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品欣赏探索美术鉴赏之路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my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一直在坚持的教育总的方针。其中,美育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美术课教学。虽然,我们说美育是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的,但美术欣赏课无疑是美育最有效、最直接的教育手段。在这个“美”应接不暇的新时代,我们要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呢?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上好美术欣赏课的一些教学手段。对于上好初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有一定的启发与参考意义。
  关键词:美点;美感;欣赏;创作
  美术教育,是美育最直接的手段。通过这一手段,一方面学生学习到一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欣赏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课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当前,中小学的美术欣赏课,在培养学生欣赏习惯与形成自己独特的欣赏特征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因此,重视美术欣赏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社会越来越高的欣赏水准的重要举措。
  我们知道,传统的美术欣赏课以教师讲解为主,讲究科学与严谨,从而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引入现代多媒体后,不少美术教师仍然喜欢用PPT演示文稿展示一大堆的画家及其作品欣赏,这样其实是和传统美术欣赏课一样,所谓的换汤不换药。哪怕老师讲解得再透彻,再生动,现代学生都不太欢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我们通过美术欣赏课唤起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作品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更喜欢美术欣赏课?如何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上好每一节美术欣赏课?这是我们美术教师今天需要思考并作出回答的。
  一、 重视作品的美点
  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这是对于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让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有趣,我们往往要通过网络资料、书籍资料等的大量阅读来丰富自身的欣赏水平。例如,在《清明上河圖》这一课的欣赏中,我收集了与这幅作品有关的大量资料,还把自己收藏多年的按故宫博物院1:1的规格扫描复制的《清明上河图》搬出来,供同学们欣赏品鉴。他们看到我把珍藏的精品都搬出来了,自然会怀着敬仰与惊艳的心情认真欣赏,还小心翼翼地唯恐弄坏了这一宝贝。这样,欣赏领略了作品的磅礴气势,找到了作品的美点,学生就有了进一步了解作品的需要。这时,我再让他们上网搜寻《清明上河图》的文字资料,他们就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利用百度、360搜索等手段,也有同学竟然在淘宝上搜索这一宝贝,淘宝作为商业网站,当然也有清明上河图的生动介绍。还有的同学读起了微信上的掌上《清明上河图》介绍:2015年10月12日,故宫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收宫入库,34天仅27万人得见真容。如果你对它的了解,仅限于张择端画的,画很长,那你有必要看一下清明君的完整版,高清玉照,以及其中暗藏的100个你不知道的北宋……随着网络画卷的徐徐展开,大家可以打开“画中百秘”查询,也可以关闭“画中百秘”自行揣测,当然还有幕后简介,还有观众的众多评论。这样,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这幅画的价值等等,都在网络的线上互动中自然渗透了。最后,我再具体谈谈它的技法、其与西方绘画的区别,学生也不觉得枯燥了。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收获满满,内容丰富有趣,在不经意中欣赏了一幅大作,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艺术品位。
  当然,每一件美术作品,其突出的美点是不同的,我们所采用的教法或者说授课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对于美术欣赏课,我们有的作品要侧重于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要侧重于作家技法的表现力,有的要侧重于造型与材质的表现力,还有的要侧重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介绍和一些历史故事的解读……总之,我们要找出作品的美点,也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 重视美感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来源于美感的培养。我们知道,对于一幅书画作品,每个人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角度不同,就会有人觉得美,有人觉得丑,有人一点感觉都没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论。通过对作品的评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其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其美感体验。
  对于一幅作品的欣赏,从整体上来说,美感体验可以分为外层体验与内层体验。外层体验比较直观易得,而内层体验则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诱导。外层体验最明显的就是视觉体验。也就是能够感受绘画作品的色调明亮还是暗淡,画面表情是宁静还是躁动,笔致上是飘逸还是沉厚,意象与形式之间是和谐还是冲突,格调是高雅还是低俗,表现是华贵还是质朴,……美术作品的欣赏,最初的感受是美感培养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作品自己说话,让学生“读”画几分钟。还要让他们讨论,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样,就容易把外层体验逐步向内层体验过渡。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观体验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作品,实现向内层体验的深化。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表达自己的主观体验,从而给学生评论作品的机会,增强其欣赏美术作品的自信心。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达到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的。
  三、 从欣赏到创作
  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在于欣赏美术作品,但欣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因此,我们要把美术欣赏课的欣赏活动延伸到美术作品创作上来。人类就是在一个不断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认识自身、提升自身价值的。美术欣赏课也不例外。在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拓展了自己的审美视野,升华了我们的审美体验,在心灵深处与艺术作品产生了美的共鸣。如何引导学生从欣赏到创作呢?最重要的还是要引发学生的创作冲动!
  在欣赏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后,我对学生说,北宋是我国历史上最富裕的一个朝代,社会繁荣昌盛,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这在《清明上河图》中得到了大气、宏观、全面的表达。今天,我们宁化也处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从我们城东中学走出去,遍地是高楼大厦,欧式公园,仿古的福宁桥,对岸的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眼前的体育中心和市民休闲广场,等等这一切,还有整个宁化县城的布局,也是一副巨大的画卷。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拿出笔来,画出属于自己家乡的新时代的画卷呢?于是,美术欣赏课延伸为课外的创作课。还有的同学发现,其实,宁化的夜景更美!也有同学拿出微信上的航拍图,大家都不愿意下课了,或者表示课后一定好好画出自己最美的家乡!
  综上所述,美术欣赏课需要我们美术教师精心备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忌“蜻蜓点水”不痛不痒地作作品介绍,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点”,体验作品的美感,然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延伸到课外,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的作品!
  作者简介:
  林庆辉,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其他文献
保罗·埃瓦尔德是20世纪一位优秀的X射线晶体学家.晶格动力学是马克斯·玻恩一生不辍耕耘的领域.埃瓦尔德与玻恩相识较早,两人一直彼此尊重并充分认可对方的学术贡献
宫颈癌静脉化疗的管理已成为安全用药管理的重要一环。为了落实有效的安全用药管理,肿瘤专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包括规范操作流程,特殊药物标识,加强医、护的沟通,保障了宫颈癌
具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类,一直不能理智地看待和处理一些重要的事情,常犯一些无法饶恕的错误.科学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无法回避政治势力及大众不理智带来的压力和迫害.20世
小学语文是学习小学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极其重要的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教学技巧不足、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等。
银保合作是当今国际金融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从总体上看我国银保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分析银保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完
介绍了由聚合物基质和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聚合物复合薄膜在电磁辐射防护技术方面的应用,同时研究了聚合物基质材料、纳米材料的性能和功能层结构、厚度对聚合物.纳米复合薄膜性
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家都认为,可观察性原则对于量子力学的建立非常重要.1925年海森伯的"一人文章"发表后,很多与量子力学史相关的著述都认为,可观察性原则由海森伯提出.事实上他
介绍了5G基站设备的分类方法和基站设备类型、基站设备产品硬件架构及设备中采用的关键器件。总结了5G基站设备中衡量不同类型设备能力差异的关键指标。为满足5G商用部署要求
Bunsen反应作为实现硫化氢裂解循环的关键步骤,在产物的分离和纯化、副反应、碘蒸气沉积及腐蚀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直接电解Bunsen反应产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物的分
未来几年,我国将出现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转折点,城镇化正处于持续快速推进的过程当中。城镇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密切联系,关系到区域统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