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素描人体课程是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传统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提升绘画素养,建立正确的审美和观察方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程在当下众多新观念的冲击下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课程的设置一直沿袭着多年来的惯性开设,课程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其次,在油画系的教学中解剖课没有专门的设置,导致学生对于解剖学的认识大多是零散的和片面的.再次,部分教师从自己的审美喜好出发,弱化对人体运动规律、比例、基本形和结构的认识和讲解,影响了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最后,学生们缺乏对于“形体、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在绘画时临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描人体课程是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传统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提升绘画素养,建立正确的审美和观察方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程在当下众多新观念的冲击下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课程的设置一直沿袭着多年来的惯性开设,课程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其次,在油画系的教学中解剖课没有专门的设置,导致学生对于解剖学的认识大多是零散的和片面的.再次,部分教师从自己的审美喜好出发,弱化对人体运动规律、比例、基本形和结构的认识和讲解,影响了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最后,学生们缺乏对于“形体、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在绘画时临摹和抄袭对象的表面效果和黑白灰关系成为主要工作,使得绘画越来越被动.本文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素描人体教学实际出发,整合了新时期课程要求下,人体素描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融合了多媒体教学和人体速塑,以实现对于此课程更为科学和有效的实践.在课程设置上循序渐进、从不同角度和深度上认识与把握空间中的人体形体,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研究问题的方法论,摆脱被动抄袭对象的弊病.将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为让学生参与教学,反哺教学的过程.从而提高素描人体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讨论语法化的类别及机制.本文把语法化的类别分为词类(lexical items)语法化和结构(constructions)语法化两类,两类有各自的演变特点、机制和演变途径.本文将分四部分分别阐述:1)语法化概念、特点;2)语法化的演变路径和词类的语法化;3)句法结构的语法化及其特点;4)语法化的原则、机制和动因.
学术语体研究随着科技和学术的繁荣发展而愈发受到重视.本文讨论了学术语篇中重要的语言特征和修辞资源——转述标记.通过自建的学术论文语料库,本研究考察了转述标记的形式、功能与分布.研究发现:转述标记的功能分布模式为“话语性标记>研究性标记(过程性标记>发现性标记)>认知性标记”,体现了学术语体注重对话的修辞特点;转述标记的篇章位置分布是一项修辞资源,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表现出4种分布类型,体现了不同学科的话语范式特点.转述标记的使用频率表现出长尾分布形态,且不同功能类型的转述标记的多样度不同;学科是影响转述标记
汉语经历体助词“过”是何时产生和如何产生的,学界还没有定论.关于它的产生年代,主要有六朝、唐代、宋代三种观点,其中,“宋代说”更具有说服力.关于它的产生过程,现存观点主要分为两派.多数学者持单一语法化路径的“过1”说,杨永龙等学者则认为“过2”是由“过”的第二条语法化路径“过02”发展而来的.同时,学界对经历体的内涵、语法化的具体路径和判定标准等都持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