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FOF平抑波动的本质来看,公募FOF市场上演羊群效应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为一些机构投资者进行定制倒是更有可能。
公募FOF今年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自2005年我国的第一只类公募FOF诞生以来,其发展受当时公募基金产品差异不大的影响,且这些FOF真正投资于公募基金的比例较低,与公募基金相比,其投资收益缺乏优势,加上后来政府对私募基金从事FOF投资的资格放开以及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限制,此类FOF规模开始逐步缩减。直到2014年7月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从法规的角度正式提出公募FOF的概念,公募FOF的法律地位才得以正式确立。2016年9月23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更是为公募FOF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公募FOF的大门正徐徐开启。
嗅觉灵敏的业内机构也早就看到这一机遇,多家基金公司早早在相关领域布局。然而,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公募FOF,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专业机构,如何看待《指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未来,公募FOF将向哪个方向发展?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战略与产品部基金研究总监陈曙亮有着独到的看法。
公募FOF:基金新蓝海
9月2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指引》,从6个方面对公募FOF做出了规定:一是要求基金中基金应当将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其他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且需遵循组合投资原则;二是规定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不得对基金中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及销售费双重收费;三是明确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中基金所投资基金披露净值的次日,及时披露基金中基金份额净值;四是要求基金中基金在定期报告和招募说明书中设立专门章节,披露所持有基金的相关情况,并揭示相关风险;五是规定基金中基金管理人应当设置独立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且基金中基金的基金经理不得同时兼任其他基金的基金经理;六是明确基金中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相关职责,强化主体责任。
在陈曙亮看来,《指引》对分散投资和防范流动性风险等问题的规定,与《证券投资基金法》里对公募基金投资的分散投资和防范流动性风险等问题一脉相承。比如,公募基金要求投资比例有“双10%”的限制,在《指引》中对公募FOF就有“双20%”的限制。
而对于《指引》中有关公募FOF收费问题,陈曙亮认为:“目前,费率问题确实是公募FOF产品的难点之一。比如双重收费,尤其是外部FOF收费标准如何界定,目前还需要在进一步的落地措施中加以明确。”
事实上,陈曙亮更愿意将《指引》看作是公募FOF实际落地的一个发端:“公募FOF能够容纳的投资策略更加丰富,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不同风险收益的目标产品,这有望成为未来连接资金方和基金管理人的最佳方式。从政策上看,《指引》的发布标志着公募FOF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领域或将成为基金发行人产品线完善、产品创新的新蓝海。”
陈曙亮表示,“随着公募FOF规模的不断发展,这一新兴市场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与管理机构,对于其运作方式与投资策略的研究也会更为深入和成熟。未来国内FOF收益率与规模值得期待。”
不会上演羊群效应
公募FOF的发展大幕刚刚开启,发展初期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也伴生各种机遇。在国家政策利好之下,公募FOF被市场一致看好。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普遍看好的市场之下,公募FOF将上演一场羊群效应,第一批产品成立之后,后续将有大批产品跟上。陈曙亮对此表示:“(上演羊群效应)除非首批FOF在业绩和规模上有明显优势,给公司带来较好的外部效应。从FOF平抑波动的本质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未来,为一些机构投资者进行定制倒是更有可能。”
公募FOF正在为基金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陈曙亮指出:“第一,小基金公司如果有更好的FOF管理理念和业绩,有机会扩大规模;第二,业绩优秀的股基和债基更有可能进一步获得资金青睐,进而引发马太效应;第三,上游的机构理财或保险资金较之前几年受限更多,对FOF更为渴求,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更多地进入市场;第四,会使得下游的公募基金分工更加专业化,会促进整个公募行业产生更多细分工具性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会更加清晰,基金公司和产品的差异化会更大;第五,ETF类产品的规模会激增。”
产品设计是难点
陈曙亮对公募FOF当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十分清楚:“一是FOF的理念要为更多的投资者接受,仍需要进行投资者教育;二是要发展适合中国特色和属性的FOF体系,培养FOF产品特色并获得投资者认可。”
在机遇与挑战的语境之下,公募FOF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产品设计。政策刚刚放开,许多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发掘,国内基础市场的机构及业态与国外有较大区别,如何设计出一款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公募FOF产品,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首要问题。对于基础发展阶段的公募FOF产品,陈曙亮认为:“早期可能是银行、专户FOF产品的变形。借鉴过去的投资经验,投资标的的选择符合《指引》对公募FOF产品的限定,由有经验的FOF基金经理进行配置组合。国内基础市场的结构以普通投资者为主,所以国内的公募FOF产品推出初期应该照顾下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同时,基金公司需要做好投资者教育问题,让普通投资者认识到FOF产品的优势、风险,尽可能达到投资预期和投资产品的匹配。”
富国的信心
但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全牌照基金公司,富国基金已为公募FOF筹划了近3年时间,早在2014年便组建了专门研究团队全力打造产品,在大类配置模型策略、风险控制体系、投向上的策略和品种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陈曙亮告诉记者:“我们拥有扎实的FOF运作团队,近10人的运作团队,绩效分析、风格研究、大类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及策略执行全覆盖。我们的基金研究团队已经做了若干个FOF组合。目前对外公开一个绝对收益类型的FOF,其他的提供给银行及专户等参考使用。在银行及专户等客户方面,颇受欢迎。”
公募FOF今年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自2005年我国的第一只类公募FOF诞生以来,其发展受当时公募基金产品差异不大的影响,且这些FOF真正投资于公募基金的比例较低,与公募基金相比,其投资收益缺乏优势,加上后来政府对私募基金从事FOF投资的资格放开以及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限制,此类FOF规模开始逐步缩减。直到2014年7月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从法规的角度正式提出公募FOF的概念,公募FOF的法律地位才得以正式确立。2016年9月23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更是为公募FOF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公募FOF的大门正徐徐开启。
嗅觉灵敏的业内机构也早就看到这一机遇,多家基金公司早早在相关领域布局。然而,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公募FOF,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专业机构,如何看待《指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未来,公募FOF将向哪个方向发展?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战略与产品部基金研究总监陈曙亮有着独到的看法。
公募FOF:基金新蓝海
9月23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指引》,从6个方面对公募FOF做出了规定:一是要求基金中基金应当将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其他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且需遵循组合投资原则;二是规定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不得对基金中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及销售费双重收费;三是明确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中基金所投资基金披露净值的次日,及时披露基金中基金份额净值;四是要求基金中基金在定期报告和招募说明书中设立专门章节,披露所持有基金的相关情况,并揭示相关风险;五是规定基金中基金管理人应当设置独立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且基金中基金的基金经理不得同时兼任其他基金的基金经理;六是明确基金中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的相关职责,强化主体责任。
在陈曙亮看来,《指引》对分散投资和防范流动性风险等问题的规定,与《证券投资基金法》里对公募基金投资的分散投资和防范流动性风险等问题一脉相承。比如,公募基金要求投资比例有“双10%”的限制,在《指引》中对公募FOF就有“双20%”的限制。
而对于《指引》中有关公募FOF收费问题,陈曙亮认为:“目前,费率问题确实是公募FOF产品的难点之一。比如双重收费,尤其是外部FOF收费标准如何界定,目前还需要在进一步的落地措施中加以明确。”
事实上,陈曙亮更愿意将《指引》看作是公募FOF实际落地的一个发端:“公募FOF能够容纳的投资策略更加丰富,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不同风险收益的目标产品,这有望成为未来连接资金方和基金管理人的最佳方式。从政策上看,《指引》的发布标志着公募FOF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领域或将成为基金发行人产品线完善、产品创新的新蓝海。”
陈曙亮表示,“随着公募FOF规模的不断发展,这一新兴市场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与管理机构,对于其运作方式与投资策略的研究也会更为深入和成熟。未来国内FOF收益率与规模值得期待。”
不会上演羊群效应
公募FOF的发展大幕刚刚开启,发展初期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也伴生各种机遇。在国家政策利好之下,公募FOF被市场一致看好。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普遍看好的市场之下,公募FOF将上演一场羊群效应,第一批产品成立之后,后续将有大批产品跟上。陈曙亮对此表示:“(上演羊群效应)除非首批FOF在业绩和规模上有明显优势,给公司带来较好的外部效应。从FOF平抑波动的本质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未来,为一些机构投资者进行定制倒是更有可能。”
公募FOF正在为基金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陈曙亮指出:“第一,小基金公司如果有更好的FOF管理理念和业绩,有机会扩大规模;第二,业绩优秀的股基和债基更有可能进一步获得资金青睐,进而引发马太效应;第三,上游的机构理财或保险资金较之前几年受限更多,对FOF更为渴求,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更多地进入市场;第四,会使得下游的公募基金分工更加专业化,会促进整个公募行业产生更多细分工具性产品,风险收益特征会更加清晰,基金公司和产品的差异化会更大;第五,ETF类产品的规模会激增。”
产品设计是难点
陈曙亮对公募FOF当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十分清楚:“一是FOF的理念要为更多的投资者接受,仍需要进行投资者教育;二是要发展适合中国特色和属性的FOF体系,培养FOF产品特色并获得投资者认可。”
在机遇与挑战的语境之下,公募FOF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产品设计。政策刚刚放开,许多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发掘,国内基础市场的机构及业态与国外有较大区别,如何设计出一款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公募FOF产品,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首要问题。对于基础发展阶段的公募FOF产品,陈曙亮认为:“早期可能是银行、专户FOF产品的变形。借鉴过去的投资经验,投资标的的选择符合《指引》对公募FOF产品的限定,由有经验的FOF基金经理进行配置组合。国内基础市场的结构以普通投资者为主,所以国内的公募FOF产品推出初期应该照顾下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同时,基金公司需要做好投资者教育问题,让普通投资者认识到FOF产品的优势、风险,尽可能达到投资预期和投资产品的匹配。”
富国的信心
但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全牌照基金公司,富国基金已为公募FOF筹划了近3年时间,早在2014年便组建了专门研究团队全力打造产品,在大类配置模型策略、风险控制体系、投向上的策略和品种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陈曙亮告诉记者:“我们拥有扎实的FOF运作团队,近10人的运作团队,绩效分析、风格研究、大类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及策略执行全覆盖。我们的基金研究团队已经做了若干个FOF组合。目前对外公开一个绝对收益类型的FOF,其他的提供给银行及专户等参考使用。在银行及专户等客户方面,颇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