG-A瘤株接种于C57BL/6J小鼠后不能成瘤或成瘤后完全消退.DCS瘤株接种于C57BL/6J小鼠也有部分肿瘤发生消退,未消退的肿瘤在C57BL/6J小鼠体内连续传代,获得亚克隆DCS-C57瘤株,其在C57BL/6J小鼠稳定生长,成瘤率和肺转移率均为100%.结论 小鼠瘤株跨系体内移植后,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的瘤株可成功建立移植瘤.免疫原性强的瘤株即使成瘤也会消退,无法跨系建立移植瘤.出现肿瘤部分消退的瘤株经连续传代后,可获得稳定的移植瘤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下调T细胞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表达对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Tiam1 siRNA转染食管鳞癌EC9706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i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试剂盒分析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1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目的 分析3.0T磁共振成像(3.0T-MR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3.0T-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和800 s/mm2,在ADC图上,于病灶最大层面和(或)其上下两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ADC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对同步放化疗所致Ⅳ度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挽救性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114例同步放化疗所致Ⅳ度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治疗,P-50组患者42例,给予PEG-rhG-CSF 50 μg/kg单次皮下注射;P-100组30例,给予100 μg/kg单次皮下注射;P+R组22例,给予PEG-rhG
目的 探讨ADD1磷酸化位点错义突变与中国人群非贲门胃癌的易感性.方法 结合蛋白磷酸化位点数据库(PhosphoSitePlus)和SNP数据库(dbSNP),筛选出ADD1基因磷酸化位点错义突变,通过TaqMan分型方法检测1998例非贲门胃癌病例和2008例正常对照中错义突变的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患者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结果 找到了位于ADD1第586位磷酸化位点
目的 分析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间雌激素受体(ER)表达及ER基因甲基化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ER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R基因甲基化表达的变化.结果 70例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ER阳性率分别为64.3%和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从原发灶到复发转移灶阳性转阴性患者6例(8.6%),其
患者女,53岁,乏力及全身不适伴呃逆1周入院.既往无烟酒史、无慢性病史,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和附件切除.查体:肩部、胸壁、腰部、腹壁可触及皮下结节,直径0.5~3 cm,质韧、活动度差,无痛,表面皮肤正常.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正常.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检测均为阴性.肿瘤标志物:CA125 1 438.0 U/ml,CA15393.63 U/ml,CA72-4 300.0 U
目的 总结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术中放疗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和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术中放疗的115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胰头部81例,胰体、尾部34例.治疗方式为术中放疗联合内引流手术.术中放疗采用Mobetron移动式术中电子线加速器,剂量为12~ 20 Gy.结果 115例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胃瘫12例
自1998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FDA)批准伊立替康(CPT-11)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以来,CPT-11相关的毒性,即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引起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1].CPT-11的体内代谢涉及多种代谢酶,而个体之间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羧酸酯酶(carboxyles terase,CES)、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苷转移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11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的52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ⅠA期27例,ⅠB期191例,ⅡA期306例.结果 盆腔淋巴结转移124例,转移率为23.7%.其中闭孔淋巴结转移率为16.2%(85/524),髂内、髂外淋巴结转移率为12.2%(64/524),髂总淋巴
目的 探讨宫颈管型腺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p16和孕激素受体(PR)染色特征.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宫颈管型腺癌的蜡块62例,进行三明治切片,采用SPF-10 PCR对蜡卷进行HPV DNA的检测和分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p16和PR进行染色.结果 62例宫颈管型腺癌中,HPV阳性46例,阳性率为74.2%;其中4例合并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