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照雄:从主张“独”到支持“统”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c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先后追随过陈水扁和李登辉,更曾是民进党资深党员和“台独”铁杆的支持者。如今,他却成为“台独”势力眼中最“顽固”的“统派先锋”。他,就是台湾中华联合党主席徐照雄。
   23岁当选议员,因反蒋介石独裁统治被迫“流亡海外”
   1941年,徐照雄出生在日据时期台南县城的一个富裕家庭。原籍厦门同安县,祖上随郑成功来到台湾。
   高中毕业后,徐照雄便应征参加到国民党军队服兵役,退役后积极参加“党外运动”。23岁那一年,他以党外人士身份投入台南县议员选举,最终以党外人员身份高票当选台南县议员。刚刚当选议会议员的徐照雄在问政风格上与当时腐败官僚体系格格不入。尤其是他直接参与对地方水利、公路、桥梁建设工程领域中出现的腐败问题的揭露,让他很快成为国民党当局和利益集团要扳倒的地方重要政治人物之一。不久针对他的迫害开始上演,罪名是他参与“台独”活动。
   在“内部人士”提前提醒下,徐照雄于1970年匆匆离开台湾去了美国。那一年他也上了台当局危险分子“黑名单”,这意味着,他将被列为不得返台人员。
  因痛恨国民党而走上“台独”路
   到美国后,徐照雄先是到加州大学攻读学士学位,毕业后又入美国PCU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随着台湾当局解除党禁、报禁,引入西方制度,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当局宣布废除实行了38年的“戒严令”。1990年,台湾有关部门也废除了那份被禁止返台的“黑名单”。当年徐照雄处理了美国生意,带着家眷返回了阔别20年的家乡台南县。
   回到台湾的徐照雄,一想到因国民党迫害而背井离乡20年,对国民党的那种恨在内心燃起,加上民进党一些人不断做工作,1993年徐照雄加入民进党阵营。可以说,徐照雄在培养和助力“台独”势力发展上曾不遗余力。
  因为反对“去中国化”与“台独”反目
   2007年,因陈水扁连任以来任用了大量贪腐官员,甚至很多人肆意破坏“法纪”,引起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组织的百万“红衫军”讨伐。加上陈水扁第二任上台后大肆修改教科书,搞“去中国化”,将台湾人与中国人分离,这引起了徐照雄的不满。
   徐照雄说,自祖上从福建来到台湾,从自己在台湾上学到被迫“流亡”美国,然后再回到台湾,没有一天他会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为此,徐照雄与民进党渐行渐远。
   2006年在受到“台联党”邀请下,徐照雄离开了民进党,成为“台联党”台南市主委,并任“李登辉之友会”台南总会长。然而,加入“台联党”后,徐照雄发现该党其实和民进党是一丘之貉,他们也要割裂台湾的中华民族历史。
   于是,2010年他退出了“台联党”。
   大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颠覆他“台独”观念
   离开“台联党”,除了不认同它与民进党的“去中国化”外,其实还与2010年徐照雄的一次广州之行有关。
   那一年,两岸大交流和开放大幕虽然已经拉开。但对于台湾岛内而言,尤其是“台独”阵营来说,“反陆”“恐陆”情绪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加。还是“台联党”重要成员的徐照雄,在一位台商朋友鼓励下,带着忐忑的心情“偷偷摸摸”地踏上赴大陆考察之旅。
   为了谨慎起见,他先从台湾到了澳门,考察回归后的澳门发展,再从澳门去了广州。
   那一次,他跑了半个广东省,还坐上了大陆的动车。
   “我看到了广东速度,广州建设,不要说台湾,即便是美国、日本有很多方面也赶不上。”徐照雄说,那一次他放弃了几十年追求“独”的理念,而“统”则占据了他的思想。
   “大陆没有走西方多党制之路,而是选择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但同时又建立了自己特有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徐照雄说,这样的新型政党制度,可以保证大陆在重大事项决策上,不会出现像西方国家那样政党间掣肘,同时又通过政治协商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意的广泛性。
   “看着广州现代化工业星罗棋布,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各国客商穿梭于广州深圳间,那一刻让我感觉到,‘台独’就是一个科幻故事,甚至连梦都不是。我觉得自己追求的那个‘台独’理想梦碎了,开始了自己的反思。”徐照雄说,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军事等发展,在国际上,中国崛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看看大陆再回过头来看台灣,他感叹,台湾根本没有“独立”的本钱、条件;“台独”口号,只是被投机政客所利用的选举口号罢了,如果再坚持“台独”,台湾只能走进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
  五星红旗在台南“绿地”上升起
   徐照雄的这次广州之行,违背了“台联党”两岸政策,台联党中央打算处分他。不过,没等“台联党”处分,他主动辞职,并很快成立了中华联合党,该党宗旨就是促进两岸统一。
   广州之行后的近10年来,徐照雄在两岸关系上只做两件事:一是自费组织台湾中南部地区民进党的“铁杆”支持者到大陆各地参访;二是串联岛内统派政党和团体,共同遏制“台独”,并在岛内宣传国家统一和“一国两制”的好处。
   自2011年起,徐照雄已经先后完全自费组织14批大约500余位南台湾地区民众来大陆参访。这些民众大多是民进党和“台独”的铁杆支持者,来了大陆后,他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促统就要旗帜鲜明,徐照雄说,为了宣传统一,他在台南党部升起了五星红旗。这样的举动自然引发民进党当局的不安和“台独”分子的“不适”,不仅旗帜经常遭到破坏,台南宪兵队、警察局、调查局官员也不断上门“关切”甚至恐吓、威胁。不过,徐照雄的回应是,“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升自己的国旗有什么可怕的?”
  (摘自《中国政协报》10.19)
其他文献
前不久,法国土伦堡的警察局遭到了媒体的口诛笔伐,原因在于他们“毫无人性”地处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事情是这样的,一名外国游客突发疾病,生命危急,好心的出租车司机亨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主动拉上该游客,火速送往医院救治。为了赶时间,亨利打开双闪,一路疾驶,连闯八个红灯。该游客是阿拉伯的一名富商,转危为安后,找到媒体,对助人为乐不计回报的“的哥”亨利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其他媒体闻讯,也纷纷涌向亨利,亨
期刊
石壕村是崤函古道的必经之路,连接洛阳和关中一带。公元759年春,杜甫在战乱中从洛阳西行至陕州,暮投一老翁家,遇乡吏深夜捉人充军,挥笔写下千古名篇《石壕吏》。   据当地文史专家考证,《石壕吏》中的情节就发生在崤函古道石壕段。虽然具体村庄已很难确证,但石壕村人普遍认为就是发生在他们村庄,村里人对杜甫怀有特殊的亲切感。   往事越千年,崤函古道石壕段的车辙和马蹄印依稀可见,但石壕村却换了人间。   沿
期刊
黎际勤是湖南科技学院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先天性疾病,不能正常行走。老师们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后,辅导员陈慧玲就组织班上的男生自愿报名,承担起背黎际勤上下楼的任务,讓人感动的是,班上30名男生全部都报了名。同学们说:“大家都是同学,更是兄弟,大学四年我们都愿意背着你上课。”  (据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10.27讯)
期刊
随着燃烧了9天的武汉军运会主火炬10月27日晚徐徐熄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宣告圆满落幕。正如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席皮奇里洛所说,中国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届巨大成功的军运盛会。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秘书长科伊塔则称赞,各国军人运动员在本届军运会上取得了十分出色的运动成绩。这其中,最亮眼的当属中国解放军代表团,他们以超乎寻常的优异成绩在军运赛场上创造了中国军人新的辉煌。  中国军人扬威赛场   10月27日
期刊
人生不是梦,正相反,  它是我们宇宙般无边的长梦中的  一次醒,然后我們又回到梦里。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合着眼睛  来到这世界上,为了适应光明;  又渐渐失去视力,为了再适应黑暗。  你现在醒着的形式,只是一种偶然,  下一次你醒来可能是小草,  或草叶上的露珠。  (摘自新星出版社《奇迹集》)
期刊
他是心怀“珠峰梦”数十载,终于在2018年成为世界第二个双腿截肢登顶珠峰的夏伯渝。最近热映的电影《攀登者》的故事便取自他的人生经历。记者近日听夏伯渝讲起当年中国登山队冲击珠峰的历史,特别是他和队友的冲顶故事。  1960年,首批中国勇士 从北坡“无氧”登顶   1958年夏天,中苏双方共同制定攀登珠峰的三年行动计划:1958年侦察,1959年试登,1960年登顶。然而,就在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之时,
期刊
有两个在香港商界响当当的人物,姑讳其名,以他们的体型称之为肥仔与高佬,许多年前同到英国剑桥深造。   中国男孩子当然是物以类聚,况且他们二人同属本城有名家族之后代,从小就相识相交,到了异邦更加熟络,于是出双入对,同捞同煲。齐齐上课听讲、下课耍乐、间来追女仔、晚上泡酒吧,其乐融融。   直至大考来临,才算是乐极生悲。肥仔立即挑灯夜读,临急抱佛脚。高佬见状,皱皱眉,说:“明天考数学罢了,数学怎么用温习
期刊
作为20世纪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宋庆龄曾经多次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最正式的一次是1957年4月。那时,宋庆龄在上海寓所会见刘少奇。刘少奇向她谈起共产党内正在开展整风运动,并言辞恳切地说:“孙中山先生很有才华和魄力,献身革命几十年如一日,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党。”宋庆龄点头称是,非常赞成这一见解。她向刘少奇倾吐了自己埋在心中的渴望:“我希望参加共产党。”刘少奇听了以后,非常高兴,但还是
期刊
1937年,日寇入侵江浙地区烧杀抢掠,许多藏书家的珍藏横遭劫难,大量古籍出现在上海古旧市场,租界的外国人纷纷抢购。看到一摞摞、一捆捆古书将流失国外,让热衷收藏典籍的郑振铎痛心不已。   一天,郑振铎的好友陈乃乾打来电话:在“来青阁”古旧店发现一套《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他闻听立刻记起:一年多前有作者在来稿中提到,常熟“旧山藏书楼”存有这套书,是赵琦美手抄本。   赵琦美是明朝“脉望馆”藏书楼主人
期刊
最近几年,重庆北碚区缙云山,72岁的刘昌贵经常置身草丛,仰望树林,收集枯黄的树叶。一片片枯萎的叶子在他的手中,雕刻出千般变化,成为艺术收藏品,重新焕发生机。刘老的女儿告诉记者,刘老从小喜爱艺术,青年时受到油画大师颜文樑、水彩画泰斗李咏森等人的教诲,还曾获得上海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   说起叶雕,刘昌贵十分感慨。他介绍,退休后他经常到缙云山散步,置身山林之间,看见草木生长、树叶凋零,总会思绪万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