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日志是常见的网络社交平台,可以写文字、秀照片、发视频等等,用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心情,并让别人分享。这样的记录与表达,是主动的、个性化的,这样的文字表达形式和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这样的方式是否可以运用到教学中?
笔者有幸到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教学,该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入校时的语文均分不满55分(试卷满分100分)。语文能力、水平与本市同龄人的差距比较大。在七年级阶段,笔者组织学生用作文本在双休日练习写作,但一年下来,依然有70%的学生不能完成600字的作文。其原因主要有:基础差,兴趣淡,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家长监管不力的。笔者调查了学生在家的生活,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家的空余时间多用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玩手机。
对此笔者进行了反思: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契机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在双休日有效利用时间?许多学生家庭都有电脑和网络,大部分学生都有智能手机。这些条件给了笔者启发:何不让学生“玩”作文,而不仅仅练习作文?尝试写QQ空间日志对这些学生会有哪些促进作用?
于是笔者制定了实践方案“空间日志与作文教学——数字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并为学生们建立了QQ群“白鹿书院”,组织学生尝试写空间日志。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学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文教学也有了特别的收获。
一、空间日志,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在尝试这一课题前,学生对写作文大多有畏惧心理,双休日写作业总是把作文训练拖到最后;而且,到了周一交作业时,经常有若干学生未完成,老师必须催促多次,学生才勉强完成。
传统的写作,就是在纸上写;但在空间里写日志,学生能实现许多创意。笔者让学生写秋天的景色,学生们不仅写文章,还配了许多图片,比如,写秋天田野的,就配上了金黄稻谷的图片;有写深秋红叶的,就配上了枫叶图片,图片或网上寻找,或亲自拍摄,单调的文字配上了图片,作文顿时就有了生机。还有同学创意地进行配乐。比如,写亲情类作文,他们插入了歌曲《妈妈再爱我一次》;写风景的,就配上了丝竹之声。打开同学们的日志,阅读他们的习作,犹如在欣赏美丽的音诗画。
“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空间日志正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所以,写空间日志,一下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笔者在周一打开学生的空间,发现学生的空间里都更新了日志,新日志图文并茂,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笔者感到,学生的作文态度变了,他们由畏惧作文改变为专注地“经营”空间日志,在空间日志里有创意地实现他们的所想,他们发现了创造的乐趣,对这种新颖的作文形式产生了别样的兴趣。
以前写作文,学生面对白纸,绞尽脑汁,闭门造车。现在,学生面对电脑,可以在网络上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得到启发后,自己或模仿或创作。他们可以面对电脑,轻松地敲击键盘,尽情倾吐心声。笔者在课题研究初期,给学生命题。渐渐地,部分学生已经不满足这点任务,他们产生了自由表达的欲望。笔者就势鼓励学生多写日志,并且经常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每当通报“网络高产作者”与“网络优产作者”时,学生的情绪非常高。班里高产现象开始成为流行风。有些平时在班里比较内向的同学,在空间日志里“倾吐”起来却洋洋洒洒。班里一位雅号为“王勃”的学生说,一到深夜、双休日,别人已入梦乡,他却常常思如泉涌,必须打开电脑,一吐为快。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又升入一个境界——我要写。
现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学生一到双休日,就养成了到空间里写点什么的习惯。于是,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见闻等等都被及时地记载到了空间日志里,空间日志几乎成为学生们的电子作文本,学生在习作的道路上又更上一层楼——善于写。
空间日志,已经极大地把学生习作的激情和智慧点燃了,并在不断地应用练习中,提升着自己的表达素养。
二、空间日志,丰富了作文形式
写空间日志,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写作,形式上也有所区别。
第一步骤:写。由于空间日志是依托于互联网的,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借助网络查找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传授,课堂在这里是延伸的。
第二步骤:访。学生写的时候,或写完后,还要看看同班同学写得怎样,于是,他们之间会互访空间。互访也是一种学习,互访使学生看到了同伴习作的优缺点。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一般是不愿走下位置去看别人写得如何的。
第三步骤:赞。学生互访空间日志,一般都要点赞或评价,这形式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喜欢比较得“赞”的数量,喜欢自己的文后有一长串的“粉丝”。有时,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投票”,学生选出最佳习作,老师不用批作文就知道班里的优秀作文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教师批阅作文的压力。
因此,与传统的写作课堂比较,写空间日志更像是做游戏,玩中写,写中玩,形式丰富,学生喜欢。
写空间日志,还带来了作文讲评形式的更新。在课堂上,老师组织“白鹿书院系列活动掠影”,也分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报。即学生的空间日志活跃状态通报。教师一般通报及时更新日志的人数、得到点赞最多的人、粉丝最多的人、跟帖最长的人、跟帖幽默有特色的人等等。这个环节犹如给学生发奖,学生非常看重自己的习作获得的关注度。
第二步骤:读。师生诵读优秀习作,有时配乐诵读,增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从优秀习作中得到启发。
第三步骤:评。传统讲评存在的问题是作品难以呈现,讲评耗时多,收效甚微。空间日志有效解决了作品难以呈现的问题。教师只要打开学生的空间,就可以轻松地在课堂上现场呈现学生的作文了。笔者组织作文讲评,每次一个专题。比如有“秋天的色彩”“国庆抒怀”“难忘的亲情”“考后大吐槽”“青果在线美文展”“象征手法习作博览”等等。学生围绕专题,各抒己见。评价完毕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再度写作,再度讲评。
在新颖有趣的作文讲评课上,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角色,老师的责任更多在于如何去理解学生日志上出现的问题并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责任更多在于如何互相帮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成为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三、空间日志,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
传统的写作,一般只有一个读者——老师;但网络写作的指导“老师”就突破“一言堂”形式了。学生的热点日志,往往会吸引众多的好友来阅读、评论,好友的范围就广了,有同学、老师,还有亲朋好友等等。评价主体突破年龄、身份、学识的界限,凡是与学生日志有“缘”的人,都可以来评论。这真是网络行,好友都成“师”。
空间日志里的评价内容有别于传统课堂:或专业引领,评论式;或简单幽默,发表情;有时就直接“点赞”,评价起来方便。表情等评价内容虽简单,但内涵丰富。
空间日志里的评价体现的也是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所以学生非常欢迎好友的点赞、表情等。
当前,写空间日志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之一,班里的“王勃们”日趋增多。写作也开始收获小成就。2014年12月,周莹在常州市中学生古诗词大赛中获市级一等奖;2015年4月,杜广印在“我与青果有个约定”征文大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市级竞赛中获一等奖,刷新了学校纪录。
当然,写空间日志虽然有诸多优势,但还不能完全替代写作教学。教师如果能既上好课内作文课,又创设空间日志这样丰富有效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表达方式,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常州市实验初中天宁分校)
笔者有幸到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教学,该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入校时的语文均分不满55分(试卷满分100分)。语文能力、水平与本市同龄人的差距比较大。在七年级阶段,笔者组织学生用作文本在双休日练习写作,但一年下来,依然有70%的学生不能完成600字的作文。其原因主要有:基础差,兴趣淡,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家长监管不力的。笔者调查了学生在家的生活,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家的空余时间多用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玩手机。
对此笔者进行了反思: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契机是什么?如何让学生在双休日有效利用时间?许多学生家庭都有电脑和网络,大部分学生都有智能手机。这些条件给了笔者启发:何不让学生“玩”作文,而不仅仅练习作文?尝试写QQ空间日志对这些学生会有哪些促进作用?
于是笔者制定了实践方案“空间日志与作文教学——数字化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并为学生们建立了QQ群“白鹿书院”,组织学生尝试写空间日志。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学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文教学也有了特别的收获。
一、空间日志,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在尝试这一课题前,学生对写作文大多有畏惧心理,双休日写作业总是把作文训练拖到最后;而且,到了周一交作业时,经常有若干学生未完成,老师必须催促多次,学生才勉强完成。
传统的写作,就是在纸上写;但在空间里写日志,学生能实现许多创意。笔者让学生写秋天的景色,学生们不仅写文章,还配了许多图片,比如,写秋天田野的,就配上了金黄稻谷的图片;有写深秋红叶的,就配上了枫叶图片,图片或网上寻找,或亲自拍摄,单调的文字配上了图片,作文顿时就有了生机。还有同学创意地进行配乐。比如,写亲情类作文,他们插入了歌曲《妈妈再爱我一次》;写风景的,就配上了丝竹之声。打开同学们的日志,阅读他们的习作,犹如在欣赏美丽的音诗画。
“课标”提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空间日志正为学生自由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所以,写空间日志,一下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笔者在周一打开学生的空间,发现学生的空间里都更新了日志,新日志图文并茂,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笔者感到,学生的作文态度变了,他们由畏惧作文改变为专注地“经营”空间日志,在空间日志里有创意地实现他们的所想,他们发现了创造的乐趣,对这种新颖的作文形式产生了别样的兴趣。
以前写作文,学生面对白纸,绞尽脑汁,闭门造车。现在,学生面对电脑,可以在网络上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得到启发后,自己或模仿或创作。他们可以面对电脑,轻松地敲击键盘,尽情倾吐心声。笔者在课题研究初期,给学生命题。渐渐地,部分学生已经不满足这点任务,他们产生了自由表达的欲望。笔者就势鼓励学生多写日志,并且经常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每当通报“网络高产作者”与“网络优产作者”时,学生的情绪非常高。班里高产现象开始成为流行风。有些平时在班里比较内向的同学,在空间日志里“倾吐”起来却洋洋洒洒。班里一位雅号为“王勃”的学生说,一到深夜、双休日,别人已入梦乡,他却常常思如泉涌,必须打开电脑,一吐为快。学生对作文的态度又升入一个境界——我要写。
现在,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学生一到双休日,就养成了到空间里写点什么的习惯。于是,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见闻等等都被及时地记载到了空间日志里,空间日志几乎成为学生们的电子作文本,学生在习作的道路上又更上一层楼——善于写。
空间日志,已经极大地把学生习作的激情和智慧点燃了,并在不断地应用练习中,提升着自己的表达素养。
二、空间日志,丰富了作文形式
写空间日志,过程不同于传统的写作,形式上也有所区别。
第一步骤:写。由于空间日志是依托于互联网的,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借助网络查找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传授,课堂在这里是延伸的。
第二步骤:访。学生写的时候,或写完后,还要看看同班同学写得怎样,于是,他们之间会互访空间。互访也是一种学习,互访使学生看到了同伴习作的优缺点。而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一般是不愿走下位置去看别人写得如何的。
第三步骤:赞。学生互访空间日志,一般都要点赞或评价,这形式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喜欢比较得“赞”的数量,喜欢自己的文后有一长串的“粉丝”。有时,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投票”,学生选出最佳习作,老师不用批作文就知道班里的优秀作文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教师批阅作文的压力。
因此,与传统的写作课堂比较,写空间日志更像是做游戏,玩中写,写中玩,形式丰富,学生喜欢。
写空间日志,还带来了作文讲评形式的更新。在课堂上,老师组织“白鹿书院系列活动掠影”,也分几个步骤。
第一步骤:报。即学生的空间日志活跃状态通报。教师一般通报及时更新日志的人数、得到点赞最多的人、粉丝最多的人、跟帖最长的人、跟帖幽默有特色的人等等。这个环节犹如给学生发奖,学生非常看重自己的习作获得的关注度。
第二步骤:读。师生诵读优秀习作,有时配乐诵读,增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从优秀习作中得到启发。
第三步骤:评。传统讲评存在的问题是作品难以呈现,讲评耗时多,收效甚微。空间日志有效解决了作品难以呈现的问题。教师只要打开学生的空间,就可以轻松地在课堂上现场呈现学生的作文了。笔者组织作文讲评,每次一个专题。比如有“秋天的色彩”“国庆抒怀”“难忘的亲情”“考后大吐槽”“青果在线美文展”“象征手法习作博览”等等。学生围绕专题,各抒己见。评价完毕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再度写作,再度讲评。
在新颖有趣的作文讲评课上,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角色,老师的责任更多在于如何去理解学生日志上出现的问题并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责任更多在于如何互相帮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师生成为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三、空间日志,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
传统的写作,一般只有一个读者——老师;但网络写作的指导“老师”就突破“一言堂”形式了。学生的热点日志,往往会吸引众多的好友来阅读、评论,好友的范围就广了,有同学、老师,还有亲朋好友等等。评价主体突破年龄、身份、学识的界限,凡是与学生日志有“缘”的人,都可以来评论。这真是网络行,好友都成“师”。
空间日志里的评价内容有别于传统课堂:或专业引领,评论式;或简单幽默,发表情;有时就直接“点赞”,评价起来方便。表情等评价内容虽简单,但内涵丰富。
空间日志里的评价体现的也是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所以学生非常欢迎好友的点赞、表情等。
当前,写空间日志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之一,班里的“王勃们”日趋增多。写作也开始收获小成就。2014年12月,周莹在常州市中学生古诗词大赛中获市级一等奖;2015年4月,杜广印在“我与青果有个约定”征文大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市级竞赛中获一等奖,刷新了学校纪录。
当然,写空间日志虽然有诸多优势,但还不能完全替代写作教学。教师如果能既上好课内作文课,又创设空间日志这样丰富有效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表达方式,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常州市实验初中天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