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本文以作者在日本见学期间亲身经历的几个实践课题为例,记述了日本教育中普遍采用的“综合学习时间”课程和“研究开发学校制度”。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所启示。
在日本见学期间,最大的感受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研究”。
幼儿园的孩子们以日本文化“红薯祭”为题,从种植红薯开始,到收获,再到“红薯祭”,通过一年的亲身体验,不仅学习了自然知识、日本文化,还结合该幼儿园进行的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国际理解”课题,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了解关于红薯的异国文化。小学生的课题研究更多地结合了地域的特色:三原这个地方盛产章鱼,学生的课题就抓住“章鱼”进行研究,在获取知识和获得体验的同时,增强了作为“三原人”的自豪感。中学生的研究更加科学、规范,如广岛大学附中福山中学的以“LIFE”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时间”,就是该校从初三到高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
一、综合学习时间
1.概述
“综合学习时间”这门课程是日本1998年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由以往的“学科”、“道德”、“特别活动”3个板块变为“学科”、“道德”、“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4个板块。
“综合学习时间”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所在社区、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教育活动、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时间,类似于我国新课标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实施宽松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措施,“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的特色在于其学习的内容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也没有教材。学习时间、内容和题目由各学校自己决定,其具体方式有“体验学习”(如自然体验、志愿者活动等社会体验)和“课题研究学习”(如问题解决的学习)两大类。小学、初中的学生更多地进行体验学习,而高中生则多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课题编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进行跨年级的集体学习或者个人研究。
“综合学习时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实施,小学每周进行3小时左右的活动(每年105~210小时);初中每周进行2~4小时的活动(每年70~130小时);高中到毕业前,学生应得到3~6学分。三年共进行105~210小时的活动。
2.案例
目前,日本的各小学、中学也都在摸索实践,力求开发出一套适合本校特色的教材。学校在执行“综合学习时间”这门课程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学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广岛大学附中福山中学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以“LIFE”为题目的从初三到高三的校本教材。下面举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渡子小学案例——让我们一起制作纯净水
右上图是渡子小学的地理位置。
我是2005年12月6日观摩了渡子小学的一节关于“综合学习时间”的研究课。因为每天与大海接触,学生由此产生问题——如何能将我们身边的海水变为能饮用的水。
(1)单元主题:让我们来制作干净水吧
(2)时间:5课时
(3)对象:三年级和四年级
当天的课是第4节课。学生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将盐水制成能够饮用的水,去掉咸味。学生们共同设计了实验装置。
(4)学生活动(见表1)
(5)《学习指导要领》与“渡子小学的案例”的比较(见表2)
这个课例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学校临近濑户内海的地理环境,结合了学校目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科研背景,同时兼顾学生的知识背景,从学生的想法“海水能喝吗”出发,提出了“如何能将我们身边的海水变为能饮用的水”的问题,并进行了问题解决式的学习。
3.关于“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评价问题
(1)评价调查
日本到2001年为止已经完成了一轮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
根据金泽市立中央小学的调查,喜欢“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学生占了60%,与其他学科相比,位于“上中位”。
从喜欢“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可以和朋友一起完成;
②能获得新的体验;
③能到校外学习活动;
④可以得到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
⑤因为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⑥可以听取别人意见。
(2)执行情况调查和未来的改善
①“对义务教育相关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综合学习时间”的评价总体来看还是比较高的,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占65.3%。但在小学、中学中,教师、监护人以及学生的意识和评价已存在明显的不同。
②未来改善。
A.课时数、具体的存在方式、与各学科的关系,应该进一步适当改善(给学校适当的弹性);
B.对学校的支援(包括具体的支援政策),与学校外的人才合作以及地域综合非常重要;
C.有意见表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综合非常重要。
二、研究开发学校制度
1.概述
在日本,每个学校都有来自文部省的研究开发项目。
(1)研究项目的内容(见表3)
(2)研究项目的地区
以地区或学校为单位。
2.案例
思考能力:某小学的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
(1)研究背景
①学校六年的培养计划(见下图)。
②逻辑思考能力的定义与分解。
A.逻辑思考的定义。
B.逻辑思考能力的种类:比较能力、分析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各原因间的关系的能力、多角度考察各种因素的能力。
③地理背景:日本是个岛国,天气多变。这个单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见学实录
课题:预测今日天气。
这是一个判断,而得到这个判断的现象是:今日“云的变化”以及网络获取的“湿度”和“气压”信息。根据为学生连续一个多月的观察、比较得出的对“云的变化”及网络获取的“湿度”和“气压”信息的规律性认识。
学生活动分成两部分:独立解决和共同解决。
独立解决部分:
①学生户外观察记录今日云的变化(早晨起床、到校、课间和当堂课分别记录,比较)。回到教室,通过网络查阅气压、湿度等信息,并记录。
②通过今日早上的云、气压、湿度的变化,预测今日的天气情况,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然后组织成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共同解决部分:教师把所有学生的记录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得到共识。
(3)感受
单元学习中的另一点可贵之处是授课教师的钻研精神。
教师介绍说,她本身对气压、湿度等卫星云图以及如何通过云来预测天气也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她查阅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和学生们一起每天观察记录云的变化、收集网络信息,分析并找出规律。这个过程也是她的自我完善过程。
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日本教师的规范性值得我们学习。课题研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非常清晰:
①背景(即基于什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②研究目的(在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
③研究方法和手段(由理论支撑、实际调查、分析过程三部分构成);
④研究过程(从先行研究或者理论研究中获取到什么,自己的研究过程的具体化表现);
⑤研究结果(回答对自己研究目的的达到程度);
⑥今后课题。
本文以作者在日本见学期间亲身经历的几个实践课题为例,记述了日本教育中普遍采用的“综合学习时间”课程和“研究开发学校制度”。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所启示。
在日本见学期间,最大的感受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研究”。
幼儿园的孩子们以日本文化“红薯祭”为题,从种植红薯开始,到收获,再到“红薯祭”,通过一年的亲身体验,不仅学习了自然知识、日本文化,还结合该幼儿园进行的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国际理解”课题,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了解关于红薯的异国文化。小学生的课题研究更多地结合了地域的特色:三原这个地方盛产章鱼,学生的课题就抓住“章鱼”进行研究,在获取知识和获得体验的同时,增强了作为“三原人”的自豪感。中学生的研究更加科学、规范,如广岛大学附中福山中学的以“LIFE”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时间”,就是该校从初三到高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
一、综合学习时间
1.概述
“综合学习时间”这门课程是日本1998年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由以往的“学科”、“道德”、“特别活动”3个板块变为“学科”、“道德”、“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4个板块。
“综合学习时间”是每个学校根据自己所在社区、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教育活动、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时间,类似于我国新课标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实施宽松教育、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措施,“综合学习时间”的实施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的特色在于其学习的内容没有详细、具体的规定,也没有教材。学习时间、内容和题目由各学校自己决定,其具体方式有“体验学习”(如自然体验、志愿者活动等社会体验)和“课题研究学习”(如问题解决的学习)两大类。小学、初中的学生更多地进行体验学习,而高中生则多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课题编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进行跨年级的集体学习或者个人研究。
“综合学习时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实施,小学每周进行3小时左右的活动(每年105~210小时);初中每周进行2~4小时的活动(每年70~130小时);高中到毕业前,学生应得到3~6学分。三年共进行105~210小时的活动。
2.案例
目前,日本的各小学、中学也都在摸索实践,力求开发出一套适合本校特色的教材。学校在执行“综合学习时间”这门课程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学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广岛大学附中福山中学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以“LIFE”为题目的从初三到高三的校本教材。下面举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渡子小学案例——让我们一起制作纯净水
右上图是渡子小学的地理位置。
我是2005年12月6日观摩了渡子小学的一节关于“综合学习时间”的研究课。因为每天与大海接触,学生由此产生问题——如何能将我们身边的海水变为能饮用的水。
(1)单元主题:让我们来制作干净水吧
(2)时间:5课时
(3)对象:三年级和四年级
当天的课是第4节课。学生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利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将盐水制成能够饮用的水,去掉咸味。学生们共同设计了实验装置。
(4)学生活动(见表1)
(5)《学习指导要领》与“渡子小学的案例”的比较(见表2)
这个课例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学校临近濑户内海的地理环境,结合了学校目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科研背景,同时兼顾学生的知识背景,从学生的想法“海水能喝吗”出发,提出了“如何能将我们身边的海水变为能饮用的水”的问题,并进行了问题解决式的学习。
3.关于“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评价问题
(1)评价调查
日本到2001年为止已经完成了一轮实验,积累了一些经验。
根据金泽市立中央小学的调查,喜欢“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学生占了60%,与其他学科相比,位于“上中位”。
从喜欢“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可以和朋友一起完成;
②能获得新的体验;
③能到校外学习活动;
④可以得到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
⑤因为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⑥可以听取别人意见。
(2)执行情况调查和未来的改善
①“对义务教育相关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综合学习时间”的评价总体来看还是比较高的,持肯定态度的人数占65.3%。但在小学、中学中,教师、监护人以及学生的意识和评价已存在明显的不同。
②未来改善。
A.课时数、具体的存在方式、与各学科的关系,应该进一步适当改善(给学校适当的弹性);
B.对学校的支援(包括具体的支援政策),与学校外的人才合作以及地域综合非常重要;
C.有意见表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综合非常重要。
二、研究开发学校制度
1.概述
在日本,每个学校都有来自文部省的研究开发项目。
(1)研究项目的内容(见表3)
(2)研究项目的地区
以地区或学校为单位。
2.案例
思考能力:某小学的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
(1)研究背景
①学校六年的培养计划(见下图)。
②逻辑思考能力的定义与分解。
A.逻辑思考的定义。
B.逻辑思考能力的种类:比较能力、分析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各原因间的关系的能力、多角度考察各种因素的能力。
③地理背景:日本是个岛国,天气多变。这个单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见学实录
课题:预测今日天气。
这是一个判断,而得到这个判断的现象是:今日“云的变化”以及网络获取的“湿度”和“气压”信息。根据为学生连续一个多月的观察、比较得出的对“云的变化”及网络获取的“湿度”和“气压”信息的规律性认识。
学生活动分成两部分:独立解决和共同解决。
独立解决部分:
①学生户外观察记录今日云的变化(早晨起床、到校、课间和当堂课分别记录,比较)。回到教室,通过网络查阅气压、湿度等信息,并记录。
②通过今日早上的云、气压、湿度的变化,预测今日的天气情况,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然后组织成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共同解决部分:教师把所有学生的记录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得到共识。
(3)感受
单元学习中的另一点可贵之处是授课教师的钻研精神。
教师介绍说,她本身对气压、湿度等卫星云图以及如何通过云来预测天气也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她查阅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和学生们一起每天观察记录云的变化、收集网络信息,分析并找出规律。这个过程也是她的自我完善过程。
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日本教师的规范性值得我们学习。课题研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非常清晰:
①背景(即基于什么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②研究目的(在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
③研究方法和手段(由理论支撑、实际调查、分析过程三部分构成);
④研究过程(从先行研究或者理论研究中获取到什么,自己的研究过程的具体化表现);
⑤研究结果(回答对自己研究目的的达到程度);
⑥今后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