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获得广泛关注。中职信息类专业课程是中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其课程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方式阐述在信息类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学元素的具体方法和教学设计原则。
关键词:信息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168-02
新时代,所有的专业和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劳动教育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而信息类课程包含研究精神、爱国主义、责任担当、技术创新、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等“思政元素”,只有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对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1 为什么要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信息技术促进了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具有影响面广、传播迅速等特点,其带来的负面问题以及新的社会道德等问题也逐渐涌现出来。如网络犯罪、隐私保护、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病毒以及机器人伦理、人工智能与传统思维等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另外,当前中职生存在文化自信意识缺乏、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低、文化自信心不强、主流文化认同危机等。而中职开设的信息类课程以其较强的专业性和较广的受众面更应该成为德育育人的主要阵地,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全面融入思政内容,共同构建三全育人新局面。
2 信息类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一是课程思政一定要以学生为本,需要贴近学生,充实内容,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服务。特别是当代中职生往往充满了对人生和未来的迷茫,正因如此,专业课程教学迫切需要增强育人意识,偏重知识逻辑,忽视认知逻辑是错误的,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形成明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清晰的人生规划,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创新能力。
二是课程思政一定要贯穿整个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PPT、微课视频、实践性教学、教学评价等在内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这当中要将思政元素和德育素质要求进行细化、融合。
3 课程思政在信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3.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
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在培养目标中充分体现了思政元素,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Web前端开发和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的应用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且具备软件开发和项目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及服务机器人编程操作、管理维护和装调与维修,具备创新创业和智能化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解决Web前端开发和服务机器人行业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其次,在专业素养中也体现了思政元素,如专业素养要求:
1)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2)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与他人协同工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業道德。
4)具有诚信守法和较高的科学素养。
5)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最后,在课程体系中也设置了职业道德与法法治、历史、安全、礼仪、艺术、创新创业和劳动教育等相关思政教育课程,融入思政的育人元素。
3.2 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传授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教育,实现“智德融合、立德育人”是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信息类专业课程内容主要是认知自然运行和发展规律,强调科学探究和应用能力,以客观事实为主,尤其信息类课程强调逻辑思维与技术应用更强。在这样的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需要跳出专业范畴,站在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开发课程的内在元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工作“三全育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中加入道德意识、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创新、职业素养等问题的思考,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加入爱国教育、网络道德、网络安全、技术与法制等问题的思考,使专业学习通过激活或融入思政元素,崇尚科学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提升教书育人的效果。例如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
3.3 教学设计中的“思政元素”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例如以《IP地址与子网划分》教学设计为例,课前让学生登陆学习强国观看“IP地址与子网划分”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会利用数字化学习系统、资源等开展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课中分组协助完成“子网划分”实训项目,确保不同子网之间的划分准确,并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进行验证它们的连通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团队合作分享和网络安全意识;课后利用学习通平台完成课后作业,首先培养学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职业岗位与生活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担当。例如以《IP地址与子网划分》教学设计为例。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元素无处不在,关键是专业课教师怎么去发现、挖掘和应用,特别是信息类专业教师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在日常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应养成一种理性自觉,变成一种教育教学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艳杰.课程思政在信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意义[J].丝路视野,2019(6):40-41.
[2] 方胜,罗芳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反思[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1-5.
[3] 严交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5):69-71.
【通联编辑:唐一东】
关键词:信息类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7-0168-02
新时代,所有的专业和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把做人做事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劳动教育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而信息类课程包含研究精神、爱国主义、责任担当、技术创新、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等“思政元素”,只有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对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1 为什么要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信息技术促进了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具有影响面广、传播迅速等特点,其带来的负面问题以及新的社会道德等问题也逐渐涌现出来。如网络犯罪、隐私保护、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病毒以及机器人伦理、人工智能与传统思维等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另外,当前中职生存在文化自信意识缺乏、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低、文化自信心不强、主流文化认同危机等。而中职开设的信息类课程以其较强的专业性和较广的受众面更应该成为德育育人的主要阵地,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全面融入思政内容,共同构建三全育人新局面。
2 信息类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
一是课程思政一定要以学生为本,需要贴近学生,充实内容,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服务。特别是当代中职生往往充满了对人生和未来的迷茫,正因如此,专业课程教学迫切需要增强育人意识,偏重知识逻辑,忽视认知逻辑是错误的,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形成明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清晰的人生规划,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创新能力。
二是课程思政一定要贯穿整个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PPT、微课视频、实践性教学、教学评价等在内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这当中要将思政元素和德育素质要求进行细化、融合。
3 课程思政在信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3.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
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在培养目标中充分体现了思政元素,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Web前端开发和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的应用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且具备软件开发和项目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及服务机器人编程操作、管理维护和装调与维修,具备创新创业和智能化信息处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解决Web前端开发和服务机器人行业实际问题,具有较高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其次,在专业素养中也体现了思政元素,如专业素养要求:
1)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2)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和与他人协同工作能力。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業道德。
4)具有诚信守法和较高的科学素养。
5)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最后,在课程体系中也设置了职业道德与法法治、历史、安全、礼仪、艺术、创新创业和劳动教育等相关思政教育课程,融入思政的育人元素。
3.2 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传授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想教育,实现“智德融合、立德育人”是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信息类专业课程内容主要是认知自然运行和发展规律,强调科学探究和应用能力,以客观事实为主,尤其信息类课程强调逻辑思维与技术应用更强。在这样的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需要跳出专业范畴,站在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开发课程的内在元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工作“三全育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中加入道德意识、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创新、职业素养等问题的思考,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加入爱国教育、网络道德、网络安全、技术与法制等问题的思考,使专业学习通过激活或融入思政元素,崇尚科学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提升教书育人的效果。例如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
3.3 教学设计中的“思政元素”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例如以《IP地址与子网划分》教学设计为例,课前让学生登陆学习强国观看“IP地址与子网划分”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习惯,会利用数字化学习系统、资源等开展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课中分组协助完成“子网划分”实训项目,确保不同子网之间的划分准确,并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模拟器进行验证它们的连通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团队合作分享和网络安全意识;课后利用学习通平台完成课后作业,首先培养学生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职业岗位与生活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担当。例如以《IP地址与子网划分》教学设计为例。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元素无处不在,关键是专业课教师怎么去发现、挖掘和应用,特别是信息类专业教师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在日常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应养成一种理性自觉,变成一种教育教学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艳杰.课程思政在信息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意义[J].丝路视野,2019(6):40-41.
[2] 方胜,罗芳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反思[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1-5.
[3] 严交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35):69-71.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