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类已经经历了前喻文化,现在正在经历互喻文化,将来可能要经历后喻文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实行“互喻文化”的原因,提出了实行“互喻文化”的方式。
关键词: 教师 个人发展 互喻文化 实行原因 实行方式
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指出:“人类社会由古及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否在教育中也存在着一种“互喻文化”?是的,人类已经经历了前喻文化,现在正在经历互喻文化,将来可能要经历后喻文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什么是前喻文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课程知识以讲授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即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弊端已被新课程理念所排斥。什么是互喻文化?应该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思想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互动等。什么是后喻文化?显然是在信息化非常发达的前提下,教学更多地体现为学生自学为主,学生主动与教师探寻、求教,甚至提醒教师的一种教学生存状态。
一、实行“互喻文化”的原因
1.知识经济的到来。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与新崛起的日本竞争激烈,在许多方面居于劣势。例如:日本钢铁、汽车公司比美国多4倍。日本人大量购买美国的大企业,甚至要买下美国的学校。日本人大声疾呼:“我们日本要把美国买下来!”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力图改变这种形势,组织各方面的有关人士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研究者认为不能亦步亦趋,而要另找捷径,利用自己的人才与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微电子及其他尖端高科技术的产业。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势根本改观。如今,日本的综合国力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落后了一大截。
在新世纪,人类可能面临新的挑战,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创新能力靠的是若干代人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断地使教育方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于是,我国教育机构得到扩大,我们应该学会互相学习,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向学生学习。这样就会促使知识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我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中处于不败之地,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终身教育的实行。
一个社会需要不断创新,一个民族需要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只能靠我们不断努力翻新自己的观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成终身教育。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增长和扩展的无限性特点决定了“学无止境”、“学无常师”,因此,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学习中,教师吸收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等,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符合于新形式之下的国际环境;而学生吸取长辈的经验、看法等,才能使自己的新想法更加趋向于完善。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的不断完善,促使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互喻文化”,教育也已经经历了前喻文化,现在正在经历互喻文化,将来可能要经历后喻文化。
二、实行“互喻文化”的方式
“互喻文化”的定义已经表明学生要向教师学习,教师要向学生学习,形成互学的观念。学生向教师学习,在我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几千年中形成的“尊师重道”的关系,将我们社会中原本的教化者和被教化者分得清清楚楚。
1.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向学生学习。
今天的学生成长环境是开放的,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多向的,获取和知识途径也是多样的,既有老师、家长,又有电视等媒体,也有同辈群体。而长辈们的学生时代,整个社会是封闭的,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纵向的,来自成人世界的,或是来自父母,或是来自老师,或是来自成人世界编的书本。他们的知识来路是单一的,来自成人世界的教导,来自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不到一定的岁数是不会拥有的),因此,他们所了解的东西肯定是成人事先已经了解的,他们的见解和看法总归超不过成人。而现在学生所接受的东西也许会比教师的要多要全。
(1)欣赏学生的优点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尚不成熟的学生,缺点自然既多又不善掩饰,常常让有些老师忍无可忍。在这种情况下,谈欣赏学生的优点,似乎有些牛马不相及。实际上,只要仔细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优点。
例如: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在某小学的11名学生的个案调查中,有10名学生具有某种特长,其中有的学生拥有钢琴八级、国际象棋二级的水平。1996年的独生子女人格研究证明了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在20种爱好有6—13种的占65.2%。这些爱好对于提高孩子们的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家庭中,孩子们多种多样的个人兴趣对提高父母业余生活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自己的各方面会得到提高。
(2)做学生的好朋友
教师一般都感到责任重大,所以常常对学生讲道理,而效果却不好。很少有教师意识到,教育效果与感情深浅关系极大。因此,尽可能多地与学生在一起活动、做平等的受欢迎的一员,与学生建立真挚深厚的感情,是特别有效的教学良方。有时,学生威胁说:“我不跟你好了!”“我不和你玩了!”许多教师不以为然,这并非明智之举。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你会发现学生信任你了,你也更了解学生了。
2.学生要体谅老师,向老师学习。
“尊师重道”的观念影响了我们几千年,教师也正是在这种的观念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难免会有这种观念。学生要学会体谅老师,学会分析各种情况。
教师在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缺点,看到问题的本质。例如:学生缺乏适度消费的观念。我们常常听到学生们在一起比阔:
“我的电脑是多媒体,还有E-mail,他也有,我们可以用电脑对作业!”
“我大舅给了我888块,让我发发发!”
“我妈妈说期末考得好带我做飞机去泰国旅游!”
“我在大饭店过的生日,一个蛋糕就花了500元!”
说话时,学生们优越感十足,昂首挺胸对周围不屑一顾。学生们在外面看完了比阔的表演,接下来的一幕就是在家里质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给我买某某同学那样的电脑?为什么不给我更多的压岁钱?……
学生在体谅了长辈们的前提之下,才会向长辈们虚心学习,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这不断追求发展,不断追求完善的社会中,人类为了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也应该不断地追求文化方式上的改变,特别是“互喻文化”的提出,使教师和学生的一些观念、情感、价值观、态度和知识点等达到了一种磨合互补的阶段。这样,不同年龄段的人才会进步,世界才会达到一种平和的程度。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将会是当代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马丁·布贝尔著.陈维纲译.我与你.
[2]玛格丽特·米德著.文化与承诺.
[3]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出版.
[4]后喻文化时代教师权威论.教育科学研究,2010,(08).
[5]尊重“反哺”,走向“互哺”.中国教育报,2010,(10).
关键词: 教师 个人发展 互喻文化 实行原因 实行方式
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指出:“人类社会由古及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否在教育中也存在着一种“互喻文化”?是的,人类已经经历了前喻文化,现在正在经历互喻文化,将来可能要经历后喻文化。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什么是前喻文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课程知识以讲授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即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弊端已被新课程理念所排斥。什么是互喻文化?应该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思想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互动等。什么是后喻文化?显然是在信息化非常发达的前提下,教学更多地体现为学生自学为主,学生主动与教师探寻、求教,甚至提醒教师的一种教学生存状态。
一、实行“互喻文化”的原因
1.知识经济的到来。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与新崛起的日本竞争激烈,在许多方面居于劣势。例如:日本钢铁、汽车公司比美国多4倍。日本人大量购买美国的大企业,甚至要买下美国的学校。日本人大声疾呼:“我们日本要把美国买下来!”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力图改变这种形势,组织各方面的有关人士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研究者认为不能亦步亦趋,而要另找捷径,利用自己的人才与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微电子及其他尖端高科技术的产业。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势根本改观。如今,日本的综合国力只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落后了一大截。
在新世纪,人类可能面临新的挑战,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创新能力靠的是若干代人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断地使教育方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于是,我国教育机构得到扩大,我们应该学会互相学习,学生向教师学习,教师向学生学习。这样就会促使知识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我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中处于不败之地,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终身教育的实行。
一个社会需要不断创新,一个民族需要不断创新,这种创新只能靠我们不断努力翻新自己的观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成终身教育。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增长和扩展的无限性特点决定了“学无止境”、“学无常师”,因此,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互相学习中,教师吸收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等,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符合于新形式之下的国际环境;而学生吸取长辈的经验、看法等,才能使自己的新想法更加趋向于完善。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的不断完善,促使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互喻文化”,教育也已经经历了前喻文化,现在正在经历互喻文化,将来可能要经历后喻文化。
二、实行“互喻文化”的方式
“互喻文化”的定义已经表明学生要向教师学习,教师要向学生学习,形成互学的观念。学生向教师学习,在我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几千年中形成的“尊师重道”的关系,将我们社会中原本的教化者和被教化者分得清清楚楚。
1.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向学生学习。
今天的学生成长环境是开放的,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多向的,获取和知识途径也是多样的,既有老师、家长,又有电视等媒体,也有同辈群体。而长辈们的学生时代,整个社会是封闭的,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纵向的,来自成人世界的,或是来自父母,或是来自老师,或是来自成人世界编的书本。他们的知识来路是单一的,来自成人世界的教导,来自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不到一定的岁数是不会拥有的),因此,他们所了解的东西肯定是成人事先已经了解的,他们的见解和看法总归超不过成人。而现在学生所接受的东西也许会比教师的要多要全。
(1)欣赏学生的优点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尚不成熟的学生,缺点自然既多又不善掩饰,常常让有些老师忍无可忍。在这种情况下,谈欣赏学生的优点,似乎有些牛马不相及。实际上,只要仔细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优点。
例如: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在某小学的11名学生的个案调查中,有10名学生具有某种特长,其中有的学生拥有钢琴八级、国际象棋二级的水平。1996年的独生子女人格研究证明了大部分的独生子女在20种爱好有6—13种的占65.2%。这些爱好对于提高孩子们的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家庭中,孩子们多种多样的个人兴趣对提高父母业余生活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自己的各方面会得到提高。
(2)做学生的好朋友
教师一般都感到责任重大,所以常常对学生讲道理,而效果却不好。很少有教师意识到,教育效果与感情深浅关系极大。因此,尽可能多地与学生在一起活动、做平等的受欢迎的一员,与学生建立真挚深厚的感情,是特别有效的教学良方。有时,学生威胁说:“我不跟你好了!”“我不和你玩了!”许多教师不以为然,这并非明智之举。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你会发现学生信任你了,你也更了解学生了。
2.学生要体谅老师,向老师学习。
“尊师重道”的观念影响了我们几千年,教师也正是在这种的观念中成长起来的,因此难免会有这种观念。学生要学会体谅老师,学会分析各种情况。
教师在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缺点,看到问题的本质。例如:学生缺乏适度消费的观念。我们常常听到学生们在一起比阔:
“我的电脑是多媒体,还有E-mail,他也有,我们可以用电脑对作业!”
“我大舅给了我888块,让我发发发!”
“我妈妈说期末考得好带我做飞机去泰国旅游!”
“我在大饭店过的生日,一个蛋糕就花了500元!”
说话时,学生们优越感十足,昂首挺胸对周围不屑一顾。学生们在外面看完了比阔的表演,接下来的一幕就是在家里质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给我买某某同学那样的电脑?为什么不给我更多的压岁钱?……
学生在体谅了长辈们的前提之下,才会向长辈们虚心学习,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这不断追求发展,不断追求完善的社会中,人类为了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也应该不断地追求文化方式上的改变,特别是“互喻文化”的提出,使教师和学生的一些观念、情感、价值观、态度和知识点等达到了一种磨合互补的阶段。这样,不同年龄段的人才会进步,世界才会达到一种平和的程度。两代人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将会是当代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马丁·布贝尔著.陈维纲译.我与你.
[2]玛格丽特·米德著.文化与承诺.
[3]教师博览.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出版.
[4]后喻文化时代教师权威论.教育科学研究,2010,(08).
[5]尊重“反哺”,走向“互哺”.中国教育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