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探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上个世纪的80年代女性文学主义批评开始由西方国家进入我国,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产生影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开始被运用于我国的文学批评具体实践当中去,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并对我国女性小说创作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我国文学中女性主义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对我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当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意识,深度探索女性主义意识的重要价值,对于我国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当代文学;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张榕明(1996.4-),女,本科,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1
  随着思想的解放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文学开始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以女性的视角看待外部的世界,关注女性生活,表达女性的追求与欲望,从而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反映女性生活以及细腻心理的女性文学作品。在文坛上涌现出了如铁凝、张抗抗等一大批优秀的女性小说家,在她們的作品当中无不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
  一、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表现特征
  我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在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特征,这些特征昭示着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与发展。我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表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理想爱情的不懈追求与憧憬
  爱情似乎是任何时期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对于女性作家而言,爱情更是她们笔下的绝对主题。爱情从来都是女性作家所涉猎最多、感悟也最深的创作主题。女性试图从爱情中寻找自我,但是却往往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对理想爱情的不懈追求与憧憬是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女性解放、争取男女平等的重要的途径。对于爱情的不懈努力与追求无疑是女性主义最为强有力的彰显与体现,在我国众多当代的女性文学作品中,往往通过对爱情的努力与追求来表现女性意识的复苏以及觉醒。毫无疑问,爱情与婚姻是女性致力追寻的港湾,但是从另外角度来看,这也是束缚女性的枷锁。我国当代女性文学通过对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意识的描写,揭露女性最本真的自我认知,这本身就是一种女性主义意识的体现。
  (二)对自身弱点的大胆审视与剖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女性作家开始以强大的勇气将锐利的目光转向了对女性自身的审视,女性的自身就是大胆地对自身的弱点进行审视与剖析。在最为开始的时候,我国女性文学中对于自我的审视其实是在无形之中形成的。最开始对于女性的自我审视出现在向彬的文学作品《心祭》当中,这是我国女性文学第一次剖析女性自身所存在的弱点与疾患。铁凝的“三垛”以及《玫瑰门》是对女性灵魂的自审以及生命本体透视的最为典型的代表文学作品。从铁凝文学作品“三垛”中的《麦秸垛》开始对道德的“性意识”的审视,到后来的《玫瑰门》中对于人性的“女性意识”的审视,这其实就是在对女性的内在的灵魂以及生命的本体进行深度的审视。
  (三)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
  在女性意识当中,最为核心的意识其实就是性别意识,性别意识的觉醒才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关键,而女性文学中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依赖于女性作家自身性别意识的复苏,因为她们只有自己具备性别意识,才能更好地在作品中反映女性的存在。以张抗抗、王安忆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作品无不深刻地反映了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以性别意识的觉醒凸显了女性意识的张扬。这些女性文学作品打破了传统女性在性爱中的被动地位,她们由被动变主动,她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不再是隐含的话语,而是清晰地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展现。
  二、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
  女性意识的发展与觉醒对于我国女性文学以及整个文学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变革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女性意识的觉醒有力的支撑了我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构建。当代我国很多女性作家都将超越性别、获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当作她们奋斗与努力的终极目标。她们通常都对自己性别的前缀极为排斥或者是拒绝。她们都认为女性应该同男性具有同等的地位,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而不能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女性,便失去了与男性处于同等的地位的权利。作为一名女人的首要前提,女人首先是人,而后才是女人,正是我国女性作家的这种姿态,才从而构建起了中国女性文学。其次,女性意识的觉醒决定了女性在这个社会所处的地位,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以及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进步,女性文学从性别这个最为基本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理论产生动摇,打破了文学批评理论固有的界限,使文学发展得到了创新与拓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复苏与觉醒集中表现为对理想爱情的不懈追求与憧憬;对自身弱点的大胆审视与剖析;女性性别意识的复苏与觉醒,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当代女性文学的构建以及整个文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女性文学以其特殊的魅力以及审美,构建了健康、合理的女性意识的同时,也使得这种女性意识在无形中与人类的文化传统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武夏莲. 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分析[J]. 普洱学院学报,2016,(01):80-82.
  [2]徐冬梅.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探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3-14.
  [3]张晓彬. 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8):138.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语言作为文学文本中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语言结构,无论是在外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内部精神蕴藉中都具有异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人们对于文学语言的评价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文学语言;韵律性;形象性;审美性;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李亚诺(1996-),女,辽宁省东港市人,本科,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摘 要:郁达夫是我国现代重要的抒情作家,其抒情性小说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本文从多个层面,对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郁达夫;抒情性小说;特征;零余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2  伤感的氛围和哀切的语言描绘是郁达夫作品独有的特点,也是小说抒发情感的总体基调。他认为“悲哀之词易工”。所以作品中大力描写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搞好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保证军队的革命化。人民军队宗旨作为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对永葆我军“不变质”的政治本色发挥着不可替代
摘 要:先秦时期文章文体丰富多样,也为我国后世文章文体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至于“论”体文,到了《荀子》一书,体制已基本成熟和定型。《天论》、《正论》、《礼论》、《乐论》这四篇以明确地表明“论”体,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荀子·天论》篇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来探讨《荀子》“论”体文。  关键词:《荀子·天论》;“论”体;研精一理;生活化  作者简介:曹芙蓉(1995-),女,汉族,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