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很多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文章,西方的,国内的,都分析得很复杂。就我本人来讲,我对供给侧改革的理解比较简单。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件事是倒逼出来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到房地产领域好像不太容易理解,但是放到其他领域好像要容易得多。拿前段时间中国人跑到日本买马桶盖来说,是因为质量的问题。其实我国的马桶盖供给是能够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但是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到日本去买,是质量问题。再比如过剩问题,拿钢铁行业来说,河北一下子下马了那么多项目,就属于数量问题。所以我想供给侧改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数量问题和质量问题,本质上是供求关系。
另外,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实际上也是倒逼出来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住房市场已经告别了总量短缺的时代。GDP减速、投资重点和发展动力转移、人口总量增速减缓、人口老龄化、城镇化速度相对于前期减缓、投资和投机减少、保障住房增加、二手房市场逐步扩大,这些因素使住房市场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全社会的住房需求量在逐步减少,新房市场在这种趋势下如果依然提供以往规模的供给,则必然导致过剩问题,就是库存问题。住房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主导性的组成部分,所以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被倒逼出来的。
现在大家一谈到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在谈配套、绿色、低碳等等,这些当然需要。制度性改革改革也需要,但确实比较难,体制性改革谈了半天经常还是原地踏步走,因为体制性改革是大的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慎重行事。比如说土地供给体制的改革一一建立建设用地市场问题。现在建设用地实施的是建设用地指标制度,但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建设用地需求量就有很大差异。江浙一带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所以建设用地量非常大,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得多,建设用地需求少。这样就形成了地域空间上的用地指标多少不均的矛盾。因此,我们在当时提出了一种设想一一成立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市场,解决区域之间用地不平衡问题。举例来说,假如河北有剩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而北京当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又不够,就可以到河北购买。假如可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那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就有了渠道。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建设用地集中起来,平衡城市的建设用地指标,既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可以为农村带来经济收益,反哺农业经济,一举多得。到目前为止,许多地区建立了区域性的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但范围小,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平衡建设用地指标,建立全国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破局,可以想见制度性改革的艰难。
这些年,熟悉农村的人都对农村部分宅基地“荒芜”的现象有所感慨,城镇化自然是不可逆转的,未来的农民数量肯定会大大减少,农村土地改革向市场化方向推进也是必然趋势。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占的比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宅基地的比例较大,但宅基地不入市,或者不能出台激励农民腾退闲置、废弃宅基地的政策,占补就不能平衡就成了死角,人们就会觉得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不够用,影响市场预期。
近几年来房价屡调屡涨的原因之一,是以短期措施为主进行调控,市场管理缺乏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社会对市场没有明晰的长期预期,短期措施没有长期发展战略做基础。需要从基础做起准确掌握居民住房基本数据和统计信息,制定房地产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给社会明确稳定的市场预期,也使短期措施有据可依。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提出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重点等,量化确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关系。因为城市间房地产市场已明显出现分化,这种分化还将继续,各城市应根据其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状况,建立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土地市场、城市化进程、保障房建设、金融体系安全等因素的协调发展体系,确定土地供应目标,制定适合自己城市的土地投放计划,并公之于众,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促进房市稳定发展,避免大起大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到房地产领域好像不太容易理解,但是放到其他领域好像要容易得多。拿前段时间中国人跑到日本买马桶盖来说,是因为质量的问题。其实我国的马桶盖供给是能够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但是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跑到日本去买,是质量问题。再比如过剩问题,拿钢铁行业来说,河北一下子下马了那么多项目,就属于数量问题。所以我想供给侧改革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数量问题和质量问题,本质上是供求关系。
另外,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实际上也是倒逼出来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住房市场已经告别了总量短缺的时代。GDP减速、投资重点和发展动力转移、人口总量增速减缓、人口老龄化、城镇化速度相对于前期减缓、投资和投机减少、保障住房增加、二手房市场逐步扩大,这些因素使住房市场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全社会的住房需求量在逐步减少,新房市场在这种趋势下如果依然提供以往规模的供给,则必然导致过剩问题,就是库存问题。住房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主导性的组成部分,所以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被倒逼出来的。
现在大家一谈到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在谈配套、绿色、低碳等等,这些当然需要。制度性改革改革也需要,但确实比较难,体制性改革谈了半天经常还是原地踏步走,因为体制性改革是大的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慎重行事。比如说土地供给体制的改革一一建立建设用地市场问题。现在建设用地实施的是建设用地指标制度,但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建设用地需求量就有很大差异。江浙一带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所以建设用地量非常大,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得多,建设用地需求少。这样就形成了地域空间上的用地指标多少不均的矛盾。因此,我们在当时提出了一种设想一一成立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市场,解决区域之间用地不平衡问题。举例来说,假如河北有剩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而北京当年的建设用地指标又不够,就可以到河北购买。假如可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市场,那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就有了渠道。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建设用地集中起来,平衡城市的建设用地指标,既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可以为农村带来经济收益,反哺农业经济,一举多得。到目前为止,许多地区建立了区域性的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但范围小,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平衡建设用地指标,建立全国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破局,可以想见制度性改革的艰难。
这些年,熟悉农村的人都对农村部分宅基地“荒芜”的现象有所感慨,城镇化自然是不可逆转的,未来的农民数量肯定会大大减少,农村土地改革向市场化方向推进也是必然趋势。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占的比例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宅基地的比例较大,但宅基地不入市,或者不能出台激励农民腾退闲置、废弃宅基地的政策,占补就不能平衡就成了死角,人们就会觉得城市建设用地、居住用地不够用,影响市场预期。
近几年来房价屡调屡涨的原因之一,是以短期措施为主进行调控,市场管理缺乏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社会对市场没有明晰的长期预期,短期措施没有长期发展战略做基础。需要从基础做起准确掌握居民住房基本数据和统计信息,制定房地产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给社会明确稳定的市场预期,也使短期措施有据可依。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提出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重点等,量化确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关系。因为城市间房地产市场已明显出现分化,这种分化还将继续,各城市应根据其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状况,建立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土地市场、城市化进程、保障房建设、金融体系安全等因素的协调发展体系,确定土地供应目标,制定适合自己城市的土地投放计划,并公之于众,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促进房市稳定发展,避免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