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供电企业的生产状况,分别从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文化内涵分析、安全文化宣教机制建设以及“以人为本”的企业治理理念四方面阐述加强和推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旨在以实践探索丰富安全管理理论,为电网企业强化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根据。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文化 建设
安全文化是电力企业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企业的精神、思想和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体现本系统生产经营要素达到和谐统一,实现持久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深层次影响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态度、责任和道德,从而自觉规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行为,确保各项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加强和推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 组织保证领导重视是关键
安全文化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和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电力企业各级组织应将安全文化纳入工作日程,为企业安全文化出谋划策,并从政策、物资等方面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从组织上为安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企业领导者应高度重视现代管理理念,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要领,在实际工作中率先垂范,积极倡导并扎实推进和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科技、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安全文化理念,营造一种严谨的安全生产氛围,使职工充分理解企业所倡导的安全管理理念,从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当受到企业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不折不扣的把安全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向高潮。
2 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内涵
企業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全面认识电力企业文化,不仅要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而且要正确把握其内涵和特征。
第一,建立健全安全文化价值体系,明确安全操作规程和日常行为准则,以统一员工思想,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第二,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指导思想,厘清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督促员工主动将个人意志上升到国家利益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
第三,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首要目
标。电力行业属高危险行业,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保障工作不可小觑。
第四,企业组织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只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切忌以偏概全和以表层代替本质。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素质
重视和建设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实践证明,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是全面提升电力员工思想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改进电力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是在安全文化教育过程中,可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介,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引导全员参与,并结合部门实际,充分利用板报、专栏、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文化演讲、竞赛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安全文化基础知识,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使员工由安全教育的客体转为安全教育的主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是通过正面教育和学习,向员工灌输正确的思想文化,以改变和形成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对安全活动及事物的态度,让员工在参与中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逐步实现“了解→认识→认同→自觉行动”的转变,使其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而接受并自觉遵守安全文化的相关要求,从而逐步引导员工形成忠诚敬业、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为推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在实践安全理论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心态,提高员工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有目的地进行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安全文化和业务技能培训,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电力员工队伍,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
4 电力企业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员工关心企业。在电力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工作观念,基于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充分考虑人的主观因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这样的文化管理理念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开发人本素质,注重对员工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和开发,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员工将个人意志自觉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作用,使员工愿与企业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总之,加强和推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且切忌一劳永逸。在工作实践中,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逐步推进,才能取得实效,真正构建起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邱立方.浅谈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2]韩剑锋.浅谈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2).
[3]张涛.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0(02).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文化 建设
安全文化是电力企业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企业的精神、思想和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体现本系统生产经营要素达到和谐统一,实现持久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深层次影响企业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态度、责任和道德,从而自觉规范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行为,确保各项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加强和推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 组织保证领导重视是关键
安全文化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和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电力企业各级组织应将安全文化纳入工作日程,为企业安全文化出谋划策,并从政策、物资等方面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从组织上为安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证。
企业领导者应高度重视现代管理理念,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要领,在实际工作中率先垂范,积极倡导并扎实推进和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科技、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安全文化理念,营造一种严谨的安全生产氛围,使职工充分理解企业所倡导的安全管理理念,从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当受到企业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不折不扣的把安全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向高潮。
2 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内涵
企業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全面认识电力企业文化,不仅要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而且要正确把握其内涵和特征。
第一,建立健全安全文化价值体系,明确安全操作规程和日常行为准则,以统一员工思想,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第二,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指导思想,厘清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督促员工主动将个人意志上升到国家利益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
第三,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首要目
标。电力行业属高危险行业,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保障工作不可小觑。
第四,企业组织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只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属于企业文化的表层,切忌以偏概全和以表层代替本质。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素质
重视和建设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实践证明,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是全面提升电力员工思想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改进电力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是在安全文化教育过程中,可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介,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引导全员参与,并结合部门实际,充分利用板报、专栏、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文化演讲、竞赛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安全文化基础知识,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使员工由安全教育的客体转为安全教育的主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是通过正面教育和学习,向员工灌输正确的思想文化,以改变和形成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对安全活动及事物的态度,让员工在参与中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逐步实现“了解→认识→认同→自觉行动”的转变,使其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而接受并自觉遵守安全文化的相关要求,从而逐步引导员工形成忠诚敬业、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为推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在实践安全理论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心态,提高员工对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有目的地进行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安全文化和业务技能培训,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电力员工队伍,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
4 电力企业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员工关心企业。在电力企业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工作观念,基于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充分考虑人的主观因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这样的文化管理理念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开发人本素质,注重对员工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和开发,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员工将个人意志自觉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作用,使员工愿与企业风雨同舟,甘苦与共。
总之,加强和推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且切忌一劳永逸。在工作实践中,要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逐步推进,才能取得实效,真正构建起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邱立方.浅谈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2]韩剑锋.浅谈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2).
[3]张涛.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