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的运用

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探究学习的方法论,旨在设计一些人工制品作为教学干预或教学革新并应用于实践,以潜在影响自然情境之中的学与教并对其作出阐释,从而促进教育实践和学习理论的同等发展。“数字化校园中的虚拟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正是在真实、自然的研究情境下,通过重复性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检验和反思来不断完善虚拟实验系统的教学功能,进而促进理论、技术与实践的和谐发展。
  
  一、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虚拟实验中的具体运用
  
  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运用到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过程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分析-实施-检验-反思。其中以研究者、实践者与技术开发者和产品使用者等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突出特点,从而有效地凝聚了学科优势,保证了虚拟实验系统的可用性。本轮虚拟实验项目的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细化了各个研究步骤的设计流程,重新进行了需求分析、研究起点问题的确定及项目总体计划的初步制定;实施阶段以理论与技术调研为基础。进行设计方案的修订,开发的虚拟实验模型和程序产品要经过严密的功能调试才能进入实践检验阶段;在虚拟实验产品的实际教学应用中,采用观察、测试、访谈、问卷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综合检验评价产品的性能,如有需要须返回分析和实施阶段进行重新设计与开发;最后针对本轮研究的理论模型、设计原则和实践策略进行深入总结与反思,逐步夯实大学物理虚拟实验项目的研究基础。
  
  二、以前期成果为基础,问题分析为起点
  
  “数字化校园中的虚拟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源自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一线对虚拟实验的迫切需求,以期利用相关理论与技术来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干预产品,进而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改善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本项目的前期研究立足于提升虚拟实验的实用价值,将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应用到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设计研究的过程之中并取得了较好成效。随后又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实践检验和反思,首先确定以提升大学物理虚拟实验设计中情感交互水平作为新一轮研究问题的起点,并由教育技术的专业人员和学科领域专家等共同参与,对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系统进行跨学科合作开发。
  
  三、理论与技术解决方案的改进与实施
  
  1 监控评价理论的指导
  在虚拟实验教学中,监控评价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评价主体和实现形式单一,这是影响虚拟实验系统情感交互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的监控评价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判断评价”理论,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客观化的自动测评:学习者在自主操作实验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录和处理实验环境中的界面、行为、交流与评价等各种交互信息和数据,此时尽量保证客观化与科学性,便于学习者与教师对实验情况的把握。
  
  2 解决方案的改进与实施
  将大学物理虚拟实验交互环境的开发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室交互界面的设计,二是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系统行为模块的开发,三是进一步构建多元参与的学习交流平台,四是采用多元评价的策略来设计虚拟实验的监控评价系统。实验室交互界面的设计,按钮、图标、帮助、导航等的设计方便合理,操作更具“人性化”特色;实验室的空间结构、模型设计、颜色搭配、背景音乐、提示语言等方面富有美感和亲切感。虚拟实验系统行为模块的开发以学习者自主操作的视角来设计实验的流程,便于学习者对实验仪器、原理、步骤等知识的掌握。实验交流平台的构建,采用实时与异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习者之间交流的效率和效果。监控评价系统的搭建,自动记录和测评实验数据,并分析出较为客观准确的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信息。
  


  


  
  四、实践应用的评价与检验
  
  1 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系统评价分析
  按照界面设计、行为设定、交流平台和监控评价系统四个评价因素,对142名学生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虚拟实验产品评价作了对比考察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可知,对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的二次设计使界面美化、行为设定、交流平台和监控评价等方面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界面设计与监控评价系统的满意度较设计前提高21.1%和17.6%。但是通过随后对师生的访谈也了解到,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系统中实验数据的记录、知识的测试、学习情况的反馈、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等功能均借助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自动处理,由于这种方式客观公正又易于操作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但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后得知,学习者面对这种“机械化”的监控评价方式往往会产生冷漠情绪。缺乏情感的抚慰和交流。
  
  2 从师生反馈评价中得到的启示
  在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的监控评价过程中引入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对实验操作数据的记录可借助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尽量保证其科学性与客观性,便于学习者与教师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了解;充分体现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价值多元、全面参与和共同建构的特点,力图尊重每一个学习者的个性、人格、尊严和隐私等情感,避免机械化与一元化评价倾向,以一种“人性化的关怀”来组织评价信息,逐步做到将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使学习者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信心以及情感的升华。在此情感化监控评价设计理念的指导下,采用人评和机评配合的方式来提升虚拟实验系统的情感交互水平,从而实现虚拟实验系统的情感化评价目标,促进学习者认知与情感智能的和谐发展。
  
  五、深入反思理论模型、开发原则与应用策略
  
  1 对于情感交互层次塔理论的应用反思
  通过对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前期的设计开发、实践评价等过程的反思,将设计思路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即从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界面设计的光美观入手,到对实验学习行为的科学设定,到师生间交流平台的搭建,再到情感化监控评价系统的完善来层层深入地设计情感交互实现模型,为提升情感交互本能层、行为层、会话层与反思层的整体水平提供可具体实施的应用策略,以进一步提高虚拟实验系统设计的效率和教学应用的效果(如图3所示)。
  图3左半部分是“远程学习的情感交互层次塔模型一,分为本能层、行为层、会话层与反思层四个情感交互层次,对应的情绪目标依次表现为生理快乐、精神快乐、社交快乐和思想快乐。本研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项目设计需求进一步构建了“网络虚拟实验情感交互层次塔应用模型”,右半部分的界面设计、行为设定、交流平台、监控评价四个层次是情感交互中的本能层、行为层、会话层与反思层的具体应用方式,亦是由低级向高级交互水平提升,其所达到的情感化效果首先是通过美观的界面设计激起学习者的感官兴趣,产生尝试操作的积极情绪;通过科学的实验行为设定,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以顺利完成实验的各个步骤;在实验中产生的各种体验和问题通过实验交流平台来合作 共享;通过实验前、中、后对实验操作的监控,进行系统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以便学习者和教师进一步了解实验操作情况和学习效果。
  
  2 网络虚拟实验情感交互设计原则
  (1)界面设计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虚拟实验界面设计也涉及外观和感觉,应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学习状况的了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2)行为设计做到任务设定与已有技能的平衡。虚拟实验行为设定与游戏关卡设计有极大类似之处。即设定的目标是明确的,并从始至终要注重实效,特别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任务的科学设定与适时提示来提升和保持学习者内驱力,以保证他们完成各级别的任务并从中体味到成功的愉悦,在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与达到预期目标之间形成动态的平衡。(3)交流设计做到实时与异步的结合。虚拟实验交流平台的设计要保证参与者之间有充分的思想碰撞条件。因此须采取实时与异步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达到良性互动,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的灵活性与有效性。(4)监控评价设计做到客观化与情感化的融合。虚拟实验监控评价的设计应尽力达到客观化与情感化的双重目标,给学习者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深远的思想引导,使其既能认识自身的优缺点、适时适度的发展认知潜力,又能把在学习中产生的积极情绪带到生活学习中,从而产生较为持久而深远的情感动力。
  


  
  3 虚拟实验“场线整合”的教学应用策略
  传统的“在场课堂实验教学”与远程的“在线虚拟实验教学”有其各自突出的优缺点,因此应尽力做到虚实结合、优势互补。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几个教学环节中,根据其操作流程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创生出各种形式的“场线整合”教学模式,供教师及学习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如图4所示,虚拟实验“场线整合”的教学应用策略是以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三个教学功能模块和“在场”、“在线”两种操作方式的不同组合构建的8种“场线整合”教学模式,其中技能性、操作性强的实验教学一般采取第5种“线一场一场”的模式,即学生在线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课后实际操练的模式,理论性较强的实验课多采用第6种“线一场一线”的模式或第8种“线一线一线”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亦应根据不同时段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形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克服实验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必须对“场线整合”教学模式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设计,充分考查学习者现有的实验知识储备、信息素养,了解学习者“在场教学”和“在线教学”中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等,从而合理选择整合模式,最大程度上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六、总结
  
  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重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技术设计理念,在大学物理虚拟实验教学交互设计的新一轮综合运用中。充分利用了前期研究成果,经过了问题的再次解析、对理论与技术开发方案的反复改进与实施、实践应用的评价与检验几个阶段,逐步总结出情感交互层次塔应用模式、网络虚拟实验情感交互设计原则与虚拟实验“场线整合”的教学应用策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系统的情感交互水平,可以为促进相关理论、设计与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到目前为止,一些相关游戏化学习的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分析学习效果方面,而由于学习者个别化差异所引起的学习效果差异的研究则较少。一些先行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超认知水准、冲动性水准等个别化特性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会造成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分析在游戏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冲动性水准与超认知水准对游戏Flow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所造成的差异。通过实验研究,得
期刊
钟志贤 刘春燕 范志忠编译    [摘要]真实性(authenticity)是新型评价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对于什么是真实评价,学术界还未予以充分具体的探索,更远未达成共识。本文在评述有关真实评价的研究文献基础上,讨论了教学、学习与评价的关系,论述了基于真实能力评价的意义,探讨了真实性和真实评价的定义,建构了面向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真实教学和真实评价设计的五维框架。结合真实教学的五维框架,重点论
期刊
[摘要] 我国人口波动与教育市场波动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本文针对1980年以来生育水平急剧下降形成的人口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远程教育市场适龄生源波动现象,以国家统计局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历年的经验数据为例,从人口总量变化的态势,以及生源内部结构(年龄、城乡户籍和入学前的就业状况)的变化,预测和判断现代远程教育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依此提出合适的市场开拓策略。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生源变化;市场开
期刊
[摘 要] 教育危机引发的教育改革危机,促使学术界引入教育系统设计的思想。根据教育系统设计中教育图景的三维架构,即关注焦点、设计范围与关系图式,基于制度、行政、教学、学习四种不同的中心,可以设计不同的但是同样复杂的教育系统。社会、经济、科技等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新教育图景必然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系统。随着教育系统设计中心的转变,必须超越学校边界,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资源系统。  [关键
期刊
[摘要] RPG电子游戏以其独特的故事性和互动性吸引了许多玩家,RPG游戏模式强调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促进角色成长,角色、情境是其设计的关键所在。RPG电子教育游戏设计模式以游戏分层设计为核心,它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以游戏故事设计为中心,力求在设计程式中平衡电子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  [关键词] RPG;教育游戏;模式    RPG (Role-Playing Game)即角色扮演游戏,是由玩
期刊
[摘 要] 作为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TETPD)国际比较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瑞典部分的背景、理论框架以及设计,关注的焦点是ICT与教育领域的教师专业发展(TPD)。其中,ICT被看作是一项能够支持教与学实践的技术。本文进一步的目的就是从两个维度为瑞典的多重个案研究提供一个框架:第一个维度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属和管理问题,既包括由上而下的政府项目,也包括由下而上由参与者推动的计划;第二个维
期刊
一、eMM简介    许多关于e-learning的分析关注于孤立的教育机构的个体表现,而关于教育机构整体环境的深入分析却并不多。已经有许多关于在e-learning领域的最佳实践的文章,并且被发展成为一些技术规范,比如“可共享的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一些关于e-learning的学术上的质量标准也已经建立起来了,例如线性基准质量。问题在于,关注于最优秀系统的更加整体化的方法远比关注个
期刊
李 阳 吉 喆 杨玉芹 译    [摘要]本综述主要关注人们创造力的特点,社区、学科领域、社会情境等与数字技术特点之间的互动。对创造力在教育中的作用,数字技术对创造力的支持,如何教授创造力,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如何评价创造力、学习和数字技术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文章最后两部分对实践、课程及学习资源设计的启示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创造力;技术;ICT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对综述中用到的关键术语进行了界定,并讨论了思维技能、学习和技术三者之间的联系;然后从讨论一般思维技能是否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思维技能能否被教授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接着对技术在思维技能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认为信息和通讯技术(ICT)在思维技能教学中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作为导师或者教学机器、提供思维工具以及支持学习性对话。最后为使用技术支持思维技能的教学制定了指南
期刊
设计研究(DBR)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研究新范式,近年其思想陆续被引入国内教育技术学界,掀起了研究和讨论热潮。从它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最早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学习科学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反对传统基于实验室的学习研究范式,认为这些研究剥离了真实情境很难迁移到现实的学习中。因而,他们开始走出实验室,转而关注在自然场景中进行学习环境的革新设计,并对发生其中的学习作出阐释。它的目的非常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