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绍兴是中国名士之乡,自古以来,名人辈出,贤才流寓,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重新界定红色旅游资源内涵,探索绍兴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模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绍兴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绍兴市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体系,探索了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一体化模式。
【关键字】红色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一体化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以及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遗产的重要途径,一是带动和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是丰富和提升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载体。2005年“红色旅游年”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红色旅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红色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得到规划、开发、建设。然而,在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尚未充分体现,导致其运营困难,红色资源保护力度较小,甚至出现开发性破坏,此外,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和改革开发时期留下的遗产尚未纳入红色旅游资源范畴。因此,在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重新界定红色旅游资源内涵,探索绍兴市红色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模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 绍兴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及存在的问题
1.绍兴红色旅游资源特色
世界文化名城绍兴,古称“会稽”“山阴”,是春秋越国、吴越、南宋等朝代的古都,有“华夏风流、泱泱大邦、群贤毕至、天下繁剧、天上仙都”的美誉。在一般人意识中,绍兴一向以山水清佳驰名东南,以盛产名士誉满千秋,以古城古迹而为人们所向往。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绍兴实际上是全国范围内红色文化积淀最本质最悠久最多元最丰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红色文化具有少有的经典性和立体性。
红色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爱国主义文化,是一种为着全民族的利益和前途敢于革故鼎新,勇做民族脊梁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重要精华所在。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创建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周恩来参与掌舵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上溯陶成章、秋瑾、徐锡麟等为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而群起牺牲,明清之际祁彪佳、刘宗周等忠烈志士抗清殉国,明中期农民姚长子舍身灭倭,宋末诸义士坚守民族情怀,南宋陆游矢志抗金复国,东晋谢安淝水大捷挽救国家危亡……可以一直向前追溯到越王勾践推翻吴王暴政,志在重整天下秩序的伟大追求。
绍兴是中国名士之乡,名人辈出,贤才流寓,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在绍兴市区建有周恩来纪念馆、府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诸暨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和共青团创始人之一的俞秀松的故居、纪念室及纪念碑;在上虞有共青团创始人之一的叶天底故居、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浙东最大一次战斗遗址及纪念馆、纪念碑等,在嵊州有浙江省工委成立的旧址和马寅初故居等,在新昌则有我党法制建设的开拓者梁柏台的故居和纪念亭等。其他山水人文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区域旅游经营管理体系相对完整,旅游市场知名度较高。
2.绍兴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党的领袖毛泽东曾极为深刻地概括了绍兴极为悠久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淀和极为丰厚博大的红色旅游资源。加之绍兴历史文化深厚,风景秀丽,经济发达,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对红色旅游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日益深化,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游客人数较快增长,社会参与初显成效。然而,绍兴发展红色旅游当前还存在较多问题。
第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认识有待深化。如有的观点认为红色旅游仅仅是旅游促销的一种手段,有的观点忽视了周边人文山水资源开发,有的观点过分发展商业设施,破坏了革命遗址遗迹庄严肃穆的应有氛围。
第二,保护革命遗址遗迹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因缺少资金,正日益遭受风雨侵蚀、白蚁患害和人为破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有的甚至面临毁灭,一些保护较好的遗址遗迹也存在着消防、被盗等隐患,或者周边建设缺少统一规划的问题。
第三,发展红色旅游的机制有待强化。绍兴尚未形成发展红色旅游整体的规划机制,与大旅游的整合机制有待加强,市场营销机制较弱,景点、景区表现手法陈旧,存在着重硬件轻管理的倾向。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难度有待克服。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缺少必要的接待设施,有些从业人员只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历史文化了解肤浅,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景点孤立分散和内容单薄的开发难点。
二 绍兴红色旅游资源保护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和教育意义的遗迹遗物,承载着革命的历史事迹及精神内涵。如何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绍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时需关心的焦点问题。绍兴红色旅游资源可采取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做好红色旅游开发的科学规划,制定资源保护措施,防止破坏性开发;对暂时不能进行有效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加强保护,留待以后开发利用;也可与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和旅游扶贫等有机结合。绍兴已有不少乡村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游、“农家乐”结合起来,与生态游结合起来,与党史纪念活动结合起来,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充分的保护。
1.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方式
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对象为红色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和旅游环境。红色旅游资源中的物质遗产是外在的文化景观、建筑遗址和能触摸到的革命痕迹,它是红色精神的载体,主要包括革命遗址、遗迹、博物馆等;红色非物质遗产是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精神遗产,通常以表演艺术、口头传说、民俗礼仪等形式传承下来,是革命传统教育重要素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不及时保护,随时间的推移这部分遗产将消失殆尽;红色旅游资源的周围环境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应将周边环境纳入到革命遗址的发展规划和保护之中。 例如,应深度推进鲁迅故里及纪念设施的综合开发与建设,形成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清末民初绍兴市井生活风情和鲁迅作品人物场景及鲁迅文化研究三个展示区,以及绍兴传统商业区、旅游服务区两个区块;修缮周恩来祖居并丰富文物、史实陈列,同时加强与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东湖陶社、大通学堂徐社等重要景点的联动参观和游览,形成全面反映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人文特色的“绍兴板块”。
2.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体系
第一,分层次保护体系。第一层是保护红色文物;第二层是保护红色历史街区;第三层是保护红色旅游名城(镇)。此种方式主要是从整体中体现层次性,从分散中体现整体性,从而在不同层面上保证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第二,分地段保护系。对于重点和规模较大红色旅游资源,可能涉及较大区域,为了便于管理,可吸取一般历史文化区和自然保护区做法,采取分地段保护的方式,设立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等,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使重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展示和宣讲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修缮和整体保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遗迹,分期分批维修和保护列入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重要景点名录的革命遗迹及纪念设施,妥善保护其他重要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地、文献等。合理开发利用革命遗址遗迹所形成的山水、人文资源,防止项目开发中的建设性破坏,实现革命遗址遗迹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模式
通过分析绍兴红色旅游特色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绍兴红色旅游开发空间结构、景区提升模式和多种保护途径,从中可以看出绍兴红色旅游开发和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针对目前绍兴红色旅游分布零散、旅游市场需求休闲化,以及开发资金有限等实际状况,我们提出“分散保护+集中展示+红绿古结合”一体化模式。“分散保护”不是被动保护,而是与地方日常生活工作的利用结合起来;“集中展示”,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为增加开发项目旅游吸引力,借助绍兴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在项目建设中采取“红绿古结合”方式开发旅游产品,以参观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周恩来祖居为核心,连接诸暨俞秀松故居、新昌梁柏台故居等景点贯穿绍兴水乡风情、山涧奇观、寺庙文化等特色游。一方面,吸引旅游开发商投资;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在休闲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放松身心等多种旅游需求,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方式,也符合地方政府意志,满足多种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了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罗永常.对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0(2)
[2]黄三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5)
[3]解蕙.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J].经营之道,2010(9)
[4]杨效忠、王庆斌、叶舒娟、陈彩虹.皖西红色旅游开发和保护一体化模式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8(10)
【关键字】红色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一体化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以及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遗产的重要途径,一是带动和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是丰富和提升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载体。2005年“红色旅游年”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红色旅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红色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得到规划、开发、建设。然而,在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尚未充分体现,导致其运营困难,红色资源保护力度较小,甚至出现开发性破坏,此外,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和改革开发时期留下的遗产尚未纳入红色旅游资源范畴。因此,在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重新界定红色旅游资源内涵,探索绍兴市红色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模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 绍兴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及存在的问题
1.绍兴红色旅游资源特色
世界文化名城绍兴,古称“会稽”“山阴”,是春秋越国、吴越、南宋等朝代的古都,有“华夏风流、泱泱大邦、群贤毕至、天下繁剧、天上仙都”的美誉。在一般人意识中,绍兴一向以山水清佳驰名东南,以盛产名士誉满千秋,以古城古迹而为人们所向往。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绍兴实际上是全国范围内红色文化积淀最本质最悠久最多元最丰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红色文化具有少有的经典性和立体性。
红色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爱国主义文化,是一种为着全民族的利益和前途敢于革故鼎新,勇做民族脊梁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重要精华所在。从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创建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周恩来参与掌舵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上溯陶成章、秋瑾、徐锡麟等为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而群起牺牲,明清之际祁彪佳、刘宗周等忠烈志士抗清殉国,明中期农民姚长子舍身灭倭,宋末诸义士坚守民族情怀,南宋陆游矢志抗金复国,东晋谢安淝水大捷挽救国家危亡……可以一直向前追溯到越王勾践推翻吴王暴政,志在重整天下秩序的伟大追求。
绍兴是中国名士之乡,名人辈出,贤才流寓,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在绍兴市区建有周恩来纪念馆、府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诸暨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和共青团创始人之一的俞秀松的故居、纪念室及纪念碑;在上虞有共青团创始人之一的叶天底故居、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浙东最大一次战斗遗址及纪念馆、纪念碑等,在嵊州有浙江省工委成立的旧址和马寅初故居等,在新昌则有我党法制建设的开拓者梁柏台的故居和纪念亭等。其他山水人文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区域旅游经营管理体系相对完整,旅游市场知名度较高。
2.绍兴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党的领袖毛泽东曾极为深刻地概括了绍兴极为悠久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淀和极为丰厚博大的红色旅游资源。加之绍兴历史文化深厚,风景秀丽,经济发达,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对红色旅游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日益深化,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游客人数较快增长,社会参与初显成效。然而,绍兴发展红色旅游当前还存在较多问题。
第一,发展红色旅游的认识有待深化。如有的观点认为红色旅游仅仅是旅游促销的一种手段,有的观点忽视了周边人文山水资源开发,有的观点过分发展商业设施,破坏了革命遗址遗迹庄严肃穆的应有氛围。
第二,保护革命遗址遗迹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重要革命遗址遗迹因缺少资金,正日益遭受风雨侵蚀、白蚁患害和人为破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有的甚至面临毁灭,一些保护较好的遗址遗迹也存在着消防、被盗等隐患,或者周边建设缺少统一规划的问题。
第三,发展红色旅游的机制有待强化。绍兴尚未形成发展红色旅游整体的规划机制,与大旅游的整合机制有待加强,市场营销机制较弱,景点、景区表现手法陈旧,存在着重硬件轻管理的倾向。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难度有待克服。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缺少必要的接待设施,有些从业人员只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历史文化了解肤浅,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景点孤立分散和内容单薄的开发难点。
二 绍兴红色旅游资源保护
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和教育意义的遗迹遗物,承载着革命的历史事迹及精神内涵。如何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绍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时需关心的焦点问题。绍兴红色旅游资源可采取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做好红色旅游开发的科学规划,制定资源保护措施,防止破坏性开发;对暂时不能进行有效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加强保护,留待以后开发利用;也可与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和旅游扶贫等有机结合。绍兴已有不少乡村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游、“农家乐”结合起来,与生态游结合起来,与党史纪念活动结合起来,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充分的保护。
1.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方式
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对象为红色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和旅游环境。红色旅游资源中的物质遗产是外在的文化景观、建筑遗址和能触摸到的革命痕迹,它是红色精神的载体,主要包括革命遗址、遗迹、博物馆等;红色非物质遗产是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精神遗产,通常以表演艺术、口头传说、民俗礼仪等形式传承下来,是革命传统教育重要素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不及时保护,随时间的推移这部分遗产将消失殆尽;红色旅游资源的周围环境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应将周边环境纳入到革命遗址的发展规划和保护之中。 例如,应深度推进鲁迅故里及纪念设施的综合开发与建设,形成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清末民初绍兴市井生活风情和鲁迅作品人物场景及鲁迅文化研究三个展示区,以及绍兴传统商业区、旅游服务区两个区块;修缮周恩来祖居并丰富文物、史实陈列,同时加强与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东湖陶社、大通学堂徐社等重要景点的联动参观和游览,形成全面反映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人文特色的“绍兴板块”。
2.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体系
第一,分层次保护体系。第一层是保护红色文物;第二层是保护红色历史街区;第三层是保护红色旅游名城(镇)。此种方式主要是从整体中体现层次性,从分散中体现整体性,从而在不同层面上保证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第二,分地段保护系。对于重点和规模较大红色旅游资源,可能涉及较大区域,为了便于管理,可吸取一般历史文化区和自然保护区做法,采取分地段保护的方式,设立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等,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使重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展示和宣讲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修缮和整体保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遗迹,分期分批维修和保护列入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重要景点名录的革命遗迹及纪念设施,妥善保护其他重要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地、文献等。合理开发利用革命遗址遗迹所形成的山水、人文资源,防止项目开发中的建设性破坏,实现革命遗址遗迹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一体化模式
通过分析绍兴红色旅游特色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绍兴红色旅游开发空间结构、景区提升模式和多种保护途径,从中可以看出绍兴红色旅游开发和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针对目前绍兴红色旅游分布零散、旅游市场需求休闲化,以及开发资金有限等实际状况,我们提出“分散保护+集中展示+红绿古结合”一体化模式。“分散保护”不是被动保护,而是与地方日常生活工作的利用结合起来;“集中展示”,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为增加开发项目旅游吸引力,借助绍兴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在项目建设中采取“红绿古结合”方式开发旅游产品,以参观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周恩来祖居为核心,连接诸暨俞秀松故居、新昌梁柏台故居等景点贯穿绍兴水乡风情、山涧奇观、寺庙文化等特色游。一方面,吸引旅游开发商投资;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在休闲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放松身心等多种旅游需求,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方式,也符合地方政府意志,满足多种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了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罗永常.对黔东南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0(2)
[2]黄三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5)
[3]解蕙.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J].经营之道,2010(9)
[4]杨效忠、王庆斌、叶舒娟、陈彩虹.皖西红色旅游开发和保护一体化模式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