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场播报
谁听过“宋人弦歌”,当年的乐谱,曾几何时销声匿迹,只留下文辞。今天的作曲家和宋朝的文学家,穿越时空,在音乐与诵读声中,发出心弦共振的咏叹。
“宋人弦歌”2007年9月在南京首演,许多人都在揣测,谁谱写的音乐最具“流行性”,音乐会结束后普通人就能随口哼唱几句?结果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作曲。
《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在1999年-2002年之间,吹动一股新的审美风潮,从首都向四面辐射蔓延。在沉寂一时后,2007年夏秋之交悄然复苏,并以全新面貌示人。“宋人弦歌”从“母体”脱胎单列,最突出的特征为音乐上的创新意识与自觉作为。朱践耳、吕其明、廖乃雄、赵季平、叶小纲当今中国最重要最活跃的老中青五代作曲家纷纷投身创作,这在音乐创作史上堪称壮举和义举并重,由此产生一次群体“集结”的规模化效应。
5月23日、24日,“善建者行”——《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在北京世纪剧院闪亮登场。前为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朗诵艺术家方明主持的“盛唐光焰”;后为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社科院学者邵鸿滨主持的“宋人弦歌”。笔者错失第一场,偶聆第二场。那古色古香线装宣纸的精美节目册卷首语:“以最现代的方式感悟最古典的菁华”,引发内心共鸣。
上半场“闹灯”、“问春”、“叹花”、“邀月”、“悲秋”,四时节令牵引线索贯穿,鲍元恺感应辛弃疾,徐景新观照欧阳修,吕其名对接王安石,赵季平交汇吴文英……。余隆张弛有度掌控着中国爱乐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行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下半场“伤别”、“相思”、“记梦”、“醉酒”、“抒怀”,悲欢情怀点染铺陈,何占豪解读“钗头凤”,奚其明转释“虞美人”,刘长远描画“西江月”,董为杰《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熟悉而亲切;曲,新鲜而陌生。今人谱的曲、古人写的词,词曲“间离”效果奇特,入耳随心意趣盎然。
这场音乐会,头牌领衔当属享誉世界歌剧舞台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她一人担纲欧阳修“生查子”(徐景新曲)等4部作品演唱,她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在艺术性、专业性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深度,无疑发挥着垂范与启示的作用;青年男中音歌唱家张海庆首度加盟,表现不俗,他独唱苏轼“水调歌头”(陆在易曲)、同男高音歌唱家丁毅和唱刘克庄的《一剪梅》(奚其明曲),潇洒自如神形兼备。在3位职业歌唱家之外,一向专司诵读的乔榛、丁建华、濮存昕、肖雄、凯丽,全体客串兼工“男中音”、“女高音”,集演唱与念白于一身,在语言上“专业”,在歌唱上“业余”,衡量标准各有区别。表演专业出身的大多不同程度地“主修”或“副修”过声乐,有此基础垫底,提高也就自在修为。凯丽曾拜吉林艺术学院姚勇教授为师,正儿八经系统规范习练声乐,她的演唱更胜一筹,声音自然流丽婉转悦耳。
从艺术水准与现场效果看,演员的二度创作受一度创作的制约,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熟练与生涩,深刻与细腻,概莫能外。写苏轼《水龙吟》86岁最“老”的朱践耳,音乐语言和技术手段走得最“远”,很现代、很个性;徐景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注重平衡,“度”的把握“中庸和美”,更具亲和力。
周国平撰写序文“唯美的欢娱”:带着今天我国著名音乐家谱的曲子,今天艺术家的歌唱、朗诵后舞蹈,向一千年前这些精通音律的文学家,献上我们的一份敬慕之情。“宋人弦歌”,表达的正是这份真情与深情。
■
谁听过“宋人弦歌”,当年的乐谱,曾几何时销声匿迹,只留下文辞。今天的作曲家和宋朝的文学家,穿越时空,在音乐与诵读声中,发出心弦共振的咏叹。
“宋人弦歌”2007年9月在南京首演,许多人都在揣测,谁谱写的音乐最具“流行性”,音乐会结束后普通人就能随口哼唱几句?结果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作曲。
《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在1999年-2002年之间,吹动一股新的审美风潮,从首都向四面辐射蔓延。在沉寂一时后,2007年夏秋之交悄然复苏,并以全新面貌示人。“宋人弦歌”从“母体”脱胎单列,最突出的特征为音乐上的创新意识与自觉作为。朱践耳、吕其明、廖乃雄、赵季平、叶小纲当今中国最重要最活跃的老中青五代作曲家纷纷投身创作,这在音乐创作史上堪称壮举和义举并重,由此产生一次群体“集结”的规模化效应。
5月23日、24日,“善建者行”——《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在北京世纪剧院闪亮登场。前为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朗诵艺术家方明主持的“盛唐光焰”;后为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社科院学者邵鸿滨主持的“宋人弦歌”。笔者错失第一场,偶聆第二场。那古色古香线装宣纸的精美节目册卷首语:“以最现代的方式感悟最古典的菁华”,引发内心共鸣。
上半场“闹灯”、“问春”、“叹花”、“邀月”、“悲秋”,四时节令牵引线索贯穿,鲍元恺感应辛弃疾,徐景新观照欧阳修,吕其名对接王安石,赵季平交汇吴文英……。余隆张弛有度掌控着中国爱乐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行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下半场“伤别”、“相思”、“记梦”、“醉酒”、“抒怀”,悲欢情怀点染铺陈,何占豪解读“钗头凤”,奚其明转释“虞美人”,刘长远描画“西江月”,董为杰《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熟悉而亲切;曲,新鲜而陌生。今人谱的曲、古人写的词,词曲“间离”效果奇特,入耳随心意趣盎然。
这场音乐会,头牌领衔当属享誉世界歌剧舞台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她一人担纲欧阳修“生查子”(徐景新曲)等4部作品演唱,她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在艺术性、专业性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深度,无疑发挥着垂范与启示的作用;青年男中音歌唱家张海庆首度加盟,表现不俗,他独唱苏轼“水调歌头”(陆在易曲)、同男高音歌唱家丁毅和唱刘克庄的《一剪梅》(奚其明曲),潇洒自如神形兼备。在3位职业歌唱家之外,一向专司诵读的乔榛、丁建华、濮存昕、肖雄、凯丽,全体客串兼工“男中音”、“女高音”,集演唱与念白于一身,在语言上“专业”,在歌唱上“业余”,衡量标准各有区别。表演专业出身的大多不同程度地“主修”或“副修”过声乐,有此基础垫底,提高也就自在修为。凯丽曾拜吉林艺术学院姚勇教授为师,正儿八经系统规范习练声乐,她的演唱更胜一筹,声音自然流丽婉转悦耳。
从艺术水准与现场效果看,演员的二度创作受一度创作的制约,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熟练与生涩,深刻与细腻,概莫能外。写苏轼《水龙吟》86岁最“老”的朱践耳,音乐语言和技术手段走得最“远”,很现代、很个性;徐景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注重平衡,“度”的把握“中庸和美”,更具亲和力。
周国平撰写序文“唯美的欢娱”:带着今天我国著名音乐家谱的曲子,今天艺术家的歌唱、朗诵后舞蹈,向一千年前这些精通音律的文学家,献上我们的一份敬慕之情。“宋人弦歌”,表达的正是这份真情与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