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TC药品市场在经历了广告恶炒和终端恶性拦截以后,2006年以来,品牌营销正在回归主流。
电视里、报纸上、广播中,药品违法广告的劲头虽减,但仍然是铺天盖地。可是,被违法广告“忽悠”来买药的患者中,来自城市的患者已不足4成,更多的是来自郊区的农民。通过强势广告炒药的老板们纷纷感慨:今年的药,怎么不会卖了!
药店里,普遍缺乏疾病与药品基本知识的店员,还是在无休止地推荐着那些不知名的药品,从药店老板期待的目光里,可以看到他们多么希望通过店员的强力推荐,使那些名不见经传但毛利很高的药品出现热销的场面。但是,近7成的患者购买的是品牌药,或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药厂生产的价格较低的药,药店老板的期望变成了失望。
当前的OTC市场,主要有三种营销模式:第一种是大药厂惯用的品牌操作模式,以广告为先导,通过广告建立起鲜明的疗效认知与品牌偏好,辅以终端与渠道的营销整合,我们把这种模式下的产品称为品牌药品;第二种也是以广告宣传为主要手段,但广告表现的疗效、机理、承诺、证言、买赠等大多为虚假和违规内容,靠夸大宣传短期起量,捞一票后退出市场,此类产品称为炒作药品,第三种是基本上不投广告,通过做终端工作,靠终端强势的推荐创造销量,此类产品称之为推荐药品。
可以这样说,OTC药品市场在经历了广告恶炒和终端恶性拦截以后,2006年以来,品牌消费正在回归。
药品炒作日渐式微
药品是特殊商品,由于患者缺乏疾病与药品的相关知识,并且与经营者对药品信息认识的不对称性,导致医生的处方、药店店员或促销员的推荐、广告成为影响患者用药的主要因素。由于患者看病难,而广告又借助了媒体覆盖面广、传播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等特点,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用药的主导因素,很多患者往往是根据广告上的宣传,结合自己的经验,自己到药店去买药。
目睹药品广告营销成功带来的丰厚利润,花10多万元代理个品种就有可能快速跻身富人的行列,一大批满怀发财梦想而又不具备基本医药常识的“绿林好汉”步人了药品、保健品代理商的行列。特别是最近几年的OTC市场,以违规广告加游击战为代表的“北派营销”,广告手段不断创新,报纸广告从半版到整版,整版到连版,电视专题从5分钟到半小时,炮制概念,权威背书,专家解说,疗效承诺,患者证言,买赠优惠……进人市场还不到一个月,患者就打咨询电话:“你们什么时候搞活动?”
但随着患者买药经验的增多、媒体对违规广告的揭露与曝光,患者对正规的OTC广告和违规广告的识别力显著增强,患者用药趋于理性。在购买炒作药品的患者中,城区患者只占38%。近期,国家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明确以医生等专业人士为嘉宾进行的健康讲座,不得宣传治愈率,专家与患者现场或热线沟通交流的内容禁止播出。此次《通知》是专门针对广播、电视医疗咨询服务、广告以及电视购物节目——而这是广告药目前最有效的宣传手段。
随着患者的逐渐觉醒,国家相关部门管理日渐加强,炒作式的药品营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终端拦截效果衰减
终端拦截,是随着连锁药店和大型平价医药超市发展,终端话语权快速膨胀而火起来的。被拦截的主要是广告药、品牌药,而店员所推荐的,是药店自己代理的利润高但不知名的药品——大多出自知名度较低的药厂,或者厂家带金力度大的药品。如患者指牌购买,店员同时会拿出要推销的药推荐,恶劣的甚至对患者点购的药进行诋毁。
最近,我们在访问了130家药店的店员、经理和厂家的近30名业务人员后发现,目前并不是说带金的额度越大越利于终端销售。带金的额度大,说明药品完全依赖店员的推荐,药品的品牌力缺失,店员的推荐难度就非常大,推荐的成功率也很低,一般只有20%~30%。相反,店员更愿意推荐有一定知名度的药品,虽说每售出一盒并不能得到大额的促销费,但是销售的成功率较高,利益也就更容易实现。因此那些带金很高,但销售有难度的产品,并不能得到店员的青睐,因为高额的促销费变现难度大,实际上就是一张画出来的饼。
另一方面,品牌药厂家在受到终端拦截的压制之后,越来越多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维持甚至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推动患者指牌购买,二是与大连锁、大卖场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购买药店陈列位、店面广告,或适当让利,稳定零售价,增加药店的零售利润和营业外收入,从而使药店不拦截甚至反拦截。比如葵花、桂龙、惠氏等药厂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药店业态正在发生的变化也不利于终端拦截。目前,越来越多的药店由柜台销售改为开架销售,非品牌药的终端拦截只有靠自聘促销员进行,但设驻店促销员可能人不敷出。如果品牌药也阶段性驻店促销,非品牌药更是雪上加霜,而不设促销员销量将微乎其微。
终端促销与拦截很难将一个缺乏市场基础、没有广告支持的药品做成知名品牌,虽然它能产生一些销量,但随区域、阶段、终端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去年冬天,我们在对黑、吉、辽、鄂、湘、川、渝的二、三级市场的感冒药调研后发现:从单个终端看,超过半数的终端销量最大的感冒药是非品牌感冒药,但是却分属12家药厂,也就是说非品牌感冒药只能在个别终端做成优势品种,而无法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同;相反,终端合计销量最大的还是某知名品牌,尽管该品牌的终端队伍由于执行力缺失,终端工作已处于半瘫痪状态。
所以,不按OTC牌理出牌,不管终端拦截做得多好,也不可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终端重要,但不是主导,终端拦截改变不了OTC药品品牌消费的主流,非知名品牌难成大器。
品牌营销回归主流
立足于长期经营的企业,广告规范、简洁生动,日积月累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出来,即使广告适当减量,销量也不会有明显影响,这就是品牌的魅力所在。如哈药六厂和三厂,他们没有终端推广队伍,不做终端店员的工作,完全依靠广告的力量也照样稳坐国内药厂销售额前几名交椅。而广告环境的净化,对品牌药的发展更是推波助澜。
台湾地区OTC药品市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就像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借鉴。由于广告投入大、起量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的小药厂和不认可投放大量广告做品牌的药厂,将资金投入到医院的采购员、医师及药店店员身上,通过医师和店员的推荐与拦截销售药品。但是随着患者医药知识的提高,以及管理部门的强势介入,台湾的药店销售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众通 常只认老品牌,或者国际跨国公司的品牌,店员的强力推荐和违法广告的误导基本消失。患者如果被店员或违规广告误导,一般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药品的品牌消费在台湾已经形成。
在大陆,我们也在经历着类似的历程:药品和医疗广告满天飞——患者迷失于药品广告一高额利润使终端拦截演变成主要推广模式,品牌药销量在终端被拦截——连锁店等重要终端依靠自身资源开始向厂家要条件——过度的终端推荐影响了患者对终端的信任——患者医药知识提升,开始注重品牌消费——品牌消费成为药品消费的主导——品牌营销成为OTC药品营销的主导模式。
今年5月,我们在华中几个城市的维生素药品调研中发现,患者获取药品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医生、广告、亲友同事、店员等,在这些渠道中,虽然他们推荐的品种不同,但是,73%的人推荐的是品牌药或知名大药厂的药品!我们分析了最近三年以来的上市品种发现,那些炒作式营销的药品,市场存活的时间都较短,而品牌药品在踏踏实实围绕患者进行广告、终端、渠道整合后,克服了终端恶性拦截和违规炒作药品的冲击,进入收获季节。
台湾OTC市场的今天就是大陆OTC市场的明天,认清OTC品牌营销的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应对,才能免遭淘汰。
OTC品牌营销的原则
量体裁衣,寻找适合自己的品牌营销模式
实施OTC的品牌营销战略,不是要你超越客观条件去大打广告,其实,药厂的品牌资源、经营状况、资金、渠道与终端资源不同,所选择的品牌营销模式也不相同。不要克隆别人的成功模式,而要看企业自身适合选择哪种模式,或是嫁接哪几种模式。以下一些问题必须事先考虑清楚:
我们目前的盈利能力如何?现金流是否充裕?资金能在多长的时间支撑多大的市场?
企业具备多少品牌资源?哪些区域的患者认同我们的药品?我们的根据地在哪里?
哪些品种在OTC目录里?哪些品种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适合主推的品种是哪个?这个品种有市场前景吗?
如果资金不足,我们的优势渠道与终端在哪里?终端队伍执行力如何?如何寻找市场的合作者?
我们的媒介资源好吗?如何能获得优势的媒介购买?
制约我们做品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消除或缓解这些制约因素?
决策者的盈利预期如何?有多大的心理承受力?
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要素整合
营销诸要素中,在消费者、终端、渠道上投入的资源比例应该大体为7:2:1的关系,因此,品牌操作的核心工作是患者的工作:研究你的患者,研究他们的变化,把握患者品牌消费的趋势。
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广告、渠道、终端、公共关系与新闻媒介等资源,将品牌的名称、品质、理念、个性传达到患者的心中。广告虽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不能仅仅依靠广告。终端拦截与促销虽然成就不了OTC品牌,但对品牌塑造、销售促进以及口碑传播作用重大,目前各大药厂如惠氏、葵花、桂龙、施贵宝等纷纷加强软硬终端建设,就是为了达到传递品牌信息的目的。
同样,渠道可以通过广泛覆盖放大广告、公共关系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炒得很热的“第三终端”,事实上充满了陷阱,中小企业在运作“第三终端”的过程中,作业成本高、结款难、队伍缺乏执行力,由于没有品牌基础,缺乏消费拉动,“第三终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条走不完的路。而对品牌药品来说,由于有良好的渠道构建和品牌支持,“第三终端”恰恰能提高其边际收益。
关注品质,对患者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目前很多厂家打出了“做良心药”、“人品好,药才好”的广告,目的就是使企业在患者心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以企业形象带动产品销售,实现长线经营。能否实现长线经营,能否给患者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不仅要靠形象工程来展示,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按GMP的规范生产,杜绝类似“齐二药”和“欣弗”事件的发生。多一份诚信,就会为自己的品牌多几分增色,品牌效应自会水到渠成。
(编辑:贾秋良[email protected])
电视里、报纸上、广播中,药品违法广告的劲头虽减,但仍然是铺天盖地。可是,被违法广告“忽悠”来买药的患者中,来自城市的患者已不足4成,更多的是来自郊区的农民。通过强势广告炒药的老板们纷纷感慨:今年的药,怎么不会卖了!
药店里,普遍缺乏疾病与药品基本知识的店员,还是在无休止地推荐着那些不知名的药品,从药店老板期待的目光里,可以看到他们多么希望通过店员的强力推荐,使那些名不见经传但毛利很高的药品出现热销的场面。但是,近7成的患者购买的是品牌药,或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药厂生产的价格较低的药,药店老板的期望变成了失望。
当前的OTC市场,主要有三种营销模式:第一种是大药厂惯用的品牌操作模式,以广告为先导,通过广告建立起鲜明的疗效认知与品牌偏好,辅以终端与渠道的营销整合,我们把这种模式下的产品称为品牌药品;第二种也是以广告宣传为主要手段,但广告表现的疗效、机理、承诺、证言、买赠等大多为虚假和违规内容,靠夸大宣传短期起量,捞一票后退出市场,此类产品称为炒作药品,第三种是基本上不投广告,通过做终端工作,靠终端强势的推荐创造销量,此类产品称之为推荐药品。
可以这样说,OTC药品市场在经历了广告恶炒和终端恶性拦截以后,2006年以来,品牌消费正在回归。
药品炒作日渐式微
药品是特殊商品,由于患者缺乏疾病与药品的相关知识,并且与经营者对药品信息认识的不对称性,导致医生的处方、药店店员或促销员的推荐、广告成为影响患者用药的主要因素。由于患者看病难,而广告又借助了媒体覆盖面广、传播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等特点,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用药的主导因素,很多患者往往是根据广告上的宣传,结合自己的经验,自己到药店去买药。
目睹药品广告营销成功带来的丰厚利润,花10多万元代理个品种就有可能快速跻身富人的行列,一大批满怀发财梦想而又不具备基本医药常识的“绿林好汉”步人了药品、保健品代理商的行列。特别是最近几年的OTC市场,以违规广告加游击战为代表的“北派营销”,广告手段不断创新,报纸广告从半版到整版,整版到连版,电视专题从5分钟到半小时,炮制概念,权威背书,专家解说,疗效承诺,患者证言,买赠优惠……进人市场还不到一个月,患者就打咨询电话:“你们什么时候搞活动?”
但随着患者买药经验的增多、媒体对违规广告的揭露与曝光,患者对正规的OTC广告和违规广告的识别力显著增强,患者用药趋于理性。在购买炒作药品的患者中,城区患者只占38%。近期,国家工商总局下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明确以医生等专业人士为嘉宾进行的健康讲座,不得宣传治愈率,专家与患者现场或热线沟通交流的内容禁止播出。此次《通知》是专门针对广播、电视医疗咨询服务、广告以及电视购物节目——而这是广告药目前最有效的宣传手段。
随着患者的逐渐觉醒,国家相关部门管理日渐加强,炒作式的药品营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终端拦截效果衰减
终端拦截,是随着连锁药店和大型平价医药超市发展,终端话语权快速膨胀而火起来的。被拦截的主要是广告药、品牌药,而店员所推荐的,是药店自己代理的利润高但不知名的药品——大多出自知名度较低的药厂,或者厂家带金力度大的药品。如患者指牌购买,店员同时会拿出要推销的药推荐,恶劣的甚至对患者点购的药进行诋毁。
最近,我们在访问了130家药店的店员、经理和厂家的近30名业务人员后发现,目前并不是说带金的额度越大越利于终端销售。带金的额度大,说明药品完全依赖店员的推荐,药品的品牌力缺失,店员的推荐难度就非常大,推荐的成功率也很低,一般只有20%~30%。相反,店员更愿意推荐有一定知名度的药品,虽说每售出一盒并不能得到大额的促销费,但是销售的成功率较高,利益也就更容易实现。因此那些带金很高,但销售有难度的产品,并不能得到店员的青睐,因为高额的促销费变现难度大,实际上就是一张画出来的饼。
另一方面,品牌药厂家在受到终端拦截的压制之后,越来越多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维持甚至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推动患者指牌购买,二是与大连锁、大卖场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购买药店陈列位、店面广告,或适当让利,稳定零售价,增加药店的零售利润和营业外收入,从而使药店不拦截甚至反拦截。比如葵花、桂龙、惠氏等药厂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药店业态正在发生的变化也不利于终端拦截。目前,越来越多的药店由柜台销售改为开架销售,非品牌药的终端拦截只有靠自聘促销员进行,但设驻店促销员可能人不敷出。如果品牌药也阶段性驻店促销,非品牌药更是雪上加霜,而不设促销员销量将微乎其微。
终端促销与拦截很难将一个缺乏市场基础、没有广告支持的药品做成知名品牌,虽然它能产生一些销量,但随区域、阶段、终端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去年冬天,我们在对黑、吉、辽、鄂、湘、川、渝的二、三级市场的感冒药调研后发现:从单个终端看,超过半数的终端销量最大的感冒药是非品牌感冒药,但是却分属12家药厂,也就是说非品牌感冒药只能在个别终端做成优势品种,而无法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同;相反,终端合计销量最大的还是某知名品牌,尽管该品牌的终端队伍由于执行力缺失,终端工作已处于半瘫痪状态。
所以,不按OTC牌理出牌,不管终端拦截做得多好,也不可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终端重要,但不是主导,终端拦截改变不了OTC药品品牌消费的主流,非知名品牌难成大器。
品牌营销回归主流
立足于长期经营的企业,广告规范、简洁生动,日积月累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出来,即使广告适当减量,销量也不会有明显影响,这就是品牌的魅力所在。如哈药六厂和三厂,他们没有终端推广队伍,不做终端店员的工作,完全依靠广告的力量也照样稳坐国内药厂销售额前几名交椅。而广告环境的净化,对品牌药的发展更是推波助澜。
台湾地区OTC药品市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就像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借鉴。由于广告投入大、起量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的小药厂和不认可投放大量广告做品牌的药厂,将资金投入到医院的采购员、医师及药店店员身上,通过医师和店员的推荐与拦截销售药品。但是随着患者医药知识的提高,以及管理部门的强势介入,台湾的药店销售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众通 常只认老品牌,或者国际跨国公司的品牌,店员的强力推荐和违法广告的误导基本消失。患者如果被店员或违规广告误导,一般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药品的品牌消费在台湾已经形成。
在大陆,我们也在经历着类似的历程:药品和医疗广告满天飞——患者迷失于药品广告一高额利润使终端拦截演变成主要推广模式,品牌药销量在终端被拦截——连锁店等重要终端依靠自身资源开始向厂家要条件——过度的终端推荐影响了患者对终端的信任——患者医药知识提升,开始注重品牌消费——品牌消费成为药品消费的主导——品牌营销成为OTC药品营销的主导模式。
今年5月,我们在华中几个城市的维生素药品调研中发现,患者获取药品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医生、广告、亲友同事、店员等,在这些渠道中,虽然他们推荐的品种不同,但是,73%的人推荐的是品牌药或知名大药厂的药品!我们分析了最近三年以来的上市品种发现,那些炒作式营销的药品,市场存活的时间都较短,而品牌药品在踏踏实实围绕患者进行广告、终端、渠道整合后,克服了终端恶性拦截和违规炒作药品的冲击,进入收获季节。
台湾OTC市场的今天就是大陆OTC市场的明天,认清OTC品牌营销的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应对,才能免遭淘汰。
OTC品牌营销的原则
量体裁衣,寻找适合自己的品牌营销模式
实施OTC的品牌营销战略,不是要你超越客观条件去大打广告,其实,药厂的品牌资源、经营状况、资金、渠道与终端资源不同,所选择的品牌营销模式也不相同。不要克隆别人的成功模式,而要看企业自身适合选择哪种模式,或是嫁接哪几种模式。以下一些问题必须事先考虑清楚:
我们目前的盈利能力如何?现金流是否充裕?资金能在多长的时间支撑多大的市场?
企业具备多少品牌资源?哪些区域的患者认同我们的药品?我们的根据地在哪里?
哪些品种在OTC目录里?哪些品种具有一定的市场基础?适合主推的品种是哪个?这个品种有市场前景吗?
如果资金不足,我们的优势渠道与终端在哪里?终端队伍执行力如何?如何寻找市场的合作者?
我们的媒介资源好吗?如何能获得优势的媒介购买?
制约我们做品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消除或缓解这些制约因素?
决策者的盈利预期如何?有多大的心理承受力?
以患者为中心的营销要素整合
营销诸要素中,在消费者、终端、渠道上投入的资源比例应该大体为7:2:1的关系,因此,品牌操作的核心工作是患者的工作:研究你的患者,研究他们的变化,把握患者品牌消费的趋势。
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广告、渠道、终端、公共关系与新闻媒介等资源,将品牌的名称、品质、理念、个性传达到患者的心中。广告虽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不能仅仅依靠广告。终端拦截与促销虽然成就不了OTC品牌,但对品牌塑造、销售促进以及口碑传播作用重大,目前各大药厂如惠氏、葵花、桂龙、施贵宝等纷纷加强软硬终端建设,就是为了达到传递品牌信息的目的。
同样,渠道可以通过广泛覆盖放大广告、公共关系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炒得很热的“第三终端”,事实上充满了陷阱,中小企业在运作“第三终端”的过程中,作业成本高、结款难、队伍缺乏执行力,由于没有品牌基础,缺乏消费拉动,“第三终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条走不完的路。而对品牌药品来说,由于有良好的渠道构建和品牌支持,“第三终端”恰恰能提高其边际收益。
关注品质,对患者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目前很多厂家打出了“做良心药”、“人品好,药才好”的广告,目的就是使企业在患者心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以企业形象带动产品销售,实现长线经营。能否实现长线经营,能否给患者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不仅要靠形象工程来展示,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按GMP的规范生产,杜绝类似“齐二药”和“欣弗”事件的发生。多一份诚信,就会为自己的品牌多几分增色,品牌效应自会水到渠成。
(编辑:贾秋良[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