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评价研究

来源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2006-2016年安徽省的面板数据,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近十年来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评价值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值近10年一直围绕在0.33上下浮动,在2011年达到最小值0.3319,2011年后产业结构优化值逐年上升,说明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安徽省產业结构调整历经工业化,正在逐渐向后工业化转型升级。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法;产业结构升级: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4-010-06
   安徽是一个内陆大省,从其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属于欠发达地区[1]。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推行产业强省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发展质量,有力地推动了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2015年9月中共安徽省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经济长期、快速、优质发展。2016年7月《安徽省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出台,提出要建成一套适应全省经济发展的标准化产业体系,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全球化”的发展道路。2016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以创新带动发展,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由此可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国内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成果累累。钟新桥等[2](2010)从资源禀赋出发,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为基准,提出了促进安徽省“三圈三带”产业结构布局升级的政策建议。李芸[3](2014)从产业转移的视角来研究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徐卓顺[4](2018)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从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视角来对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杨骞、秦文晋[5](2018)从空间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格局,并辅助于标准差、Dagum基尼系数来对地区差距来源进行剖析,最后进行收敛性检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产业结构协同化的建议。刘会政等[6](2018)从国际分工的视角,分析国际分工的背景及趋势特点,探究了产业结构升级在国际分工的不同阶段的内涵和演进过程。Xi-Yin Zhou等[7](2017)以常州市为例,结合经济和水环境信息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空间优化,建立了从水质到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优化的联系。Fei Hu等[8](2017)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s)对中美两国产业结构的等级进行了比较研究。杨丽君、邵军[9](2018)运用灰色动态关联分析法,从区域产业结构的生态化、高度化和合理化进行分析,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合理的估算方法借鉴。江艳军、黄英[10](2018)从2007-2016年全国31个省区的农业面板数据出发,测算了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结构升级的机理效果。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2006-2016年安徽省的面板数据,探究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评价值进行测算,最后提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评价值进行测算并进行效果评价。
   二、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自2006年以来,安徽省工业化发展程度较高,截止至2016,安徽省第一产业GDP比重下降了5.95%,发展速度比全国高出3.95%。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整体发展情况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将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一直是安徽省经济主导产业,且其占比不断上升,远高于第一、三产业。到2015年,安徽省逐渐向后工业化时代靠拢,第三产业比值在经历了近7年的降低之后突飞猛进。从2014年到2016年,第二产业比值下降了4.73%,第三产业比值上升了5.61%,二者比重差距缩小了10.34%,后工业化进程明显,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对于全国来说,安徽省的第三产业比值仍小于同期全国水平,具体结果见表1。从整体上来看,安徽省的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呈现“二三一”的特征,从三产比值变化趋势来看,安徽省将在5年内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转变。
  (一)第一产业结构现状
  从第一产业发展整体状况来看,近十年安徽省第一产业总产值处于上升水平,但从2014年上升速度开始放缓。2014年至2016年4年总产出尚不及2011年至2013年3年总产出,其原因是作为第一产业支柱的农牧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从第一产业发展构成来看,农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总产值的48.0%,与2011年相比变化不大。牧业占比下降了3.6%,经济地位相对削弱。林业、渔业的产值都有了小幅度的提升,直至2017年林业产值高达291亿元,占第一产业总值6.3%,渔业产值高达513亿元,占第一产业总值11.0%,具体结果见表2。
  总体来看,安徽省第一产业发展状况较为平稳,但发展后劲不足。由于自然因素限制,安徽省第一产业依赖于农业与牧业发展。近几年气候异常,对安徽省农业发展影响较大,但总体发展平稳。
   (二)第二产业结构现状
   从工业发展来看,2006年到2014安徽省工业增长速度较快, 2014年到2016年工业增长速度放缓,但净增长量依旧处于上升状态。从生产能耗来看,工业总能耗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速不断放缓,单位能耗不断降低。直至2016年,每亿元能源消耗已由2.60万吨标准煤下降至1.10吨标准煤,下降幅度高达1.50万吨标准煤,下降幅度高达56.7%,具体结果见表3。    对比国内工业发展状况,安徽省第二产业单位产值能耗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不断拉大,说明安徽省节能减排工作到位,工业生态良好。从时序分布上看,安徽省内第二产业单位能耗下降趋势与全国单位能耗下降趋势大致吻合,从2006年到2011年逐年下降,且以2年为周期进行一次较大的降幅;从2011年到2016年單位能耗下降速度驱缓,但二者差距仍较大。
   (三)第三产业结构现状
   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较为平稳,总量持续上升,但结构落后。以2016年面板数据为例(具体结果见表4和表5),省内第三产业仍以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住宿餐饮、运输仓储等传统部门为主,其中金融、住宿餐饮发展较快,2016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0.9%和7.1%,远高于第三产业其他部门。从总量上看,批发零售、金融业与房地产仍旧为支柱型产业,产业结构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旅游运输业总量有所下降,但空运、水运及铁路运输有较大增长,运输结构趋于合理。整体来看,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局部产业逐渐省级,但整体产业结构较为传统,尚欠合理,对省内长期发展较为不利。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目前学界一般采用回归分析进行产业关联探究,由于三次产业作为变量个数较少,三者之间存在大量的灰色区域,构建线性回归模型中含有较大的随机扰动项,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而灰色关联度分析[11]对于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适合动态历程分析。因此本文选取灰色关联模型作为分析方法确定三次产业的权重结构,最后通过历年数据计算三次产业评分变化,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进评价。
   (一)灰色关联模型构建
  
   (二)数据来源说明
   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本文数据来自安徽省统计年鉴“2007-2017”。
   四、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效果评价
   以安徽省2006-2016年数据为基础,具体数据见表6。假设总产值为y0、第一产业为x1、第二产业为x2、第三产业为x3,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评价。
   (一)无量纲化处理
   将总产值设为参考数列,第一、二、三产业为比较数列,分别对2006-2016年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结果如表7。
   (二)计算灰色关联度
  
   从表8和图1中可以看出,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评价值自2006年来一直围绕在0.3325附近,整体上来说比较平稳。2006-2011年产业结构优化值呈现轻微波动性下降,在2011年达到最低值0.331 9,这表明安徽省在此阶段将资源集中于第二产业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总体效益较低。在2011-2013年,产业结构开始趋于平衡,结构优化评价值上升,但受第二产业发展惯性影响,该阶段进度缓慢,效果一般。从2013年开始,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结构优化评价值稳步上升,并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0.333 5。这表明安徽省的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实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从整体上来看,安徽省产业结构经历从以总量为中心到以质量为中心的改变,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近5年产业结构优化评价值变化来看,未来3年内安徽省产业结构将持续优化,直至赶上全国各省平均水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安徽省2006-2016年产业结构优化评价值进行求解,全面分析了安徽省近10年来产业结构升级时序变化的趋势,得到如下结果: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值一直围绕在0.33上下浮动,在2011年达到最小值0.3319,2011年后产业结构优化值逐年上升。2006-2016年产业结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2006-2011年的基础发展期,此阶段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省内支柱性产业,该阶段的发展虽然导致了产业机构失衡,但为省内实体经济与新经济产业的出现打造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二是2011-2016的调整期,在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后,省内产业布局迅速完善,评价值不断上升。对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当前安徽省产业布局政策成效显著,对其政策执行情况应予以肯定,但在全国范围内仍较为落后。未来经济发展中,要坚持调结构大方向,完善微观布局漏洞,推动经济稳中求进发展[15]。第二,引导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由于城乡发展失衡,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安徽省农业发展总量增长逐渐放慢。同时,省内产业关联度低,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水平较为落后,限制了农业的发展空间[16]。政府应引导工业技术成果向农业推广,同时推动农业信息化应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第三,鼓励技术成果市场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房地产、金融、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等占比极高,与实体经济差异程度高,不利于省内经济长期发展。政府应完善产权制度,激发创新活力,鼓励技术应用,培育新的经济热点,通过技术变革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伟,吴雪.对安徽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调整的对策[J].特区经济,2009(7):174-176.
  [2]钟新桥,高飞,温如春.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23(2):1-2.
  [3]李芸.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84-85.
  [4]徐卓顺.新时期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J].长白学刊,2018(6):102-108.
  [5]杨骞,秦文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及收敛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11):58-76.   [6]刘会政,陈奕,杨楠.国际分工视角下产业升级内涵界定与演进研究[J].科学决策,2018(10):34-53.
  [7]Xi-Yin Zhou, Kun Lei, Wei Meng, Soon-Thiam Khu. Industrial structural upgrading and spatial optimization based on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65.
  [8]Fei Hu, Shangmei Zhao, Tao Bing, Yiming Chang. Hierarchy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cases of China and the USA[J].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7,469.
  [9]杨丽君,邵军.中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再估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10):59-77.
  [10]江艳军,黄英.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10):1400-1405.
  [11]罗丹.新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的构造及其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11):8-12.
  [12]张建成,智荣.内蒙古林业产业结构的分析与优化调整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灰色发展决策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8,38(4):78-85+110.
  [13]劉小妹,柯林,于俊杰.三维灰色绝对关联度的改进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8,34(22):20-24.
  [14]刘育男,吕裔良.基于灰色关联法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效果的评价[J].商业经济,2009(17):11-13.
  [15]叶彬,杨敏,李方一,王宝.能源约束下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与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03):21-27.
  [16]周荣蓉.环境规制对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基于安徽省16个地市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10):16-20.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世界是一个资本占统治地位的世界,但实际上,资本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到处是资本失控的幽灵,而正是这一点,构成了超越资本的重大理由。现实存在的资本失控的事实正好驳斥了当今东西方资本主义的辩护士所提出的“马克思关注从资本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只属于19世纪”的观点,实际上当今从资本的统治中解放出来的迫切性远远超过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当今资本主义所出现的问题决不是偶然的,所有的不景气现象都是与资本主
期刊
摘 要: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应从培养学生故障诊断思路及观察推理能力入手,提高故障诊断设备的使用能力,提升专业教师故障维修能力,拓宽校外实践基地,多方面为提高学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
期刊
摘 要:研究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情商”三维度进行分析,以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者为样本,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五个问题:高校学生对双创的认识充分,意愿较高,但创业动机各异;创新意识较强,但能动性有所欠缺;资源整合能力偏弱,且女生弱于男生;高智商而低情商阻碍了高校学生双创的发展;创业实践跟不上理论的步伐,创业平台匮乏,据此提出了五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双创”人才培养;情商;
期刊
摘 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滞后于社会发展,导致地方民众的精神压抑与身份认同危机,这主要是由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期偏重于政治、经济维度考虑,忽略其社会性而导致的。借助台湾桃园地区“筑城记”艺术行动经验,将“生活美学”理念贯穿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就创造主体、工作站位、氛围营造及建构中介等方面形成新的启示,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及健全,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期刊
摘 要:以“员工培训实务训练”课程为例,说明课程考核应知识与能力并重,在考核内容、考核主体、考核方式上采取多元化策略,才能遵循教学规律,实现对课程的全过程考核。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多元化考核方式;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6-052-03  一、 课程考核的现状及问题   1.重知识、轻能力,违背了人才培养的初衷  
期刊
摘 要:国内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考核方面,大都偏重知识理论环节,多采用比较单一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形式。但对于地方应用型民办高校而言,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目标现实化。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社会活动能力强,个性化突出。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其培养方式也应是不同的,这样才能利于学生个性化优势的发挥。结合地方应用型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及个性化发展特点,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探索出一套多元
期刊
摘 要:工科院校是“工匠精神”人才培育的主体,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工匠精神”可弥补当前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欠缺,推进本科工程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应从认同之维——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实践之维——主动践行“工匠精神”的现实路径、协同之维、共同构筑“工匠精神”培育的合力等培育工科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科院校;培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以职业理想教育作为切入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职业理想教育中具有激发功能、校正功能、激励功能和延展功能,为实现这些功能,在高职生“基础”课教学活动中需从现状审度、认知重构,主题研讨、价值引领,榜样垂范、情感共鸣、实践体认、知行统一等方面落实。  关键词:职业理想;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 要:如何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主题。为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作用,针对汕头地区的职业教育,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经过探索和实践,提出一些体会和经验。  关键词:服务区域经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收稿日期:2006-11-18  作者简介:马蔡琛(1971-),男,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和完善政府预算制度研究”(项目编号:06CJY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经济增长的税收增长研究”(项目编号:70603020)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创业投资发展中的财政金融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