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骨髓源FIk1+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机制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y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是否成功,依赖于经静脉输沣后能否定居于靶器官并长期存活,这个过程被称为归巢.然而,调节和控制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胎儿骨髓源FIk1+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髓归巢的机制,观察基质细胞衍生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CXCR4对干细胞归巢效率的影响,摸索提高其归巢和长期植入效率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5-09/2006-07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中心完成.材料:FI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流产胎儿,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6~8周龄NOD/SCID小鼠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特定细胞因子刺激前后FIk1+间充质干细胞CXCR4表达和体外迁移能力的变化.NOD/SCID小鼠预先经全身亚致死量照射后,从尾静脉输入经或未经细胞因子刺激的FIk1+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移植后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中供体细胞的含量,或在移植后定期从小鼠的尾静脉取血,分析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变化.移植后6个月,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骨髓中的人特异性DNA含量,了解人源细胞的植入情况.结果:FIk1+间充质干细胞的胞浆中有CXCR4表达,在适当细胞因子刺激下,能够在短时间内被诱导至细胞表面表达.通过24 h短时间细胞因子刺激,不仅能够上调细胞表面及内部的CXCR4,而且可以增加细胞在体外沿基质细胞衍生生长因子1浓度梯度迁移的活性,促进细胞植入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后向骨髓的归巢及长期存活,同时也加快了受体小鼠的造血恢复;用CXCR4巾和抗体处理的FIk1+间充质干细胞,则明显减少其移植后在受体小鼠中的归巢和植入.结论:基质细胞衍生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CXCR4在FIk1+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归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加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有助于促进FIk1+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髓归巢和加快受体造血恢复.
其他文献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前膜的主要成份[1].在增生膜发生早期阶段,RPE细胞通过主动迁移抵达到视网膜表面[1,2],但其迁移机制不清.增
目的:分离牦牛中性粒细胞(PMN)防御素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运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牦牛全血中分离纯化牦牛中性粒细胞,用50 mL/L冰乙酸抽提,提取液经Bio-Gel P-1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一级亲属的免疫特征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LADA-级亲属209例,经典1型糖尿病(T1DM)一级亲属340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导入特异性针对目标基因的同源双链RNA,引起目标基因的不表达或减效表达.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或shortinterfering RNA,siRNA
先天性视盘小凹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一般不影响视力,多在伴有黄斑部浆液性脱离时出现视力下降才能被发现.视盘小凹大多位于视盘颞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
目的 研究小脑脑桥角区的解剖结构,为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6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1
目的 观察激活蛋白-1(AP-1)、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榆测AP-1亚单位c-Jun、MMP-2及MMP-9在人正
目的 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327例人工髋关节初次翻修手术患者的病史、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及手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内皮素(ET)水平及其对缺氧因素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174例.其中健康足月新生儿依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20例和选择性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变薄,并分析RNFL厚度和若干糖尿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位2型糖尿病患者(47~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