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国际水平差距拉大。记者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上获悉,以纯电动、混合动力商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产销规模、自主品牌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相比已经落后,且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发展滞后。
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入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称,传统内燃机汽车无法满足更为严格的低碳排放要求,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是大势所趋。然而,动力电池研发投资小,车企对于关键零部件掌控能力差,无法形成稳定的配套关系,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的重要原因。
截至2011年底,我国累计生产了16622辆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乘用车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自主品牌混合动力乘用车基本还处于空白,这直接导致动力电池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介绍说,我国部分电池企业2010年销售额达到70多亿元,在动力电池产业化方面投入近50亿元,动力电池企业销售收入主要依靠消费类电池、储能电池等,真正动力电池的销售收入来源较少。同期,韩国LG一家在动力电池方面投入已达到10亿美元,超过我国全行业投入。
目前,我国已发布49款纯电动乘用车和113款商用车的公告。记者从车企公告车型应用中发现,一家整车企业使用多家零部件企业的电池或者电机现象较为普遍,这表明整车与零部件配套关系仍是初步的,整车企业对于电池和电机关键零部件研发介入度不高。如一汽、东风、长安对于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掌控能力都不高。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认为,各车企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战略,但关键还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购买的人多了,规模化生产才能带来零部件的高度配套,研发经费才能增加。
张进华呼吁,应加大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在公交车、政府公务用车和出租车领域的应用,完善支持电动汽车企业产品化和工程化的财税政策,提升电动汽车创新联盟和产业联盟作用,并亟待解决部分试点城市中存在的技术路线选择不科学、示范车辆推广目标过高等问题。“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重,一些公车采购流程不公开,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责任编辑:唐苑)
(来源:工人日报)
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入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称,传统内燃机汽车无法满足更为严格的低碳排放要求,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是大势所趋。然而,动力电池研发投资小,车企对于关键零部件掌控能力差,无法形成稳定的配套关系,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的重要原因。
截至2011年底,我国累计生产了16622辆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乘用车尚未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自主品牌混合动力乘用车基本还处于空白,这直接导致动力电池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介绍说,我国部分电池企业2010年销售额达到70多亿元,在动力电池产业化方面投入近50亿元,动力电池企业销售收入主要依靠消费类电池、储能电池等,真正动力电池的销售收入来源较少。同期,韩国LG一家在动力电池方面投入已达到10亿美元,超过我国全行业投入。
目前,我国已发布49款纯电动乘用车和113款商用车的公告。记者从车企公告车型应用中发现,一家整车企业使用多家零部件企业的电池或者电机现象较为普遍,这表明整车与零部件配套关系仍是初步的,整车企业对于电池和电机关键零部件研发介入度不高。如一汽、东风、长安对于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掌控能力都不高。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认为,各车企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战略,但关键还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购买的人多了,规模化生产才能带来零部件的高度配套,研发经费才能增加。
张进华呼吁,应加大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在公交车、政府公务用车和出租车领域的应用,完善支持电动汽车企业产品化和工程化的财税政策,提升电动汽车创新联盟和产业联盟作用,并亟待解决部分试点城市中存在的技术路线选择不科学、示范车辆推广目标过高等问题。“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重,一些公车采购流程不公开,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责任编辑:唐苑)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