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怎样消除对习作的畏惧心理,使学生乐于表达呢?
一、上好口语交际课
叶圣陶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游戏交际、校园交际、家庭交际、社会交际和角色表演等情况,引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与欲望,有趣味的表演更能激发他们参与交际的热情。如在上《看望生病的同学》这堂口语交际课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看望病人的经历,接着找几位胆大、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扮演生病的同学和前去看望的同学,这样可以激发大部分同学的热情,使课堂动起来;再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去表演、去听、去说,教师对各组进行指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二、用多种方式激发情感
1、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也可以运用游戏、音乐等方法来激情。如在写《我的妈妈》时,可让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写游戏或活动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把过程写下来。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讲评与批改。可选一篇典型的学生习作,按批改角度不同,将全班分成几个组进行批改,如有的小组评结构安排、有的小组评内容和思想、有的小组评语言运用、有的小组全面评价,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最后汇报。这样学生都会认真、用心地批改,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三、运用多元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作文讲评是作文指导的最后环节,如教师讲评得很有趣,则会激发儿童下次作文的兴趣。作文讲评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多肯定。得到老师的肯定,能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成功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作文讲评时要多肯定。优秀的作文可表扬,对中、下水平学生的作文也要挖掘闪光点,巧妙的词语、精彩的句子、生动的片段都可以当众肯定,使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写好作文产生信心和兴趣。
2、巧批评。作文讲评,要重优点、轻不足,应少写批评性、否定性、会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批语。
3、分标准评价。
基础好的学生在作文评价中总是能得到较高的分数,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满松懈情绪;基础差的总是低分,久而久之会丧失作文信心。所以要采用“纵向比较、因人而异”的评分方法:
四、开源拓流,诱发学生的兴趣
要让孩子喜欢作文,就得引导孩子学会作文,使他们感到作文不难。孩子觉得作文很难,主要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怎么办?一是多观察;二是多读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引导孩子作文应该开源拓流,也就是注重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养成眼看、耳听、脑想、手记的习惯。为此,在观察生活中,引导孩子边看边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既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又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彼此的联系,认清人与事物的关系,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孩子一边读,一边品尝、玩味,就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语言美、形象美,写作的积极性就激发起来了。
五、将阅读课与习作有机结合
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阅读时也把好词佳句抄下来,作为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开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极力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记得一次作文课上,窗外风声雨声混为一团,风雨中默默静立着落汤鸡似的家长们,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一脸疲惫的中年男子,还有抱着孩子的家庭主妇,虽然各自相貌差别很大,但是他们站在这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等待孩子的下课。面对此情此景,我停止了讲课,让学生们欣赏起这窗外的“壮丽景观”,这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景观,不带任何矫情与修饰。许多学生眼圈红了,个别学生却轻声笑了,但马上就被其他同学怒视的目光逼得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景,我让学生描述这“雨中的一幕”。结果学生笔下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就连以前愁于写作的学生,今天也在斟酌词句,想用自己的拙笔来表达对父母的无限感激。当然这样的契机不是常见的,但老师要善于经常性的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他们不再羞于表达,真正使表达情感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六、仿效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低年级学生对动感强的事物或事情过程中动感强的点敏感,注意的过程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在语言表达和积累方面,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在选择积累时,就不会泛而不精了。其次是要提高学生的有效积累。刚开始积累时,学生往往只注重形式,也就是不厌其烦地摘抄好词佳句、段甚至篇,可是一到写作时能用上的并不多,甚至不能用。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经常翻看”以及多诵、多记等方法。同时,教师在学生提出好词、句、段时,应有意识地说例子,而且要引导学生多举例、多运用,进行理解性的积累。仿写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在学习课文时教会学生发现常见的问题构思,并有意识地按照这种思路来行文。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
一、上好口语交际课
叶圣陶说:“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游戏交际、校园交际、家庭交际、社会交际和角色表演等情况,引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与欲望,有趣味的表演更能激发他们参与交际的热情。如在上《看望生病的同学》这堂口语交际课时,可先引导学生回忆看望病人的经历,接着找几位胆大、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扮演生病的同学和前去看望的同学,这样可以激发大部分同学的热情,使课堂动起来;再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去表演、去听、去说,教师对各组进行指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二、用多种方式激发情感
1、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也可以运用游戏、音乐等方法来激情。如在写《我的妈妈》时,可让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写游戏或活动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把过程写下来。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讲评与批改。可选一篇典型的学生习作,按批改角度不同,将全班分成几个组进行批改,如有的小组评结构安排、有的小组评内容和思想、有的小组评语言运用、有的小组全面评价,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最后汇报。这样学生都会认真、用心地批改,为集体的荣誉而努力。
三、运用多元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作文讲评是作文指导的最后环节,如教师讲评得很有趣,则会激发儿童下次作文的兴趣。作文讲评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多肯定。得到老师的肯定,能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成功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作文讲评时要多肯定。优秀的作文可表扬,对中、下水平学生的作文也要挖掘闪光点,巧妙的词语、精彩的句子、生动的片段都可以当众肯定,使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对写好作文产生信心和兴趣。
2、巧批评。作文讲评,要重优点、轻不足,应少写批评性、否定性、会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批语。
3、分标准评价。
基础好的学生在作文评价中总是能得到较高的分数,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满松懈情绪;基础差的总是低分,久而久之会丧失作文信心。所以要采用“纵向比较、因人而异”的评分方法:
四、开源拓流,诱发学生的兴趣
要让孩子喜欢作文,就得引导孩子学会作文,使他们感到作文不难。孩子觉得作文很难,主要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怎么办?一是多观察;二是多读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引导孩子作文应该开源拓流,也就是注重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养成眼看、耳听、脑想、手记的习惯。为此,在观察生活中,引导孩子边看边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既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又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彼此的联系,认清人与事物的关系,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孩子一边读,一边品尝、玩味,就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语言美、形象美,写作的积极性就激发起来了。
五、将阅读课与习作有机结合
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阅读时也把好词佳句抄下来,作为积累。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开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极力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记得一次作文课上,窗外风声雨声混为一团,风雨中默默静立着落汤鸡似的家长们,他们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有一脸疲惫的中年男子,还有抱着孩子的家庭主妇,虽然各自相貌差别很大,但是他们站在这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等待孩子的下课。面对此情此景,我停止了讲课,让学生们欣赏起这窗外的“壮丽景观”,这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景观,不带任何矫情与修饰。许多学生眼圈红了,个别学生却轻声笑了,但马上就被其他同学怒视的目光逼得低下了头。面对这种情景,我让学生描述这“雨中的一幕”。结果学生笔下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就连以前愁于写作的学生,今天也在斟酌词句,想用自己的拙笔来表达对父母的无限感激。当然这样的契机不是常见的,但老师要善于经常性的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来鼓励和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使他们不再羞于表达,真正使表达情感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
六、仿效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低年级学生对动感强的事物或事情过程中动感强的点敏感,注意的过程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在语言表达和积累方面,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在选择积累时,就不会泛而不精了。其次是要提高学生的有效积累。刚开始积累时,学生往往只注重形式,也就是不厌其烦地摘抄好词佳句、段甚至篇,可是一到写作时能用上的并不多,甚至不能用。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经常翻看”以及多诵、多记等方法。同时,教师在学生提出好词、句、段时,应有意识地说例子,而且要引导学生多举例、多运用,进行理解性的积累。仿写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在学习课文时教会学生发现常见的问题构思,并有意识地按照这种思路来行文。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最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路,把作文教学搞得既有“趣”又有“味”。