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的实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应该分析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信息素养,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重视和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及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但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呢?下面我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何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象我们在传统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应该强调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衡量,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者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所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实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的目标的要求。
三、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较好的整合呢?根据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的报告“数字化学习的力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符合如下基本要求: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是以问题或者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下面根据这些基本要求我认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
2、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等,要求教师必须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新的学习需要。我们要求教师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水平,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必须改变旧的学科观念,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3、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4、重视和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及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从开始的教学实践到推广,每个环节都需要重视和加强评价和管理,保证此项教育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根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特点,可以从课程评价、设备条件评价、实施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和阶段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判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项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并为如何改进实施方案和实践策略提供依据。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今后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好更快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7期
2、蔡祖泉:《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0期
3、潘友刚、钱立群:《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但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呢?下面我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何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象我们在传统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应该强调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衡量,使其成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者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所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实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的目标的要求。
三、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那么怎样做才能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较好的整合呢?根据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的报告“数字化学习的力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符合如下基本要求: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是以问题或者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下面根据这些基本要求我认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
2、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等,要求教师必须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新的学习需要。我们要求教师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水平,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必须改变旧的学科观念,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3、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4、重视和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及管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从开始的教学实践到推广,每个环节都需要重视和加强评价和管理,保证此项教育改革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根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特点,可以从课程评价、设备条件评价、实施过程评价、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和阶段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判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项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并为如何改进实施方案和实践策略提供依据。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今后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好更快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7期
2、蔡祖泉:《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0期
3、潘友刚、钱立群:《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