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合理把握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在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解决问题,逐渐让生活经验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存在于我们身边。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于“比”这个字的印象。很多学生就会举出“生活中的比”的例子,如金龙鱼油、奶粉等食物中各成分之间的比,还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比赛中用到的比。这是学生能够挖掘到的生活中比的例子,也是学生所熟悉的。那么它是不是我们数学意义上的比呢?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照片的变形、马拉松选手跑步和骑车的速度大小比较,让学生感知同类量之间的比、不同量之间的比,引入数学上“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也叫作两个数的比)。在课的结尾,回到学生前面举的生活中的各种“比”的例子,学生自己顿悟:食物中的成分比是倍比,而球赛中的比是差比,它只是借助了比号用来记分,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感知数学的价值所在,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课堂导入生活化
在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贴近生活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四)”(利息问题)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场景:“假设同学们每人有200元钱,准备将它存入银行,存两年,怎么存比较合理?”这个问题一出,学生都跃跃欲试。因为利息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学生也深深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穷魅力。
2.教学素材生活化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应该考虑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抽象的概念改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模型,让他们感受到数学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们可以先进行平方厘米的教学,让学生感知1平方厘米大概和指甲盖差不多大;然后借助平方厘米估计桌面的大小,学生会发现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了,引入平方分米的教学;继而让学生估计黑板有多大,引入平方米。在学生对面积单位有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感知一下1平方米可以站多少人,还可以让孩子们找一找身边的物体,说一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身的理解。
3.课堂小结生活化
印象中,我很喜欢华应龙老师“平均数”一课的结尾。华老师的课堂是随和的,通过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把“平均数”这一课上得非常精彩!最精彩之处,在课的结尾,华老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觉得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孩子说平均数是个公平的人,有孩子说平均数是一个小气的人,也有孩子说平均数是一个精确的人……
把平均数比作“人”,老师的提问很有艺术!学生的回答也会巧妙,正是因为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平均数”都有很深的感受。所以,数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孩子们懂得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学概念而已。
三、课外应用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基本上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我们学习数学也是为了可以借助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是,课堂上学生探索的时间毕竟有限,而我们从生活中可以学到更多。例如学习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来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学习了面积单位,可以估计400米的操场有多大;学习了确定位置,可以把迷路的小朋友送回家;学习了体积和容积,可以求游泳池的容积以及水池中水的体积,等等。同时,还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比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具有不稳定性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学习兴趣自然也有所增加。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比如教学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后,让孩子们用已学的知识量一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教室门窗的宽度,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会积累数学。如在复习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到超市购物的数学日记,要求准确并尽可能多地用上我们这节课复习过的这些单位。数学日记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数学日记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欣喜与困惑,方便师生间进一步交流。
制作数学小报,让学生学会整合数学。校园里语文、英语小报是我们经常看见的。其实数学也可以编小报。把平时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以及趣味数学题等融合起来制作一份份精致的数学小报,再来个班级数学小报展评,孩子们从中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培养了他们收集、整理资料、排版、绘画等能力,最终还可以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并不意味着数学就是生活。我们知道,数学是抽象、理性的,生活是直观、感性的。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師过分追求数学生活化,导致数学课堂热热闹闹的,讲故事、表演节目等形式多样,可是课堂上欠缺了让学生沉下心来思考数学本身的时间,最终不仅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让学生对数学有了错误理解。
总之,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有自己的想法,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愿数学之花在生活之水的浇灌下越开越盛!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时,我先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于“比”这个字的印象。很多学生就会举出“生活中的比”的例子,如金龙鱼油、奶粉等食物中各成分之间的比,还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比赛中用到的比。这是学生能够挖掘到的生活中比的例子,也是学生所熟悉的。那么它是不是我们数学意义上的比呢?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照片的变形、马拉松选手跑步和骑车的速度大小比较,让学生感知同类量之间的比、不同量之间的比,引入数学上“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也叫作两个数的比)。在课的结尾,回到学生前面举的生活中的各种“比”的例子,学生自己顿悟:食物中的成分比是倍比,而球赛中的比是差比,它只是借助了比号用来记分,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素材,感知数学的价值所在,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课堂导入生活化
在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贴近生活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四)”(利息问题)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场景:“假设同学们每人有200元钱,准备将它存入银行,存两年,怎么存比较合理?”这个问题一出,学生都跃跃欲试。因为利息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学生也深深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穷魅力。
2.教学素材生活化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应该考虑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把抽象的概念改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模型,让他们感受到数学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们可以先进行平方厘米的教学,让学生感知1平方厘米大概和指甲盖差不多大;然后借助平方厘米估计桌面的大小,学生会发现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了,引入平方分米的教学;继而让学生估计黑板有多大,引入平方米。在学生对面积单位有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感知一下1平方米可以站多少人,还可以让孩子们找一找身边的物体,说一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身的理解。
3.课堂小结生活化
印象中,我很喜欢华应龙老师“平均数”一课的结尾。华老师的课堂是随和的,通过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把“平均数”这一课上得非常精彩!最精彩之处,在课的结尾,华老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觉得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孩子说平均数是个公平的人,有孩子说平均数是一个小气的人,也有孩子说平均数是一个精确的人……
把平均数比作“人”,老师的提问很有艺术!学生的回答也会巧妙,正是因为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平均数”都有很深的感受。所以,数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孩子们懂得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学概念而已。
三、课外应用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基本上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我们学习数学也是为了可以借助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是,课堂上学生探索的时间毕竟有限,而我们从生活中可以学到更多。例如学习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来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学习了面积单位,可以估计400米的操场有多大;学习了确定位置,可以把迷路的小朋友送回家;学习了体积和容积,可以求游泳池的容积以及水池中水的体积,等等。同时,还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比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具有不稳定性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学习兴趣自然也有所增加。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比如教学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后,让孩子们用已学的知识量一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教室门窗的宽度,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学会积累数学。如在复习了“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到超市购物的数学日记,要求准确并尽可能多地用上我们这节课复习过的这些单位。数学日记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数学日记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欣喜与困惑,方便师生间进一步交流。
制作数学小报,让学生学会整合数学。校园里语文、英语小报是我们经常看见的。其实数学也可以编小报。把平时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以及趣味数学题等融合起来制作一份份精致的数学小报,再来个班级数学小报展评,孩子们从中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培养了他们收集、整理资料、排版、绘画等能力,最终还可以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并不意味着数学就是生活。我们知道,数学是抽象、理性的,生活是直观、感性的。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師过分追求数学生活化,导致数学课堂热热闹闹的,讲故事、表演节目等形式多样,可是课堂上欠缺了让学生沉下心来思考数学本身的时间,最终不仅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让学生对数学有了错误理解。
总之,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有自己的想法,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愿数学之花在生活之水的浇灌下越开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