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机遇较多、模式各异,选择何种创业模式亟需调查研究。文章基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本校大学生缺乏强烈的创业意愿,对创业认知不够准确,对农村市场的把握能力较弱,创业能力严重不足等结论,结合本校学生具体特色,摸索出符合实际的学生返乡创业培养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模式;调查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大发展奏响了凯歌,也为迷茫中的大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当前在疫情影响和就业岗位缩减的双重压力下,和众多毕业生一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时代最强音,鼓舞着新时代的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基本模式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创业蔚然成风。创业地域、创业行业呈全方位、多领域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大批大学生积极投入到返乡创业行列,经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成熟的创业模式。
(一)依附汲取模式
依靠已有的资金和人脉获取相关资源,达到成功创业的模式。有些大学生创业的领域与家中长辈的领域重合或者有交集,可以依靠父辈的帮助进行创业。或者大学生拥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去加盟一些已经有规模的企业,达到成功创业的目的。
(二)网络创业模式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大学生自主依靠网络实现低价收购货物,再以正常价格销售,本身不进行生产行为,赚取中间的差价。大学生依靠自身技能,销售技能型服务,实现盈利,如网上帮助找寻书籍等电子资源,视频剪辑,图片修改等。
(三)因地制宜模式
当前各级各类院校众多,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各具特色。返乡创业具体选择何种模式,需要结合各自地域特色、各院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的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创业模式。
二、农业院校返乡创业优势
在大学生就业普遍较难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趋势。在创业地域和创业行业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城市创业者更多的倾向于商业和服务业,而农村创业者则把农村作为广阔的舞台,依托土地资源进行各种农业商业运转。农业院校与农村同根同源,到农村创业也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创业资源优势
农业院校在返乡创业发展中有较多的的农业项目渠道,可以为本校的创业学生提供不同的创业方向,在人脉、认知度、物质基础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质性需求。同时,农业院校成功的创业者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源与创业经验,期望帮助准备返乡的创业学生解决困境。
(二)农业特色鲜明
作为农业院校,重点体现的是整体的农业特色。农业院校以“三农”为服务领域,重点培养面向农村的专业人才,教学理念上专业设置与农村创业密切结合,大量的试验田和农业基地为培养适应农村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农业知识优势
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了专业性的农业教学,有较高层次的农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学校课程的设置上将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有针对性的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将所学的农业知识与农村对接实现驾轻就熟,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返乡创业情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研选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主要是对该校学生的返乡创业情况进行调研,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1000名在校学生展开。调查主要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认知以及创业能力三个方面展开,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回收问卷982份,有效问卷975份,有效率97.5%。被调查者以本科生为主,涵盖大二至大四及研究生,专业涉及文、理、农业、信息等多个学科,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及代表性。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集中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内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本校的大二、大三、大四及研究生。因本学期开学较晚,大一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课程还未开设,故没有让大一学生参与调查。被调查者以农学学生为主,园林园艺学生与动物科技学院等与乡村相关的学生分别占比19%与18%,人文理学和经济管理学院人数占比较低。图1显示调查的年级,图2主要是调研的学院。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次调查内容集中在创业意愿,对创业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创业具备能力的自查方面。问卷设有单选,多选,以及简单的问答题目。
在创业意愿方面,据图3显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学子在毕业之后有半数的学生选择考研,29%的学生选择进入企业工作,18%的学生选择准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工作,仅有5%的学生有创业的打算。
对大学生创业认知的调查中,据图4显示本校学生对创业知识并不了解的人数占34%,对于创业知识毫无兴趣并不想了解的人数占21%,而大部分学生为了应对课程的考察简单的对创业知识有所了解。
在创业能力方面,据图5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创业能力并不足以支持自己实现创业的目标,只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具备浅薄的创业能力,甚至有同学认为自己完全不具备创业能力。
(三)结论
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创业意愿不够强烈。创业意愿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强烈的意愿去创业,创业成功的概率较低。在调查中发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思想保守的较多,敢闯敢为的较少,绝大多数人打算考研、考公务员、进企业,这也延续了普通非農院校的共性特征。
第二,创业认知不够准确,对农村市场的把握能力较弱。调研中可以看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对创业不甚了解,有的流于形式、有的满不在乎,针对返乡创业更是迷茫,返乡创业干什么、怎么干,农村有没有市场前景,普遍存在疑虑。 第三,创业能力严重不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虽然是农业类院校,通过调研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操作能力不足,针对创业技能的培训不足,更严重的是对农村创业到底需要何种能力,知之甚少,严重削弱了返乡创业发展。
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返乡创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返乡创业困难和阻力不小,农业院校的特色优势也未能较好的体现出来。
(一)缺乏前辈经验指导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普遍对创新创业不积极,对创业活动兴趣寥寥,返乡创业案例相比于其他农业院校而言成功率较少。学生在校期间,一直以理论课程学习为主,严重与市场需求脱节,同时学校教育中缺乏精准的就业创业指导,这就使得学生面对创业时无法从实际出发,对创业的理解不清晰,以此产生认知偏差问题从而导致积极性不高。
(二) 缺乏对本校特色的深入了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立足于垦区,被誉为“垦区黄埔”, “北大荒精神”、“八一农大精神”是农大学子创业的不竭动力。在调研中发现,学生普遍创业认知能力不足,只片面的看到创业项目的艰难性,对创业的具体运作、可变情况不甚了解,更对农村市场存在迷茫,无法将本校的特色优势与广阔的农村前景联系起来,更对“北大荒精神”理念的价值、北大荒基地的资源,不甚了解甚至漠视,进而导致创业与学校特色割裂开来。
(三)学校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不足
调研发现学校创业教育的培养课程严重不足,学校虽设置了创业园、创业教研室、开设了创业课程,但课程效果并不明显。一是创业课程的老师本身也缺乏创业经验,对于创业的了解也仅限于书本知识;二是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不足,对于老师讲授的知识呈现一种消极接受的态度,课程互动少,课程的课后实践也不足;三是对返乡的教育培养不足,学校虽强调创业,但绝大多数创业教育都是集中在城市领域,服务业的培养,对农村的教育培养较少。
五、基于本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分析
采用何种创业模式才是符合实际的,面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在创业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得出本校应该采用因地制宜模式,应该从政府支持、社会协助、学校培养三个方面着手,创建合乎实际的创业模式。
(一)政府支持层面
1. 政策导向
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农村市场把握不够,与农村干部和村民的交往存在障碍,更为棘手的是创业的项目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农村创业具有夭折的风险。政府掌握着公权力,是政策制定者,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返乡创业,出台一些资金支持的利好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免一些税负,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实现个人梦想。
2. 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
政府需加强对本校大学生创业的宏观指导,优化现有的创业培训体制,全面改革和完善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针对创业培训教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常态创业教师培育机制,更好的助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创业教师队伍成长。通过搭建创业教师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互通,优化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二)社会协助层面
1. 社会力量资金协助
本校大学生在创业前期普遍缺乏创业资金,单纯的依靠大学生筹措资金是很难成功的,需要外在条件的协助。而我国的政府、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天然有供给资金的条件:政府每年有大量的教育支出预算、学校有省教育厅创业拨款、社会上企业家通过社会资本对创业支持,因此可以三方面结合,共同给予学生资金帮助,解决前期资金筹措问题。
2. 引导社会关注返乡创业
社会舆论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意愿,虽然现在整体的政策导向是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但难免也有人对受过高等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偏见,刻板的认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学生应该进入企业政府等工作单位。应该纠正这些人这一刻板影响,让大众认识到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有利于给更多的乡村人民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乡村致富。
(三)学校培养层面
1. 课程设置
为了能适应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返乡创业的培养需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主,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鼓励学生组建合作小组,直面创业问题,加强团队之间的磨合。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激发创业兴趣,邀请成功创业者们回归课堂现身说法,增加学生们对创业的认知与热情。
2. 社會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检验出创业教育的成效。学校需成立创业社会实践小组,由教师带领创业学生实地考察乡村环境,分析乡村问题,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教导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眼光看到乡村中潜藏的机会,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为实际创业奠定基础,进而实现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谢好凯.高校众创空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3):101-102.
[2]张俊鹏.基于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J].交流研讨,2020(22):123-124.
[3]李丹.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实践[J].核农学报,2021(01):255.
[4]连忠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展望,2020(07):40-42.
*本文系2020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与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1022303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模式;调查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大发展奏响了凯歌,也为迷茫中的大学生就业指明了方向。当前在疫情影响和就业岗位缩减的双重压力下,和众多毕业生一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时代最强音,鼓舞着新时代的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
一、大学生返乡创业基本模式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创业蔚然成风。创业地域、创业行业呈全方位、多领域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大批大学生积极投入到返乡创业行列,经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成熟的创业模式。
(一)依附汲取模式
依靠已有的资金和人脉获取相关资源,达到成功创业的模式。有些大学生创业的领域与家中长辈的领域重合或者有交集,可以依靠父辈的帮助进行创业。或者大学生拥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去加盟一些已经有规模的企业,达到成功创业的目的。
(二)网络创业模式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大学生自主依靠网络实现低价收购货物,再以正常价格销售,本身不进行生产行为,赚取中间的差价。大学生依靠自身技能,销售技能型服务,实现盈利,如网上帮助找寻书籍等电子资源,视频剪辑,图片修改等。
(三)因地制宜模式
当前各级各类院校众多,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各具特色。返乡创业具体选择何种模式,需要结合各自地域特色、各院校学生特点,因地制宜的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创业模式。
二、农业院校返乡创业优势
在大学生就业普遍较难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趋势。在创业地域和创业行业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城市创业者更多的倾向于商业和服务业,而农村创业者则把农村作为广阔的舞台,依托土地资源进行各种农业商业运转。农业院校与农村同根同源,到农村创业也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创业资源优势
农业院校在返乡创业发展中有较多的的农业项目渠道,可以为本校的创业学生提供不同的创业方向,在人脉、认知度、物质基础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质性需求。同时,农业院校成功的创业者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源与创业经验,期望帮助准备返乡的创业学生解决困境。
(二)农业特色鲜明
作为农业院校,重点体现的是整体的农业特色。农业院校以“三农”为服务领域,重点培养面向农村的专业人才,教学理念上专业设置与农村创业密切结合,大量的试验田和农业基地为培养适应农村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农业知识优势
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了专业性的农业教学,有较高层次的农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学校课程的设置上将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有针对性的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将所学的农业知识与农村对接实现驾轻就熟,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返乡创业情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研选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主要是对该校学生的返乡创业情况进行调研,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1000名在校学生展开。调查主要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认知以及创业能力三个方面展开,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回收问卷982份,有效问卷975份,有效率97.5%。被调查者以本科生为主,涵盖大二至大四及研究生,专业涉及文、理、农业、信息等多个学科,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及代表性。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集中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内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本校的大二、大三、大四及研究生。因本学期开学较晚,大一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课程还未开设,故没有让大一学生参与调查。被调查者以农学学生为主,园林园艺学生与动物科技学院等与乡村相关的学生分别占比19%与18%,人文理学和经济管理学院人数占比较低。图1显示调查的年级,图2主要是调研的学院。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次调查内容集中在创业意愿,对创业的认知以及对自己创业具备能力的自查方面。问卷设有单选,多选,以及简单的问答题目。
在创业意愿方面,据图3显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学子在毕业之后有半数的学生选择考研,29%的学生选择进入企业工作,18%的学生选择准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工作,仅有5%的学生有创业的打算。
对大学生创业认知的调查中,据图4显示本校学生对创业知识并不了解的人数占34%,对于创业知识毫无兴趣并不想了解的人数占21%,而大部分学生为了应对课程的考察简单的对创业知识有所了解。
在创业能力方面,据图5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创业能力并不足以支持自己实现创业的目标,只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具备浅薄的创业能力,甚至有同学认为自己完全不具备创业能力。
(三)结论
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创业意愿不够强烈。创业意愿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强烈的意愿去创业,创业成功的概率较低。在调查中发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思想保守的较多,敢闯敢为的较少,绝大多数人打算考研、考公务员、进企业,这也延续了普通非農院校的共性特征。
第二,创业认知不够准确,对农村市场的把握能力较弱。调研中可以看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对创业不甚了解,有的流于形式、有的满不在乎,针对返乡创业更是迷茫,返乡创业干什么、怎么干,农村有没有市场前景,普遍存在疑虑。 第三,创业能力严重不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虽然是农业类院校,通过调研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操作能力不足,针对创业技能的培训不足,更严重的是对农村创业到底需要何种能力,知之甚少,严重削弱了返乡创业发展。
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返乡创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返乡创业困难和阻力不小,农业院校的特色优势也未能较好的体现出来。
(一)缺乏前辈经验指导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普遍对创新创业不积极,对创业活动兴趣寥寥,返乡创业案例相比于其他农业院校而言成功率较少。学生在校期间,一直以理论课程学习为主,严重与市场需求脱节,同时学校教育中缺乏精准的就业创业指导,这就使得学生面对创业时无法从实际出发,对创业的理解不清晰,以此产生认知偏差问题从而导致积极性不高。
(二) 缺乏对本校特色的深入了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立足于垦区,被誉为“垦区黄埔”, “北大荒精神”、“八一农大精神”是农大学子创业的不竭动力。在调研中发现,学生普遍创业认知能力不足,只片面的看到创业项目的艰难性,对创业的具体运作、可变情况不甚了解,更对农村市场存在迷茫,无法将本校的特色优势与广阔的农村前景联系起来,更对“北大荒精神”理念的价值、北大荒基地的资源,不甚了解甚至漠视,进而导致创业与学校特色割裂开来。
(三)学校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不足
调研发现学校创业教育的培养课程严重不足,学校虽设置了创业园、创业教研室、开设了创业课程,但课程效果并不明显。一是创业课程的老师本身也缺乏创业经验,对于创业的了解也仅限于书本知识;二是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不足,对于老师讲授的知识呈现一种消极接受的态度,课程互动少,课程的课后实践也不足;三是对返乡的教育培养不足,学校虽强调创业,但绝大多数创业教育都是集中在城市领域,服务业的培养,对农村的教育培养较少。
五、基于本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分析
采用何种创业模式才是符合实际的,面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在创业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得出本校应该采用因地制宜模式,应该从政府支持、社会协助、学校培养三个方面着手,创建合乎实际的创业模式。
(一)政府支持层面
1. 政策导向
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农村市场把握不够,与农村干部和村民的交往存在障碍,更为棘手的是创业的项目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农村创业具有夭折的风险。政府掌握着公权力,是政策制定者,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返乡创业,出台一些资金支持的利好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免一些税负,鼓励大学生去农村实现个人梦想。
2. 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
政府需加强对本校大学生创业的宏观指导,优化现有的创业培训体制,全面改革和完善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培训。针对创业培训教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常态创业教师培育机制,更好的助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创业教师队伍成长。通过搭建创业教师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互通,优化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二)社会协助层面
1. 社会力量资金协助
本校大学生在创业前期普遍缺乏创业资金,单纯的依靠大学生筹措资金是很难成功的,需要外在条件的协助。而我国的政府、学校、社会对大学生天然有供给资金的条件:政府每年有大量的教育支出预算、学校有省教育厅创业拨款、社会上企业家通过社会资本对创业支持,因此可以三方面结合,共同给予学生资金帮助,解决前期资金筹措问题。
2. 引导社会关注返乡创业
社会舆论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意愿,虽然现在整体的政策导向是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但难免也有人对受过高等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偏见,刻板的认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学生应该进入企业政府等工作单位。应该纠正这些人这一刻板影响,让大众认识到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有利于给更多的乡村人民创造就业岗位,实现乡村致富。
(三)学校培养层面
1. 课程设置
为了能适应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返乡创业的培养需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主,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鼓励学生组建合作小组,直面创业问题,加强团队之间的磨合。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激发创业兴趣,邀请成功创业者们回归课堂现身说法,增加学生们对创业的认知与热情。
2. 社會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检验出创业教育的成效。学校需成立创业社会实践小组,由教师带领创业学生实地考察乡村环境,分析乡村问题,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教导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眼光看到乡村中潜藏的机会,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为实际创业奠定基础,进而实现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谢好凯.高校众创空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发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3):101-102.
[2]张俊鹏.基于创新创业+东北振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J].交流研讨,2020(22):123-124.
[3]李丹.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实践[J].核农学报,2021(01):255.
[4]连忠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展望,2020(07):40-42.
*本文系2020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与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10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