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对正常骨髓巨核系祖细胞体外增殖分化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骨髓长期培养(LTBMC)法研究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浆的巨核细胞集落刺激活性(MK-CSA)。分别用再障血浆、正常AB混合血浆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作为刺激正常骨髓巨核细胞生长的活性来源。结果显示三组培养贴壁层形成情况类似;再障组悬浮液中累积细胞数(3.19±0.54)×107高于对照组(2.48±0.60) ×107,与ITP组(2.64± 0.64) × 107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再障组悬浮液中巨核系袓细胞(CFU-MK)维持时间长。直接对正常骨髓细胞作半固体培养,发现再障组形成的巨核细胞集落数(95.4±35.2/2X 105个细胞)高于对照组(43.5± 20.6 / 2X 105个细胞)。结果表明再障血浆具有较高MK-CSA,推测再障患者可能存在着原发性CFU-MK缺陷,血浆中MK-CSA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反馈性调节。

其他文献
期刊
对42例符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诊断的苯中毒患者,采用SSL方案治疗。按疗效将其分为AAA-a组(6例)和AAA-b组(36例),并与8例原发性AAA和50例原发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相比较。结果苯中毒AAA-a组患者的骨髓增生度、有核细胞分裂指数、原始+早幼粒细胞、原始+早幼红细胞等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与原发性AAA组相似(P>0.05),采用SSL方案治疗无效,均在6个月内死
期刊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分离到的bcr/abl cDNA片段克隆到质粒pSP72中。在这个中间克隆载体中,此cDNA片段两端的酶切点已被调整。利用此中间克隆载体和逆转录病毒载体BAG,组装了反义bcr/abl 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此重组表达载体将应用在细胞水平研究反义RNA对bcr/abl基因携带细胞的作用,探索基因治疗。
期刊
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了31例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中第12号染色体三体(+ 12)畸变,7例(22.6%)患者有+ 12,其中6例已经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有+ 12。在3例患者的外周血和淋巴结的淋巴细胞中,运用FISH技术均检测到+ 12,而细胞遗传学检查仅在其淋巴结中发现有+ 12。表明FISH在检测染色体畸变中比细胞遗传学方法敏感。+12是B-CLL常见的特异性染色
按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和正常红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按改良Nisselbaum法测定还原型辅酶II(NADPH)的含量。G6PD缺乏红细胞的MDA和NADPH分别为38.74nmol/gHb和1803.6/μmol/gHb;正常红细胞中含量则分别为25.60nmol/gHb和2242.8μmol/gHb。在受到过氧化刺激后,G6PD缺乏红细胞的MDA生成
采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单抗结合荧光免疫标记红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直接对单个红细胞膜上AchE进行定量检測,发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体内红细胞可分为两个类群,一群AchE含量正常[AchE( + )],一群AchE缺失[AchE( — )]; AchE( —)红细胞百分率与蛇毒因子(CoF)诱发的补体溶血率呈正相关;经CoF诱发补体溶血后,仍可发现有对补体不敏感但无AchE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