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教育成本存在的计量问题,分析国内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和国外比较成熟的教育成本核算法,推动研究作业成本法在高职教育成本核算应用。
关键词:教育成本;现状;思考
“教育成本”的概念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新兴交叉学科,它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我国对教育成本研究起步比较晚,学术界研究始于会计学界德高望重的潘序伦先生在80年代初发表的《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文中提出把学校看成是生产人才的工厂,用工厂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核算培训费用。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1、教育成本的内涵
“教育成本”最早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维泽(John Vaizy)在《教育成本》(The Cost of Education)中提出,而他在《教育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中还提出不但要计量教育直接成本,还要计量教育间接成本。美国教授舒尔茨(.TW.Schulst) 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中提出全要素教育成本概念,而另一美国教授科恩(Elhcnana Cohn)在《教育经济学》采用列表的方式提出教育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舒尔茨和科恩都对教育的成本及收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美国著名教育经济学家莱文(Henry M.Levin)和曾满超(Mun C.Tsang)提出教育投入成本包括公共教育经费和私人成本,英美学者都是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界定教育成本的。
2、教育成本研究与核算方法
英美等国关于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有多年的历史,对教育成本的研究方法也很多。如用收益—成本分析法对教育相关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和评估,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决策学校扩展、保留、淘汰方案,用平均成本函数法估算出教育领域成本—规模呈U形的关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了投入对产出的影响。这些研究都对教育成本理论发展和应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教育环境发生变化,从60年代以后,英美等国越来越重视包括学校在内的政府部门成本核算问题,他们吸收了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把使用于先进制造企业的作业成本法引入教育成本核算中。1984年美国成立的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制定了包括学校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1997年英国成立了以作业成本法(ABC)为核心原则的成本价格研究联合推进组(JCPSG),鼓励英国高校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采用基于粗略的全成本方法计量成本。实践证明,英国很多大学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学校的成本核算中,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实践上,西方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研究对西方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营利性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另一方面教育成本研究也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法规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工作在现有《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未涉及,一直没有普遍公认的一整套高职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控制分析的理论体系,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提供财务信息的需要,需要运用更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为高校提供更相关可靠的成本信息,这就促使了将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的研究。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始于1995年余绪缨为代表的一批会计理论研究者。
我国出现的专门研究和探讨教育成本的著作和文章,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对教育成本概念的研究。中国台湾教授盖浙生的《教育经济学》提出教育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大陆学者阎达五、王耕的《教育成本研究》认为教育成本=有形成本+无形成本,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授的《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界定只有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资源才能构成教育成本,袁连生的《教育成本计量探讨》界定教育成本=实支成本+机会成本,江苏行政学院教授、《唯實》杂志总编朱坚强的《教育经济学发凡》提出教育成本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些学者都仅是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界定教育成本的。
2、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面进行研究。天津财经大学康雅君在《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中的应用》提出作业成本法可应用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可按成本动因分四个步骤核算教育,中国恒天集团刘媛在《作业成本法在高职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根据教育成本的多样性的特征设计了高职院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流程,武汉理工大学张友棠教授等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和《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测度中的应用研究》中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如何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北方工业大学孟丽青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分析与管理》通过案例说明作业成本法能在我国高校应用。
3、从高校教育成本补偿及分担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长沙理工大学伍海泉教授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与学费制度改革研究》从湖南省的实际出发对教育成本的计算、补偿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湖南大学张亚斌教授等在《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证研究》提出应确立四位一体(学生、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士)的教育成本分担模式;湖南大学周梦在《高等教育成本的增长及补偿问题研究》以经济学原理分析高等教育成本的增长及补偿机理,提出以作业成本法改进生均成本计量;河北师范大学刘海英的《高校教育成本补偿探析》提出影响教育成本补偿的因素有心理需求、高等教育预期收益、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等;浙江大学庄华洁在《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从投入与收益的两方面,分析了成本分担主体——个人、企业及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行为,从理论上研究与探讨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建立。
从国内研究看,近几年涌现了大量学者对从教育成本各方面进行研究,这对推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应用研究是奠定了好的基础。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成本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对教育成本的内涵基本已经形成相同的认识,即教育成本的本质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它包括以货币形式支出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教育的实支成本,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而造成的价值损失――教育的机会成本。
国外学者已经对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做出了大量研究,但缺少以高校为主体的有关教育成本管理方面的系统研究。从美英等国在高校推行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调查来看,改革道路也是曲折的。
而在我国,现在高职学校会计制度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教育成本核算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研究是几年前才开始的,目前有教育界学者、高校财务工作者、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对教育成本的研究;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从教育成本概念、成本核算、分担与补偿进行研究,但都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尚未形成公认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也没有一所高职院校完全采用了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深入高职院校,和实务工作者一起,从具体操作方法着手,共同推动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应用。
参考文献:
[1]英國高教成本核算办法, 2006(7)
[2]曹淑江我国高等教育成本与学费问题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4-5
[3]王瑞琦1998年以来英国高等教育学费改革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关键词:教育成本;现状;思考
“教育成本”的概念是随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新兴交叉学科,它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我国对教育成本研究起步比较晚,学术界研究始于会计学界德高望重的潘序伦先生在80年代初发表的《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文中提出把学校看成是生产人才的工厂,用工厂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核算培训费用。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1、教育成本的内涵
“教育成本”最早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维泽(John Vaizy)在《教育成本》(The Cost of Education)中提出,而他在《教育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Education)中还提出不但要计量教育直接成本,还要计量教育间接成本。美国教授舒尔茨(.TW.Schulst) 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中提出全要素教育成本概念,而另一美国教授科恩(Elhcnana Cohn)在《教育经济学》采用列表的方式提出教育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舒尔茨和科恩都对教育的成本及收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美国著名教育经济学家莱文(Henry M.Levin)和曾满超(Mun C.Tsang)提出教育投入成本包括公共教育经费和私人成本,英美学者都是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界定教育成本的。
2、教育成本研究与核算方法
英美等国关于教育成本问题的研究有多年的历史,对教育成本的研究方法也很多。如用收益—成本分析法对教育相关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计算和评估,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决策学校扩展、保留、淘汰方案,用平均成本函数法估算出教育领域成本—规模呈U形的关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了投入对产出的影响。这些研究都对教育成本理论发展和应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随着教育环境发生变化,从60年代以后,英美等国越来越重视包括学校在内的政府部门成本核算问题,他们吸收了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把使用于先进制造企业的作业成本法引入教育成本核算中。1984年美国成立的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制定了包括学校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1997年英国成立了以作业成本法(ABC)为核心原则的成本价格研究联合推进组(JCPSG),鼓励英国高校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采用基于粗略的全成本方法计量成本。实践证明,英国很多大学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学校的成本核算中,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实践上,西方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研究对西方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营利性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另一方面教育成本研究也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法规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国内的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工作在现有《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未涉及,一直没有普遍公认的一整套高职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控制分析的理论体系,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提供财务信息的需要,需要运用更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为高校提供更相关可靠的成本信息,这就促使了将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的研究。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始于1995年余绪缨为代表的一批会计理论研究者。
我国出现的专门研究和探讨教育成本的著作和文章,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对教育成本概念的研究。中国台湾教授盖浙生的《教育经济学》提出教育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大陆学者阎达五、王耕的《教育成本研究》认为教育成本=有形成本+无形成本,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授的《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界定只有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资源才能构成教育成本,袁连生的《教育成本计量探讨》界定教育成本=实支成本+机会成本,江苏行政学院教授、《唯實》杂志总编朱坚强的《教育经济学发凡》提出教育成本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些学者都仅是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界定教育成本的。
2、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面进行研究。天津财经大学康雅君在《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中的应用》提出作业成本法可应用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可按成本动因分四个步骤核算教育,中国恒天集团刘媛在《作业成本法在高职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根据教育成本的多样性的特征设计了高职院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流程,武汉理工大学张友棠教授等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和《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测度中的应用研究》中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如何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北方工业大学孟丽青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分析与管理》通过案例说明作业成本法能在我国高校应用。
3、从高校教育成本补偿及分担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长沙理工大学伍海泉教授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与学费制度改革研究》从湖南省的实际出发对教育成本的计算、补偿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湖南大学张亚斌教授等在《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证研究》提出应确立四位一体(学生、高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士)的教育成本分担模式;湖南大学周梦在《高等教育成本的增长及补偿问题研究》以经济学原理分析高等教育成本的增长及补偿机理,提出以作业成本法改进生均成本计量;河北师范大学刘海英的《高校教育成本补偿探析》提出影响教育成本补偿的因素有心理需求、高等教育预期收益、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等;浙江大学庄华洁在《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从投入与收益的两方面,分析了成本分担主体——个人、企业及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行为,从理论上研究与探讨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建立。
从国内研究看,近几年涌现了大量学者对从教育成本各方面进行研究,这对推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应用研究是奠定了好的基础。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成本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对教育成本的内涵基本已经形成相同的认识,即教育成本的本质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的价值。它包括以货币形式支出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教育的实支成本,也包括因资源用于教育而造成的价值损失――教育的机会成本。
国外学者已经对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做出了大量研究,但缺少以高校为主体的有关教育成本管理方面的系统研究。从美英等国在高校推行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调查来看,改革道路也是曲折的。
而在我国,现在高职学校会计制度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教育成本核算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研究是几年前才开始的,目前有教育界学者、高校财务工作者、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对教育成本的研究;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从教育成本概念、成本核算、分担与补偿进行研究,但都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尚未形成公认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也没有一所高职院校完全采用了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深入高职院校,和实务工作者一起,从具体操作方法着手,共同推动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应用。
参考文献:
[1]英國高教成本核算办法, 2006(7)
[2]曹淑江我国高等教育成本与学费问题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4-5
[3]王瑞琦1998年以来英国高等教育学费改革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