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妈的过程,就是从女神到女神经,再从女神经到女神。
每年的暑假,并不是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vacation。
比如6岁的王天笑,今年幼升小,他的妈妈每天晚上都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监督他学拼音练口算,同时手机在刷着海淀的新房源——户口在海淀,家住朝阳,如果学校定了,就意味着搬家;比如12岁的米乐,从4岁起开始上语数英的各种课外班,没有周末,偶尔会有个节假日,终于在八年之后的今天考上了一所市重点初中——新学校离家有一定的距离,他的妈妈也在不停地刷房源,只要有合适的,立即搬家。
每年的夏天,在很多家长的字典里,只有两个词:狂欢与失落。非此即彼,没第三种可能。
我一个朋友李嘉音,生了二胎后就移居美国,经常有家长羡慕地说:真好,到了美国就不用参加中国变态的幼升小小升初了。
真的只要去了美国,就彻底脱离变态的升学制度了吗?李嘉音二话不说出版了一本新书《从纽约起航——我们为什么要去美国上小学》,里面详细记述了他们不用幼升小小升初的真相:因为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选择金牌幼儿园上!
是的,美国的起跑线在幼儿园,比中国早了至少两年。李嘉音说用金融名词“倒逼机制”来解释纽约教育的现状再确切不过:由于美国著名私立大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私立大学在私立中学招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公立中学,所以倒逼着家长让孩子进入好的私立中学;由于很多私立小学可以直升至私立中学,同时私立中学招生也更喜欢私立小学毕业的学生,因此倒逼着家长让孩子进入名牌私立小学;对于名牌私立小学,家长们趋之若鹜,录取率甚至低于哈佛大学,这倒逼着家长让孩子进入名牌幼儿园,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她的孩子灣湾,才4岁,就参加了6家顶级幼儿园的面试,她根据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会做一个相应的PPT,最终孩子被4家幼儿园录取,2家作为候选。
这就是美国的精英教育,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残忍。在中国,还有那么多的好公立学校供大家拼,最起码不用花太多的钱,无非是拼孩子嘛!但在美国,除了拼孩子,还在拼钱——名牌幼儿园的学费动则每年几万美金,这个硬指标,生生拦下了不少人。
这就是中国的家长们为什么会拼幼升小的原因,因为这是用最小的成本接受到精英教育的一条捷径。至于没钱又拼不了孩子的家庭,只剩下了教育本身。
精英教育就像孩子们和家长们都爱玩的某知名游戏,有钱的可以买装备,一个小时800元的一对一补课费用自然是物有所值的;没钱的可以拼技术,牛孩注定会是各个学校争抢的资源。而更多的人,是看客。
所以,精英教育注定只是少数人玩的游戏,置身其中的人玩得血脉贲张热血沸腾,场外观众则一部分是又羡慕又嫉妒,一部分完全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盼望着这场闹剧崩盘。
最后剩下的那些看客,是真正享受“教育”的人,这部分人,可能比能参与进精英教育的人还要少,但不可否认,他们才是教育的先驱者,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可惜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深谙其道,但庆幸的是,我们都在追求它的路上孜孜不倦。
每年的暑假,并不是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vacation。
比如6岁的王天笑,今年幼升小,他的妈妈每天晚上都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监督他学拼音练口算,同时手机在刷着海淀的新房源——户口在海淀,家住朝阳,如果学校定了,就意味着搬家;比如12岁的米乐,从4岁起开始上语数英的各种课外班,没有周末,偶尔会有个节假日,终于在八年之后的今天考上了一所市重点初中——新学校离家有一定的距离,他的妈妈也在不停地刷房源,只要有合适的,立即搬家。
每年的夏天,在很多家长的字典里,只有两个词:狂欢与失落。非此即彼,没第三种可能。
我一个朋友李嘉音,生了二胎后就移居美国,经常有家长羡慕地说:真好,到了美国就不用参加中国变态的幼升小小升初了。
真的只要去了美国,就彻底脱离变态的升学制度了吗?李嘉音二话不说出版了一本新书《从纽约起航——我们为什么要去美国上小学》,里面详细记述了他们不用幼升小小升初的真相:因为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选择金牌幼儿园上!
是的,美国的起跑线在幼儿园,比中国早了至少两年。李嘉音说用金融名词“倒逼机制”来解释纽约教育的现状再确切不过:由于美国著名私立大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私立大学在私立中学招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公立中学,所以倒逼着家长让孩子进入好的私立中学;由于很多私立小学可以直升至私立中学,同时私立中学招生也更喜欢私立小学毕业的学生,因此倒逼着家长让孩子进入名牌私立小学;对于名牌私立小学,家长们趋之若鹜,录取率甚至低于哈佛大学,这倒逼着家长让孩子进入名牌幼儿园,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她的孩子灣湾,才4岁,就参加了6家顶级幼儿园的面试,她根据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会做一个相应的PPT,最终孩子被4家幼儿园录取,2家作为候选。
这就是美国的精英教育,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残忍。在中国,还有那么多的好公立学校供大家拼,最起码不用花太多的钱,无非是拼孩子嘛!但在美国,除了拼孩子,还在拼钱——名牌幼儿园的学费动则每年几万美金,这个硬指标,生生拦下了不少人。
这就是中国的家长们为什么会拼幼升小的原因,因为这是用最小的成本接受到精英教育的一条捷径。至于没钱又拼不了孩子的家庭,只剩下了教育本身。
精英教育就像孩子们和家长们都爱玩的某知名游戏,有钱的可以买装备,一个小时800元的一对一补课费用自然是物有所值的;没钱的可以拼技术,牛孩注定会是各个学校争抢的资源。而更多的人,是看客。
所以,精英教育注定只是少数人玩的游戏,置身其中的人玩得血脉贲张热血沸腾,场外观众则一部分是又羡慕又嫉妒,一部分完全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盼望着这场闹剧崩盘。
最后剩下的那些看客,是真正享受“教育”的人,这部分人,可能比能参与进精英教育的人还要少,但不可否认,他们才是教育的先驱者,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可惜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深谙其道,但庆幸的是,我们都在追求它的路上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