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有效推促美术课堂精彩生成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hdceh986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教学的重点是对美术作品中最突出美点的分析及欣赏。美术欣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不仅与教师引导有关,同样也与学生对美术概念的理解有关。本文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从教材编排特点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组织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小学生生理、心理及智力的发展特点
  1.受作品色彩影响大。对于小学生来说,越是色彩强烈的作品,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比如公园里鲜艳的花朵、游乐场里五颜六色的气球等,这些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美术欣赏教学中。曾有人做过实验,将底照相同的照片分别以黑白与彩色背景呈现,学生对彩色照片更感兴趣。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认知特点,尽可能呈现一些色彩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2.受观察角度影响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往往关注局部特征,而忽略了整体,或者关注了事物的整体却忽略了其他特征。比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针对绘画作品《鱼儿游游》,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只关注到了鱼儿身体上面各种鲜艳的花纹,结果教师本意是让他们欣赏鱼儿的游动,却成了欣赏花纹。这说明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
  3.受情绪牵制影响大。对于作品欣赏来说,不少学生目标意识不强,随意性较大,其感受往往凭第一印象,缺少专业水平的鉴赏。这固然与他们认知水平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他们的情绪影响。一些视觉冲击比较强烈的作品,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总是激动片刻,或者粗略欣赏就会停滞不前,心满意足,其体验感受往往停留在第一印象。因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特征及时做好引导,让学生的欣赏能够有序进行。
  4.受生活经验影响大。受认知思维的局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往往不是依据鉴赏理论,而是依据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所见所闻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反映他们比较熟悉的生活,或者他们自己内心世界的作品,较容易接受,并且能够作为自己创作的范本。
  5.受多种感官影响大。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如果单纯通过学生视觉欣赏,其体验会比较肤浅;但是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述,或者借助音乐伴奏,调节气氛,可让学生对其艺术作品欣赏感受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教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提升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的同时,推促课堂走向精彩。
  二、小学美术教材欣赏内容的编排特点
  1.低年级旨在初步认识美好事物。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他们对美的认识是朦胧的、直观的。对于美术欣赏教学来说,其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周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有效激发其兴趣。对照教材编排,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一年级上册中《小挂饰》与《乘上列车去画画》,还有一年级下册中《有趣的半圆形》《各种各样的水果》等教学内容都是紧扣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不仅富有童趣和生活气息,而且还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比如画中人物头比较大,而身子却非常小,还有树画在空中等等,比例不准确,内容异想天开,表现无拘无束,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
  2.中年级旨在初步接触优秀作品。针对这一阶段的美术欣赏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有效渗透其爱国情感。如,三年级下册中的《变幻无穷的形象》以及四年级下册中《我画的动漫形象》《千姿百態的帽子》等,其特点是通过有意识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古今优秀的美术作品。毕竟对于美术欣赏教学来说,虽不能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但却能有效渗透审美理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开展教学做好铺垫。比如第六册中“竹编”以欣赏内容出现,而在第八册中则以手工课的形式出现。前面欣赏课对后面的手工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而对于教师来说,要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强化审美指导,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3.高年级旨在初步了解悠久文化。中年级的美术欣赏课重点针对某一类美术手工作品进行教学,而到了高年级,则有了一定的延伸,由具体的美术作品延伸到同一类的艺术文化,让学生通过了解悠久的艺术文化,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六年级下册中《寻找美的踪迹》和《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这些课文,其特点不再局限于某一种美术作品,而是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的造型艺术分类,除了中国画欣赏外,还逐步延伸到雕塑、建筑乃至工艺艺术作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了系统认识,并且结合某些特点进行具体深入的了解,并从中上升到文化,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任务以及学生自身认知心理特点,按照其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以及现场欣赏。
  1.专题欣赏课。对于美术欣赏教学来说,其主要形式是专题欣赏课,一般情况下,它都是按照教材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组织学生对其内容进行专业欣赏。这里笔者以六年级下册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分析教材,其内容一共有10幅传统建筑照片。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示欣赏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初步了解传统建筑特点,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的熏陶,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引导学生从中发现传统与现代的区别,了解宫殿、寺庙、民居等的特点。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小组谈话、讨论的方式调节课堂气氛,以便及时点拨,推促他们思考,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其进一步开展美术学习做好理论储备。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主要是针对专题欣赏课而言的。一般情况下,主要穿插在技能课中进行,比如写生、创作还有手工制作课程等。具体教学中,有对相关例子的欣赏,有对师生作品的欣赏,具体运用次数较多,也相对随意。不过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随堂欣赏,时间较短,内容较为简单,在同一课堂上次数运用较多,如果过多运用,必然会减少学生训练的时间,冲淡主题。
  3.现场欣赏。这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属于课外的美术欣赏形式。一般情况下,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到现场进行实地察看的一种欣赏教学。具体来说,可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或者博物馆参观相关美术作品,还有采访画家、民间艺术家等,或者现场参与美术工艺品制作等。具体来说,这还需要教师根据当地特点,包括地理环境、人文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是爱美的,因而对其进行美育教育要越早越好。而对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来说,应顺应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升其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有效推促课堂生成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科技发达,信息内容不仅鱼龙混杂,而且传播途径极为广泛。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加之现在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这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国家与民族的思想认同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组织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课同课异构的教学为例,浅析借助多媒体技术,培育当代高中生对国家政治认同的策略。  一、同课异构教学内容分析  【教师甲】针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期刊
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能力。情感是在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内满足自我需求或应付一些问题时,表现出的一种态度,更具有一种惯性。一般来说,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具有相应的职业情感,这既是工作的驱动力,也会受到职业环境的长期熏染,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状态。教育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主客体都是鲜活的、有思想的,情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是对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教师的理解与认可。教师的
期刊
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故事的艺术,在绘本中图文交融、相互补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儿解说着无法言说的喜怒哀乐,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如何在绘本中寻找美术语言?如何运用绘本中的美术语言?如何利用美术语言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本文以绘本《讨厌的肥猫》为例,谈谈我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探索和思考。  一、立足绘本,引发兴趣  在设计活动之初,我从绘本中提取出肥猫这一主角,希望通过欣赏肥猫肥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的鼓励与夸奖是学生最希望得到的礼物,在作业批改中,教师的关怀和表扬,会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同时,作业批改需要艺术,教师要通过批改结果让学生在积极深入的思考中获得感知,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潜能。  一、画一画,笑脸相迎  小学生喜欢卡通画,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多运用一些有趣的简笔画或卡通图画等,给学生的作业带来“耳目一新
期刊
在教育心理学中,常把因启动预热式学习而产生促进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预热效应。学生从课间进入上课状态需要一个慢热的过程,利用课前的两分钟进行预热,适当做一些课前“热身”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对于英语学科来说,如果利用这两分钟进行“Daily Report”,不但能达到预热的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完成学以致用的目标。Daily Report的内容可以是词、句、段、篇,汇报的人数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深入挖掘、有效选择,形成适合自己的特色教育——利用乡土资源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而民间游戏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具有集思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特征。所以,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引入民间游戏不但可以丰富幼儿教育游戏内容,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民间游戏的优势促进幼儿的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作为引导,与数学知识建立实际联系,消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恐惧和陌生感,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将生活化教学贯穿到数学教育中  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于综合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因此,教师要树立教育意识
期刊
幼儿美术活动不仅仅是幼儿美术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活动,其中还倾注了幼儿的悲伤、快乐和喜悦等情感。然而,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以及教师水平与教育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始终不能做到让幼儿愉快地学习美术,真正实现在美术活动中有效“玩美”。这极大地限制了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创新和幼儿美术教学价值的有效发挥。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抓住幼儿爱玩、好动等天性,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
期刊
小学数学学本课堂要求在学习数学时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每项活动中。构建学本课堂对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彰显自己的个性和提高课堂效率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确立学本课堂的思想,运用科学而高效的方法打造学本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预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预学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自主性的预学不是
期刊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中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小学数学中的图形与几何。本文以《认识分》一课为例来谈一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优越性。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本环节是一堂課的开端,好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设置“龟兔赛跑”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用与钟面相似的环形跑道和学生喜爱的故事进行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